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句話,李扶搖有些無奈,之前青槐不讓他破境,他現在就算是想破境,也沒了辦法,胡蕭已經來了,除去和他生死一戰之外,難不成還要躲起來?
有些事情,既然避不開,就隻能坦然迎接。
李扶搖想起之前尋到的那件法袍,毫不猶豫的将它取出來,穿在了身上。
法袍和普通衣衫最大的區别是它是一件法器,别的衣衫卻不是。
但還有些其他特殊的地方。
比如這件法袍看着極大,但實際上穿上身後,很快就變得十分合身。
就像是之前那些衣衫一樣。
若不是有些光華流轉在衣衫上,看不出特殊之處。
李扶搖低頭看着這一身月白色的衣衫,神情沒有什麼變化,但眼神裡有些不适。
他的衣衫,一直都是青衫和白袍兩種。
若不是某種特定情況下,他是不會穿着白袍的。
青衫穿得多,這一件卻是白袍。
穿好衣衫之後,李扶搖把劍匣重新背在背上,腰間懸着青絲,神情平靜。
“你不用去了,等我回來。
”
李扶搖知道要是青槐來到場間,肯定會讓胡蕭有所忌憚,但李扶搖卻不願意讓她為難,她自然是想着要讓李扶搖活着,但李扶搖卻是不想讓她承受這些。
隻是青槐不會聽他的。
在他說這番話的時候,青槐便已經向着那座皇宮掠了過去。
李扶搖看着她的背影,想着之前若是踏足朝暮,想來還有些機會,現在不過是太清境,好像怎麼看都是一個死字。
想着這是個死局,李扶搖卻是一點都不覺得害怕。
當年被人從洛陽城帶到了白魚鎮,那些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裡,他不也是一直在擔憂自己會不會立即死去?
那個時候的自己不過是個稚童,很容易便死去,現在他已經是一個強大的修士,雖說不見得是最強大,但總歸是和強大沾邊,所以他對自己的命運,一向是想握在自己手裡的。
想到這個,他心神微動,劍十九從劍匣裡掠出,然後在他身前懸停了一會兒,帶着一道劍光掠向某處,消失不見。
李扶搖看着湖水,自言自語說道:“當然是誰都不想死。
”
說完這句話,他沿着走廊走去,走進了一間偏殿,然後關上了門。
……
……
劍十九掠過很多地方,但最後還是來到了葉笙歌身前,在她面前懸停了一會兒,然後便消失不見。
胡蕭還是站在玉石階底下,看着站在玉石階上的葉笙歌。
禅子早已經覺得壓力極大,這位胡蕭妖君,雖然并未做些什麼,但光是站在這裡,那一身氣勢,也讓禅子覺得極其不舒服,看到這柄劍之後,禅子轉頭問道:“他怎麼說?
”
葉笙歌神情很平靜,“他請我們幫他争取一些時間。
”
禅子注意到,李扶搖說的是請。
他很快便想到李扶搖想要做些什麼了。
他有些感歎道:“破境之後,的确要多些勝算。
”
葉笙歌說道:“言河在這裡,得天獨厚,不容易殺,胡蕭雖然要比他強,但不見得會更難殺。
”
禅子說道:“說到底,都不好殺。
”
葉笙歌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禅子低頭看着指間的那朵蓮花。
還沒有說話。
胡蕭已經拾階而上。
他每走一步,都讓顧緣的臉白了一分。
她抓住禅子的衣角,很是擔憂。
禅子把那朵蓮花推了出去。
蓮花在空中飄落,很快就到了胡蕭身前。
這算是禅子對胡蕭的第一次試探。
葉笙歌沒做什麼,就是看着那朵蓮花落到胡蕭身前,然後看着那朵蓮花被胡蕭妖君伸手抓住,那朵蓮花在在胡蕭手裡,很快蓮花一瓣瓣枯萎,最後随風而逝。
胡蕭看着禅子,淡然道:“本君知道你,禅子,佛土那兩個老和尚的寶貝,怎麼了,這次前來霧山,那兩個老和尚沒給你點保命的東西?
就算不給你那盞燈籠,也該給點别的,就這麼一朵蓮花?
”
說起燈籠,葉笙歌神情有些古怪,但沒有說話,禅子則是一如既往平靜。
這個世間的燈籠,最有名的那一盞,絕對不是老祖宗許寂的珍藏之物,而是佛土靈山的那一盞。
不僅因為那是一位聖人的法器,還因為那一盞燈籠是佛教的立教之時便已經存在天地之間的東西。
光是那盞燈籠本身的威勢,便足以讓她成為這個世間最了不起的法器之一。
說起來,這個世間的法器,還真沒有幾件能夠比得上那盞燈籠。
道門的葉聖,手裡有一個破碗,叫做鎮妖碗,對妖族天然便有優勢,加上葉聖境界實在是高妙,道法無邊,鎮妖碗在他手裡,就像是天底下最好的一柄劍,在最會用劍的那個人手裡一樣。
當然,那個鎮妖碗的效用相比較起來那盞燈籠,還是要差一些。
因為那盞燈籠,代表着的是往生。
何謂往生。
說到底,就是時間。
時間的起始和時間的末端,輪回往生,那就是那盞燈籠。
而所有修士都想探查清楚時間的奧秘。
而長生,便是一個幾乎無限的時間。
為何說幾乎無限,因為誰也不知道,什麼是長生。
活了幾百上千年,成千上萬年,也算是活得很長了,可到底是不是長生,看不到死亡的那一日,便可估計為長生。
但是看不見死亡,誰又知道,死亡到底存在與否?
或許在數十萬年之後,始終會死。
所以即便活了這麼多年,也不見得能說得上長生這兩個字。
那盞燈籠看不清楚未來,看不到時間的盡頭,但看得清過往。
無論過往還是未來,都是那些境界最高的修士,想要知道的東西。
所以應當很多滄海修士想着要一窺那燈籠的奧秘。
在雲端上的那些聖人不止一次想要看看那盞燈籠,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看到。
不管是借還是搶,那盞燈籠始終沒有離開過靈山。
禅子雖然是佛土最出彩的年輕僧人,又聽過聖人講經,但不管怎麼說,他都隻是一個僧人而已,并沒有把那盞燈籠帶着離開靈山的可能。
所以他多說什麼,隻是看着胡蕭,平靜道:“妖君身在滄海,為何還要低頭和我們過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