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皇帝不願意把皇位傳給三位皇子的原因是他們并不是他的合道之人,而願意把皇位傳給四皇子的原因,恰恰相反。
要讓延陵王朝脫離學宮,這不是他一個人,一代人就能夠做成的,所以他需要他意志的繼承者,三位皇子都不是。
隻有四皇子算是。
除此之外,延陵皇帝還需要很多支持他意志的臣子們。
洛陽城的朝堂上,一直多是心向學宮的大臣,他在繼位之初就知道,所以這麼些年,他一直主動的在讓朝堂變成他的朝堂,很多心向學宮的大臣,被他悄然貶谪到了别處,更有一些,因為很多理由,更是直接罷官。
這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十來年他才處理了不到二十位大臣,但即便是這樣,朝堂上還是心向學宮的大臣多于忠于他的大臣。
延陵皇帝的合道之人,一直都很少。
他沒有想過李扶搖算一個。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問過。
他相信李扶搖,是因為他知道李扶搖和學宮的過節,相信李昌谷的判斷,但從未想過李扶搖是他的合道之人,從未想過李扶搖竟然也是支持他的人之一。
“陛下是對的。
”
李扶搖再度開口,這一次,用的稱呼有些尊敬。
他看着三皇子,認真說道:“陛下要讓山上之人在山上,山下百姓在山下,兩不幹擾,不是什麼錯誤的想法。
”
三皇子有些不解,問道:“為什麼?
”
在他身後,那個中年書生皺了皺眉頭。
不知道想了些什麼。
李扶搖輕聲說道:“自然是因為我們太強,而且我們之中有很多人不會講道理。
”
不講道理,不會講道理。
這是兩個事情。
不講道理的百姓,自然有律法管束,但是不會講道理的修士們,誰來制約?
世俗之中的皇帝,尚且要在天下人的眼光,要是做出什麼不好的舉動,就有大臣死谏,皇帝再聽不進去,就有起義。
總之要想坐穩皇位,得是個好皇帝才行。
不然很快便會離開那個位子。
可是不會講道理的山上修士,誰來管?
沒有人管得了。
沒有人會為了世俗的百姓們,去得罪山上的修士們,境界不低的修士到了世俗裡,皇帝們要給予尊敬,修為再高一些,隻怕皇帝都要彎腰。
等到了觀主那樣的修士來到了世俗裡,見了皇帝,皇帝還要讓出他的位子,讓觀主去坐一坐,而且不敢有半點怨言。
觀主看上了什麼,就可以拿什麼,沒人可以說半句話。
這就是山上修士和世俗裡存在的問題。
延陵皇帝不願意有人有一天可以來到他的皇宮,告訴他讓他走下來,讓那人坐一坐,也不願意有大臣把折子遞上來,說是某位修士淩辱了某位女子,或是殺了某人一家的時候。
自己隻能把折子撕掉,除此之外什麼也不做。
這些都不是延陵皇帝都不想做的。
但這些事情已經在這六千年裡,發生了很多次。
前面的皇帝們對此沒有辦法,也沒有想到去改。
但延陵皇帝想,也想着去做。
所以他做了些事情。
正在做些事情。
李扶搖和很多修士都不一樣,他不是從小便被某些人帶上山,開始修行,然後在修行過程中被灌輸了很多思想的那種修士。
他的經曆要多得多。
切身體會,才能知道很多事情。
才能明白。
所以他支持延陵皇帝的做法。
雖然這件事很難,但是他願意去做,也願意去幫延陵皇帝。
三皇子微微嘲諷道:“即便是學宮不再插手世俗之事,父皇又怎麼能夠杜絕這些事情呢,就算是父皇有兩位登樓作為阻力,也不見得一輩子都會幫助他,都會是正義的。
”
李扶搖搖頭道:“你說的話很沒有道理。
”
三皇子一怔,他沒有想到李扶搖會這麼說。
他看着李扶搖,說了一句之前李扶搖說過的話。
願聞其詳。
李扶搖說道:“君主身邊有很多助力,自然很多人都是比君主更強的,他們能夠為君主所用,這就是臣子,依着你所說,那要做君主,是否要成為天地之間的最強者才行?
”
最強者能夠鎮壓一切,所以天地之間的事情才能按着他的意圖去做。
道理似乎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三皇子隐隐覺得有些不對。
但到底是哪裡不對,他也說不上來。
李扶搖說道:“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千百年之後才能看到成效的事情,為什麼非要在現在論出個對錯,大家誰也說不過誰,所以到了最後,也隻是打一架而已。
”
說了打一架,那就是不準備再說什麼了。
三皇子剛要張開的口也閉上了。
那位一直沒有說話的中年書生從三皇子背後走了出來,看着李扶搖,他很灑然的問道:“要是當年沒有出那檔子事,你該是我學宮的驚豔後輩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