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抄家?
“碎璧……這是什麼?
”
柴紹聽到歲币兩個字,大腦一瞬間就想到了玉璧被摔碎的碎片……這麼個含義。
不過這很奇怪,跟倭人提這條件是啥意思?
管倭國要一件玉器?
那幹嘛要碎璧,不要完璧?
完璧多好啊……
李盛正要長篇大論,就見柴紹不知為何老臉一紅,不由疑惑道,“柴老爺子可有什麼想法?
”
畢竟柴紹這怎麼說也是名列淩煙閣的老輩帶明星了,李盛還是比較好奇的。
不過柴紹忙擺了擺手,尴尬笑道,“無事無事,聖王殿下接着說!
”
李盛點點頭,随後便将這“歲币”給解釋了一下。
所謂歲币……對于李盛來說,可太熟悉了。
這個名詞在宋代誕生,因為這歲币的事,大宋的精神子民們在後世千百年裡無數次的想洗白這個朝代,然而……無論怎麼洗,一句歲币就能将所有大宋的粉絲們的文章——不管是這文章做的是何等樣的花團錦簇——兩個字出來就沖幹淨了。
而大宋之後,這歲币在朝堂上是消失了。
先是到了元代,黃金家族首先是不可能給誰交歲币的,不過吃了沒文化的虧,江山坐了沒幾天就分分鐘滾蛋了。
而随後的大明不必說,整個大明朝的合法性就來自于“絕不與蠻夷妥協”,當然……這不是說大明的精英不懂大漢搞得黃老之術那一套去治蠻夷,不過既然合法性就在此,當然也不可能交歲币。
而到了大清……大宋版本的歲币,是沒了。
但是新版本的賠款條約,卻是分分鐘統統拉滿……
至于民間的“保護費”這種東西就不必多說了。
總之……李盛記得很清楚。
在後世……因為庚子賠款的數億兩白銀,當時的神州人民大量餓死,賣兒鬻女的慘案遍地都是,而倭國在當時貧富差距巨大,然而卻是連最窮的山村裡的孩童都能用上電燈。
即便到了此時,即便李盛是個理科生,但這種對比還是太過強烈,以至于李盛到此刻都能回想起來,甚至可以準确的說出自己早已不在課堂上學習的條約的名稱。
而李盛說的歲币……
當然也和大宋給大遼交的歲币不同。
既然自己來自現代,見識過了倭國友人在歲币這回事上搞得金融創新,神州收了倭國友人庚子條約這麼棒的禮物,那豈能不回禮?
因此李盛給柴紹講解的方案,當然便是……
“以勾結海商造成大唐的損失為由,向倭國索要賠款……須每歲繳納白銀一百萬兩,黃金十萬兩……”
李盛直接天南海北的亂吹了一通數字,直接就給柴紹整懵了。
“黃金十萬兩,白銀……百萬兩?
!
這是否有些太多了?
”
柴紹并不是說李盛的計策有問題,而是感覺這數字太誇張了。
一兩白銀差不多就是一貫錢,百萬兩白銀……這即便對于如今的大唐,也是一筆沉重的開銷。
當然,如今的大唐經濟正在快速的發達起來,百萬兩也不是什麼天文數字。
但每年繳納百萬兩,這就非常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