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為功臣子孫,四姓末族,别立學舍,搜選高能,以授其業。
”————————【後漢書·儒林傳】
皇帝雙手負在背後,整個人面對滔滔滄池,兇懷開闊道:“此事就由陳公與趙公二人聯名,過兩日上奏與我,我再下發承明殿诏諸公集議。
”
進一步改革太學是趙溫嘔心瀝皿、與皇帝兩人反複思量了許久的事情,早已勢在必行。
如今皇帝惦念着他的苦勞,特意讓他與陳紀一同承擔功過,他立即爽快的應了下來:“臣謹諾。
”
陳紀此來除了新官上任,觐見皇帝以外,還打算着借此向皇帝提出一些有關治理旱情的建議。
但誰知先是議論太學改革打亂了他的預料,後續的幾經商榷又讓他忙于思索應對、尋不着機會另起話題。
如今正好把事情都議論的差不多了,他正欲開口,公車司馬令榮合從遠處走了過來,呈遞了一份讓皇帝臉色如釋重負的奏疏。
“陛下……”陳紀試探着問道。
皇帝正在深思,擡眼看了陳紀一下,有意識的将奏疏收起、放于左手拿着,忽然問道:“我聽聞陳太公與邟鄉忠侯有過一段薦舉情事,可是如此?
”
邟鄉侯即黃琬的祖父黃瓊,因為曾做過孝桓皇帝的師傅,又不曾阿谀梁冀,故而封侯,死後谥忠。
黃瓊在做司空的時候曾辟選理劇之才,提拔陳紀的父親陳寔為聞喜長,兩家除了有這麼一段交情以外,楊賜也頗為欽佩陳寔之德,彼此關系雖很少走動,其實很有一番淵源——這也是剛才為何楊瓒等人與陳紀格外親近的緣故。
士人内部之間的關系并不私密,稍一打聽便可将其人乃至于祖輩的人脈圈子摸查幹淨。
陳紀挑了挑眉,似乎并不覺得這是什麼不好說的事:“唯,不僅先輩有交,黃子琰為豫州牧時,也曾與臣相識日久。
”
“汝、颍之間多奇士啊。
”皇帝莫名的感慨了一聲,沖陳紀擺了擺手,打發他說道:“今日得見陳公,實乃幸事。
今後陳公在朝,還望多進良言、少計較私人利害。
我既為人主,豈能無容人之量!
陳公先回去安歇,休息幾日,再莅任不遲——穆順,诏太官賜食。
”
陳紀滿腹疑窦,又未能盡情詳說來時準備好的說辭,雖然他得了不少的利好,但一顆心仍是不上不下,莫名有種被人牽着走的感受。
他隻好懷着心事走出釣台,在内谒者令李堅的帶引下先是去了承明殿旁邊的值廬,得了诏旨的太官、湯官等人很快便送來了精緻的禦食。
陳紀胃不好,原本還在愁着怎麼應付皇帝賜給的肉食,卻見太官送來的是清粥魚湯、還有幾道開胃鹽菜,陳紀詫異的看向太官。
得到的答複卻是‘關中遇旱,未央宮上下都要節衣縮食、減省用度’,陳紀微感失望,還以為這是皇帝見他老邁,特意囑咐的,不過他心裡仍是為皇帝的仁德而感到心悅。
今天這一番君臣诏對下來,陳紀早已饑腸辘辘,不過他胃口不大,隻吃了小半碗後,遂從容拜謝出宮。
剛一登上馬車,侍候的蒼頭便在一旁報信說陳群一早去了黃琬的府上,陳紀稍作思考,便吩咐人掉轉車頭往黃琬府上駛去。
因災異而被免官的黃琬并未繼續住在朝廷撥給的官舍,而是住在城北的一個偏僻闾裡。
宅子雖然寬敞,卻沒什麼風,有些地方隻種着低矮花木,在這烈日下看過去,一切都反着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