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複見漢官威儀。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初平三年七月二十。
河南,雒陽郊外。
一片平坦的田地,金色的浪花翻滾起伏,淹沒其中彎腰勞作的人影。
麥黃粟熟,正是入秋時節。
天催吏迫,鮮見豐收歲月。
婦女箪食壺漿,在田埂旁送來當天的吃食,幾個垂髫小童絲毫不覺田地被日頭烘烤得滾燙,打着赤腳在地上走來走去,很知事的跟在自己父親,爺爺身後撿拾跌落在地的麥穗。
夕陽西下,餘晖落在這片平原和田地,落在這世道罕見的安甯與祥和之上。
海内大儒、天子之師、使持節宣慰關東的太仆趙岐以及侍禦史、持節行司空事裴茂新任河南尹駱業等一行車馬走上了直往雒陽的大道。
眼見舊京在望,趙岐心中生起萬千感慨,當年随帝駕去長安,原以為他這把年紀,是再也回不來了。
沒想到命途多舛,去時稻麥青青,來時麥粟已熟,一年半載,誰知其中心酸?
趙岐不顧舟車勞累,竟堅持要下車騎馬,他要持着天子賜下的節仗,莊重的回雒陽去,這不僅是秉持一個使臣該有的本分,更是要想關東所有人重新昭示朝廷的尊嚴。
随行的裴茂等人理解這位老人的心思,也不在堅持,隻囑咐騎都尉田疇領着十餘騎走在前面開路。
路旁的田野,老農割麥累了,直起身子正想捶一捶酸痛的腰,擡身卻立時見到大道上的人馬,不由愣住了神。
“阿翁,你在看什麼?
”兒子發覺出了不對勁,順着父親的目光向大道看去。
“這是朝廷的車駕!
”老農突然大叫道,把身邊的兒子吓了一跳。
“朝廷?
”兒子又仔細看了會兒,覺得當先幾個騎士在馬上甚是威武。
這應該是某個将軍、或是附近豪強手下的兵馬,怎麼會是朝廷的車駕?
朝廷不是早就遷都長安,兩三年都沒聽着消息了麼?
那老農沒再理會這個不谙事故的兒子,他早已識别出了趙岐手中持着的髦節,心裡愈加堅信自己的猜想。
他一把扔掉手中農具,撒腿跑到道旁跪下叩首:“想不到這麼多年,今天居然又看到朝廷的天使了!
”
劉氏坐守四百年江山,早已成了百姓心裡對國家這份虛無缥缈的精神寄托。
當初董卓帶朝廷棄關東而去,兩三年間,中原再也不見朝廷使節,各地征戰,百姓痛苦之餘,心裡愈加的懷念漢室。
此時這老農兩眼流淚,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兒子和孫兒等家人聞聲趕來,都不明白老農為何哭得這麼悲慘,站在原地面面相觑。
“快,快跪下!
”老農見家人發愣,不由得喚道:“這是天子派來的使臣!
”
“這是朝廷的使臣啊!
”
除了他,道路兩旁的田地裡耕作的農夫皆跑了過來,激動的跪伏流涕。
趙岐見到這一幕,兩眼頓時發酸,險些落下淚來。
他沒有在此停伫,反而在馬背上愈加挺直了身闆,他持節東去,心裡頭隻有一句話在腦中回蕩。
漢室未亡,人心有望。
雒陽,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