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采求阙文,補綴漏逸。
”————————
“此言大善。
”皇帝贊同道,複又看向一旁的荀攸、賈诩等人:“諸君以為如何?
”
賈诩最是熟知關中各豪強高門的情況,雖然依然沒能将探子徹底打入内部,但對于各豪強名下田産、奴仆、甚至是家财幾何都大緻摸了個清楚。
即便豪強會有所隐瞞,但也不妨礙賈诩對他們的調查,此時他聞言答道:“聽聞關中藏書之家甚繁,若是陛下有诏,求遺書于天下,想必也不是難事。
”
荀攸看了賈诩一眼,補充說道:“藏書皆傳家之本,朝廷若是驟然搜集,猶如奪人之财。
不如诏使各家暫且獻上,由将作監抄錄刊印之後,再如數發還。
如此既不損其利,又能得其書。
”
皇帝也明白,若是沒有威逼利誘,這些豪強未必會如實如數的獻上藏書。
為了避免因搜書而引起士族不快,他還是決意采取相對溫和的做法:“合該如此,自從朱皓将秘府藏書的書目上呈以來,我一是不滿于區區四萬餘卷的藏書、二是不滿于卷帙浩繁、良莠不齊。
所以一直想搜集天下藏書,與現存秘府藏書一同遴選其中經典,編錄成一部大書。
也算是繼承先賢絕學,為後世子孫留下文治基業。
”
他轉而看向早已期待不已的崔烈,說道:“崔公經術精深,人也幹練。
此次獻書有功,這搜書編訂的事就交由崔公來做,即日起,崔公轉任侍中、領光祿大夫,總校五經,一如劉中壘故事。
”
飽覽天下圖書、著書立說,哪個士人不想如此?
崔烈眼中熠然閃光,問道:“敢問陛下,書集既成,可有名稱?
”
“就叫《皇覽》。
”皇帝說道:“此書一旦編成,便定為我、乃至今後皇子必學之書,傳之于世。
”
這等若是将其拔高到皇室家學的地步了,若是自家所撰之書能為之看中,編入《皇覽》,就猶如對作者本人才學的一種肯定與褒獎。
崔烈可以想見,在未來一定會有無數飽學之士渴望将自家學說選入《皇覽》,并以此為榮。
而對于《皇覽》的主要編訂者崔烈,這等若是一個交好天下士人,并且适當夾帶、成就自家學名的好機會。
不等崔烈謝恩感激,皇帝便對荀攸說道:“荀君回去後,便以此拟诏,下發中台施行。
至于京兆尹的位置——”
皇帝沒有想以往那樣,為了培養、鍛煉王淩而有意拖延京兆尹的任命、或是選派崔烈這樣不更俗務的上官任其施為。
反倒是前腳剛提拔崔烈,後腳便決定了繼任人選:“上林苑令胡邈辦事勤懇,練達事體,即擢為京兆尹。
”
崔烈有些驚訝皇帝的任命,他不禁側目看向站在末尾處的長安令王淩,隻見對方面色蒼白,神色很不對勁。
胡邈不僅是太尉董承的親信,更是一個極會來事、找事的人,荀攸想起當初皇帝在郊外視察屯田,身為上林苑令的胡邈為博眼球,不惜當着勸農令第五巡的面搶答。
雖然他最後還是由于沒有答到點上而被皇帝責備,但他那善于鑽營取巧的性子卻給荀攸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若是胡邈接任京兆尹,且不說其背後的太尉董承對王淩身後的司空黃琬的仇怨,就說是胡邈本人,也絕不會讓王淩如崔烈在任時一樣,坐視他當着長安令的官,幹着京兆尹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