(又是五千字章節)
“延陵不乏名山大川,這座坐擁山河将近三分之一陸地的王朝,早已經在世間矗立千百年,别的不說,光是延陵史官的史冊便能将其推演至六千年前,延陵兵甲百萬,軍中優秀的領兵之才更是數不勝數,其實隻要那位延陵皇帝願意,延陵境内便不會有其他國家再存在,可就是這樣一座王朝,依然還要受制于那座學宮,由此可見那些世俗王朝不管再如何強,再如何厲害,遇見修士也一樣要俯首聽命,就算是周國有些骨氣,但下場卻肯定不好,現如今一次滅不了周國,之後的第二次、第三次,未必撐得過去。
”
一路往北走,為解旅途乏悶,李扶搖和青槐偶爾會談論其這座山河的現狀,可今日說起延陵和學宮的關系之後,李扶搖便顯得有些反常,青槐對此并不在意,隻是想着大緻是他出生于洛陽城又在白魚鎮待過許多年的原因。
沉默了許久的李扶搖平靜說道:“修士是方外人,世俗王朝管不了,可總歸各行其事,但總有些修士又會為禍人間,比如羅桑河畔的那幾位,對此,世俗王朝都應付不了,更妄論大周這個偏僻小國了。
”
青槐輕聲道:“對此,你什麼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劍道一途走得更遠些,倘若有一日能走到那位劍仙那般的高度,便自然而然能夠護住周國,相信我,不管是山河還是妖土,不管是那些學宮道觀掌教還是那些不出世的聖人,沒有任何一位願意去招惹一位劍仙,尤其是為了一個小國,這種代價,無論是聖人還是大妖,都不願意嘗試,劍山存世,便是如此。
若是三教執意要滅此劍士一脈最後的傳承,朝青秋早就一人一劍去和那十二位聖人将道理了,倒也不是聖人們拿這位劍仙沒有辦法,隻是聖人們在乎的是如何成仙,如何願意為一位劍仙便丢去了成仙契機?
當然,若是有朝一日那位劍仙先十二位聖人成仙,那便實在是讓人措手不及,到時候不說别的,你們這座山河的劍士便應當是無人膽敢招惹了,畢竟一位已經超脫滄海境的劍仙,哪裡是聖人可以力敵的。
”
李扶搖轉頭看了看身後的這把破柴刀,心裡一動,并沒有就此放出什麼豪言壯語,現如今他還沒走到那座劍山,也不曾真正如陳嵊所說的那般上山之後又下山,也就稱不上是一位真正的劍士,更為直接的說法便是他現如今連一柄劍都不曾有,哪裡當得上劍士兩字。
隻不過這些時日總是聽到那位劍仙的名字,又知道他現如今很可能便在那座劍山上,李扶搖便實在是有些想去見見這位以一己之力便能讓劍士一脈不斷道統的天縱之才,要知道,這六千年來,山河之中的三教斷斷續續有人踏入滄海境,成為聖人,因此現如今的山河才有了十二位聖人的光景,可劍士一脈,自從六千年之前那場大戰結束,便就隻有一位朝青秋,劍道一途崎岖難行不假,可越是如此,便越是可以說明那位劍仙到底有多驚才絕豔。
自己修行大路上的遠處便站着這樣一位前輩,到底是誰都會發自内心的自豪的。
雖說是打定主意不入洛陽城,可當等遠遠繞過那座雄城的時候,還是能看到些雄城輪廓,這便勾起李扶搖許多思緒,他出生于這座三大王朝之一的延陵帝都,家世算不上多好,但殷實絕對是說得上的,若無當年學宮尋訪,要帶他去學宮求學,說不定他便就在這座巨城中老老實實長大,之後或許會幹些其他活計,但大抵還是繼承家裡的小酒樓,做過酒樓少東家,然後娶個媳婦兒,生個孩子,傳宗接代。
“李扶搖,那座高樓是什麼?
”
就在他失神間,青槐忽然扯了扯他的衣袖,指着遠處的那座雄城說道。
李扶搖修為境界低微,看不到那遠處的東西,但聽着高樓兩字,便知道青槐說得是洛陽城城之中的那座摘星樓。
因為洛陽城之中其他建築皆是不高于城牆,唯獨這一座摘星樓才高出城牆不少,直入雲端,依着青槐的境界,能夠看到也不足為奇。
李扶搖出言解答,“摘星樓,洛陽城裡的第一高樓,也可能是山河之中的第一高樓,當年建造此樓時,延陵皇帝曾經征發民夫八十萬,修建三年才建造而成,取名摘星樓的原因,便大抵是延陵皇帝覺得站在樓頂的高台上,伸手便可摘星辰。
隻不過具體作用,依着洛陽城的閑人們說起應當是祭天之用,但我總覺着沒那麼簡單,小時候我曾去過一次,隻不過并未登樓,朝廷不允許其他閑雜人等登樓的。
”
李扶搖話音未落,青槐便直接反駁道:“祭天一說實在是荒謬,延陵身後是延陵學宮,學宮身後便是那座儒教,就算是這座摘星樓是要用來祭祀的,那高台上也一定放得是儒教幾位聖人的木像。
”
李扶搖不知道這其中到底是什麼辛秘,隻是笑着說起另外一件事,“在學宮挑選我入學宮那年,倒是沒有特别出彩的孩子,有一位姓李的孩子資質好一些,但始終并不算太好,于是當時洛陽城便流傳着這樣一個說法,便是這洛陽城未見第二個李摘星。
隻不過的确不知道這位李摘星到底是何人,但是想來應當是從洛陽城走出去的前輩吧,說不定這摘星樓便是依着這位前輩的名字要命名的。
”
說完之後,李扶搖還不忘補充一句,“那位資質好一些的孩子可不是我。
”
青槐臉上浮現一抹笑意,沒有說話。
李扶搖沒有去看她,繼續說道:“故事中總有些厲害的人物,你總不會希望自己都和那些人物有些關聯啊。
”
這一次青槐反問道:“那你為何不能成為那一類厲害的人物,李扶搖可不比任何人差上半分!
”
聽着這話李扶搖臉上盡是笑意,和之前青槐如出一轍。
——
那位延陵皇帝下樓之後,徑直返回皇宮,身為一座王朝的決策者,他身上的擔子不輕,屬于自己的時間也不算多,這座王朝每日都有些東西需要他拿主意,就比如現如今擺在他之前的兩樁事,兵發周國一事在摘星樓上已經做了決定由着陳國和周國兩敗俱傷,之後無論誰勝誰負,他都将讓延陵軍伍之中的虎将領軍去将這兩國疆域重新插上延陵的軍旗,然後便是将那些偏僻地方的小國一一全部從山河中抹去,這些本來就是延陵的國土,隻不過以往不管不顧,現如今想要收回來都算是理所當然。
至于要不要繼續派人緝拿那兩人,延陵皇帝其實并沒有真正決定,十幾位不到青絲境的修士,外人看來也是一份不小的财富,但依着延陵皇帝來說,其實不多,坐擁如此廣袤山河的他,手下豈止隻能驅使這麼幾人而已。
隻不過王朝臉面實際上才是他需要考慮的而已。
根據線報,這兩人一路北行,明顯便是要踏出延陵疆域去到那座大餘王朝,并無其他想着要危害延陵根基的舉動。
思慮良久,他在禦書房的桌前寫下自己的旨意,很快便由專人送往涉及此事的衙門。
又在桌前批示幾封折子之後,便丢了朱筆,來到禦書房外的禦花園當中,微微仰頭,有些無奈。
可等他擡頭望向東邊的時候,這位延陵皇帝神情微變,竟然開始在臉上出現些不可置信的神色。
片刻之後,他竟然好似失魂一般叫喊道:“昌谷先生,你果然乃是當世大才!
”
——
洛陽城東邊的那座高逾百丈的摘星樓上,此刻風起雲湧。
那座高樓頂端正對着那片雲海,原本靜谧祥和,不知道為何,現如今竟然一反常态,整座雲海波動,變幻莫測,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盤坐在高台上的李昌谷橫劍于膝上,神情平靜,身側那卷詩稿被風吹得獵獵作響。
頭頂開始電閃雷鳴。
驚雷聲仿佛便是在李昌谷耳邊炸響的一般,若是換做一般人,隻怕早就被吓的神魂颠倒了。
七十餘年以來都不曾發生過這般景象的摘星樓現如今便确确實實是發生了,那些學宮布下的禁制被驚,便成就了現如今這局面。
電閃雷鳴的雲海之中,好似有一條金黃色蛟龍在雲海翻騰,在陽光下,更是光彩奪目。
翻騰之間,那條身長超過十丈的蛟龍甚至便在李昌谷身側盤桓。
而那位始作俑者,隻是坐在高台上,平靜不語。
如此景象,實在駭人。
之前延陵皇帝尚未下樓時,李昌谷便說要有一日,一劍破開此地。
實際上自從七年前他不曾出竅神遊下樓之後,境界便已經漸漸穩固,甚至在這禁制中,已經艱難的走到了之前的太清境頂峰,隻差半步便可再度跨過那道門檻,重新回到朝暮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