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
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
”————————【桐葉封弟辯】
尚書台至關重要,牽涉各方,這是皇帝不能降罪的原因,但他總得要像個辦法立威立德,不然無法揭過這章;“尚書令士孫瑞拟诏。
”
士孫瑞一愣,他本在沉思皇帝的那份诏書,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直到被身邊的楊瓒拉了拉袖子,發覺皇帝和衆人的眼睛都看着自己,這才反應過來,趕緊趨到旁邊的桌案上拿起彤管,豎着耳朵準備聽皇帝的旨意。
“公車司馬令,本應傳章奏于朕躬,今該官未有奉诏,擅移章奏于台閣,雍塞朕聽。
”聽到這裡,士孫瑞哪裡還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這公車司馬令算是要倒黴了,他下筆如飛,簡潔明了的将皇帝的意思寫了出來:“正所謂,有為之君不用無能之官,朝廷正當進取,不該任蠹蟲自生。
今宜罷之,望諸卿引以為戒。
”
将皇帝批奏權被奪走的罪責全攬在公車司馬令身上,不僅能立威,還能讓衆人安心,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衆人沒有異議,誰也不會把公車司馬令的前途放在心上,小人物有時候就是用來給領導背鍋的。
皇帝前世深明此義,用起來十分順手。
诏書寫完,皇帝略略掃視了一下,确認無誤後就讓人去宣旨了。
罷官是立威,賞官就是立德。
對于公車司馬令這個職位,皇帝看的很重。
這個位置不僅享有六百石的俸祿,掌管收集、移交章奏和四方貢獻,更有掌管宮中司馬門的警衛和夜間巡邏的職責。
皇帝為了防止底下的官員陽奉陰違,不聽诏令,得選個忠心的人去做這個位置,保證以後的章奏能第一時間交到他手上。
“拟诏,北軍中候王斌辦事得力,又為朕母舅,故封都亭侯,食邑五百戶。
其子王端,性情寬厚,仁敏愛學,可為公車司馬令。
”
王端無官無爵,起步便是六百石的公車司馬令,靠的不是什麼性情寬厚,而是他那皇帝表兄的身世。
衆人知道這一層關系,加上又有曆代皇帝加恩後族的先例,所以這诏書也毫無阻攔的寫成了。
這一系列的變故着實出乎趙溫的預料,仔細想了想,趙溫便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别看皇帝這次僅僅隻是奪回了奏疏批奏大權,實際上是削弱了王允的執政權柄。
這個口子一開,皇帝日後可以像個真正的成年天子那樣處理朝政、頒布诏令、賞罰大臣,王允即便是有個‘總朝政’的名頭,也毫無用處。
面對這樣的局面,以王允的性格,豈會甘心退讓?
皇帝越是如此,王允便越是覺得皇帝一旦掌握大權,就會變得肆意妄為,據此王允就要堅持抗衡,而皇帝面對王允強勢的行為,就會越發不滿,這就是兩人之間逐漸發展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興許有旁觀者看得清,但又有誰敢說出來呢?
更何況,當局者未必迷。
皇帝也沒有忘記蔡邕這檔子事,但他不打算一口氣解決,當然這個事是王允的逆鱗,想要妥善解決并非易事。
皇帝隻想借蔡邕這個案子好生運作一番,将自己處理朝政的權力給坐實,這樣無論他是否加冠成年,都不妨礙他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