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座城市,就覺得處處都好,不喜歡一座城市,哪怕是喜歡的地方,都能挑剔出不好的地方來。
黃一曦安靜了一會兒,不得不承認他說得對。
據說這裡是松江價格最貴的區域,反而沒什麼人氣,馬路上許久才走過一人。
兩個人走了一會兒就懶得動了,商店雖然在營業,但門都是關着的。
黃一曦也沒有推進去逛的興趣。
“還是我們鄉下地方好,不象這裡,商店的門都是關着的,一般人口袋沒什麼錢,都不敢主動推門進去。
”
但也不是一點觀賞的地方都沒有,兩個人幹脆就在大街上觀賞高樓大廈建築來。
因為拆遷案件,兩個人跟在莊霆和他朋友後面做了許多工作,尤其是黃一曦很有興趣,也間接半腳走進建築行業中。
和這些沒什麼觀賞性的高樓建築不同,白水州的幾條街都不高,隻有兩層,都是騎樓建築,騎樓(在粵語中亦可引伸為“露台”),潮州人稱為五腳砌,白水州話稱亭仔腳,也叫五腳架,
有人認為騎樓擋雨,是下雨歇息的地方,應該叫雨腳架,其實這是錯誤的。
騎樓是具有濃厚的華南特色的建築設計,用于唐樓建築。
建築物一樓臨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則為二樓的樓層,猶如二樓“騎”在一樓之上,故稱為“騎樓”。
現時的騎樓一般地下(一樓)用于經商,二樓以上住人。
騎樓既可防雨防曬,又便于展示櫥窗,招徕生意。
上樓下廊。
騎樓下廊,即人行道,叫“五腳基”。
這個名稱與東南亞(印尼等地)的叫法有淵源關系。
“五腳基”這個名稱聽起來很奇怪,融合了不同語言而形成的。
據說在十九世紀頒布的一項條例規定,沿街的店屋要成排地建在一起,店屋前要留至少五英尺寬的走道。
後來,“五英尺走道”的英文five-footway在馬來文中念作“kakilia”,“kaki”是“呎”的意思,而閩南籍華念成了“goh-ka-ki”(“五腳基”),意為“五尺寬”。
新馬一帶氣候炎熱,陰晴不定。
晴天時豔陽高照,酷熱難耐;雨天時大雨傾盆,寸步難行。
騎樓下的廊,遮陽又防雨,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過渡空間。
有了五腳基,行人就不必為日曬雨淋而煩惱。
其次,人們不必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減少了意外的發生。
白水州是僑鄉,去新馬泰讨生的人衆多,街道引進騎樓建築,擋風避雨自不必多說,在黃一曦看來,做為商業謀生的場所,以商業活動為主,沖破了居家單門獨戶的束縛,變成顧客的共享空間,并體現相互尊重的現代意識。
走在騎樓下,自在閑适,溫馨親近,腳無沙塵,清潔整齊,透出關心互動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出開放意識和洋為中用的創造性思維。
在騎樓裡逛,可以悠然自得,遇到喜歡的商品再進去找店家商價,店家不趕你,行人不擾你,舒暢、連貫、幹淨、淡靜。
說起這些知識,黃一曦很自得,現代很多人喜歡高樓大廈,黃一曦卻不喜歡。
黃一曦有時候覺得自己象老人,喜歡老物件,習慣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