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宅子是用來做報社的麼?
”
待得來财把秀才們都找齊,已經用去好長一段時間了。
這些秀才們來一個,就對這宅子感慨一聲,卻面上倍感光彩。
這就跟後世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職場菜鳥一樣,被辦公大樓的規模給震撼了,那表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有興奮,有驕傲,還有一些忐忑。
這些秀才們忐忑地進入了前堂,張正書已經在候着他們了。
“莫要拘束,坐吧!
”張正書淡淡地說道。
“多謝小官人!
”
這些秀才慢慢坐下後,張正書才緩緩地說道:“今日叫你們來,是讓你們認認路,這裡以後就是報社的所在了。
我們的報社,名字叫《京華報社》,報紙的名字,就叫《京華報》。
”
這些秀才雖然猜到了一點,但是聽得張正書親口說出後,他們才欣喜若狂:“小官人,這報紙甚麼時候能做得出來?
”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向親朋好友炫耀一番了。
别再說什麼秀才一事無成了,今個他們也能月入兩貫錢,還是一個極為“體面”的工作!
項羽都說了,“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可見這些蹉跎半生的秀才們,可是憋了一股勁的,要在親朋好友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的“實力”。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張正書真的沒把他們當回事,因為張正書知道,這些腐儒就是死腦筋,别說想一個什麼好創意了,就是把中心思想規劃好,讓他們來寫,他們都能塞私貨的。
好在,張正書并不打算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版報紙,而是用市井俚語,這樣才能貼近生活。
如此一來,這些秀才想塞私貨,張正書也會看得出來了。
“唉,要是有個主編給我分擔一下壓力,又怎麼會怕被這些秀才坑?
”
“《京華報》不打算用書面文撰寫,而是用白話文撰寫。
我已經寫好了一篇,你們拿去傳閱,以後便用這個格式罷!
”
張正書昨晚挑燈奮戰,總算是把一篇吹噓他那灌溉系統的文章寫出來了。
這文章把那灌溉系統寫得天上有,地下無的,張正書自個看了都覺得臉紅,實在有些誇大。
但是,對于看報的人來說,這才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東西啊!
但凡是新奇事物,有誰不保有好奇心的?
一旦他們到李家村一看,似乎真的是這麼神奇的,那就不得了了,張正書改良的灌溉系統,肯定會火起來。
這就是報紙的廣告效應了,在沒有網絡,沒有電視的宋朝,這樣的報紙,就等于是爆炸性的新聞了。
然後,張正書打算趁熱打鐵,把昨日李行首一事寫出來。
而這,就需要這些秀才擁有強大無比的“打聽”能力了。
去找到幾個當事人,然後繪聲繪色的把當時情形寫下來,然後再适當誇大一點,褒揚一番李行首。
雖然娛樂至死,不是張正書的初衷。
可為了報紙能一炮而紅,張正書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第三個版面,自然就是李行首唱的那首曲子了,張正書讓這些秀才,尋些名家點評——這也容易,随便找幾個德高望重的士大夫,點評兩句就行。
甚至很多人之前,曾親自撰文寫下對這幾首詞的點評,這樣摘錄就行了。
當然,在文後還要附上一句(文章來自xxx,請xxx到廣福坊“京華報社”領取稿酬)。
名人加上名妓,這本身也是一個噱頭。
隻要報紙印多兩天,不怕《京華報》打不響知名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