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李逍說自己的第二個錯誤,朱由檢愣愣的站在那裡沒有說話。
顯然朱由檢也是默認了自己的這個錯誤了。
李逍說的那些都是事實,他也沒有辦法反駁。
朱由檢隻能站在那裡靜靜等着自己下一個緻命錯誤的到來。
看着朱由檢的樣子,李逍也沒有過多的猶豫。
沉聲開口說道:“朱由檢,你第一個緻命錯誤就是整治經驗不足,選擇錯了殺掉魏忠賢的時機
“讓東林黨趁機崛起,蠶食了大明朝廷的根基
“第二個緻命錯誤就是優柔寡斷,不夠殺伐果斷
“直接錯失了兩次殺掉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機會,以至于讓他們後面成了氣候,徹底的颠覆了大明的江山
“至于你的第三個緻命錯誤就是剛愎自用、疑神疑鬼、自毀長城!
”
聽到李逍說自己的第三個緻命錯誤,朱由檢轉過了頭來。
他并沒有進行任何的反駁。
因為到現在李逍說的每一個錯誤都是真實存在的,都是他自身的缺點,即便是他想要隐瞞都隐瞞不了。
但是現在,李逍說他自毀長城。
這個他有些茫然了。
作為大明帝國的皇帝,他怎麼可能會自毀長城呢?
就算他是一身毛病的皇帝,缺點多多的皇帝,但是也不會蠢到自毀長城吧。
随即,朱由檢看向了李逍:“李逍,你說我自毀長城
“這話從何說起
“我知道我犯下了很多錯誤,但是至少我都是在為大明江山努力着
“我怎麼會頭腦發昏去做自毀長城的事情呢
“即便我不是一個明君,但是什麼事情不該做我還是清楚的
朱由檢的确是想去比來他自己做過了什麼自毀長城的事情。
聽到朱由檢的話,李逍淡然回道:“朱由檢,你可還記得袁崇煥
“你自己現在想一想,你殺掉袁崇煥是不是自毀長城?
”
“袁崇煥?
”朱由檢喃喃道,臉上的神色也有了一絲變化。
袁崇煥這個名你在對于朱由檢來說絕對不陌生。
朱由檢這一生下令殺死的人不多,朝廷大員就更少了。
而這袁崇煥就是他朱由檢下令淩遲處死的,為數不多的一個朝廷大員。
而他下令淩遲袁崇煥之前,朱由檢還将袁崇煥認為是大明朝廷的救星,大明朝廷的肱股之臣。
還指望着袁崇煥能夠帶兵收伏遼東地區,将寶全部給壓在了袁崇煥的身上了。
可就是朱由檢這樣器重、這樣相信的一個人,最後卻被朱由檢給下令淩遲處死了。
還給了袁崇煥一個私通外敵的叛國罪名。
說起袁崇煥,就不得不先說一下明朝末期遼東的局勢了。
其實從萬曆晚年開始,後金就已經慢慢崛起了。
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兵統一了建州各部。
先後兼并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統一了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
後建國,國号為金,史稱後金。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勢力愈發龐大,便盯上了日漸頹勢的大明。
自從薩爾浒戰役失敗之後,大明朝廷由原來的攻勢轉變成為了守勢。
已經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對戰場的把控。
遼東地區的局勢基本上已經全部都被後金給掌握了,大明雖然沒有被打敗,但是也基本上失去了對遼北的控制了。
隻能夠龜縮在遼東區域死死防守。
天啟年間,後金對大明這邊越加虎視眈眈。
不停的派出兵馬前來侵擾大明的邊關,劫掠大明的百姓和商隊。
本來就已經失勢的大明軍隊面對正直巅峰的後金鐵騎,那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再加上後方的大明朝廷内部還黨争不斷。
不管是東林黨或者是閹黨,他們之間的争鬥已經蔓延到了前線的戰場上了。
大明軍隊的領兵主将更換頻繁不說,就連軍機命令有時候也是出爾反爾、含糊不清。
今天是這個戰略部署,到了過幾天可能就換了一個思路了。
朝廷對前線命令的不明确也導緻了大明軍隊在和後金作戰時候的猶豫和拖沓。
甚至于朝堂之上兩黨之間的鬥争,都會影響到軍饷和糧草的供給。
大明朝廷混亂不堪的指揮,前線明軍沒有信心、沒有鬥志。
再加上不能夠及時跟上的後勤補給。
這樣的大明軍隊對上幾近巅峰期的後金軍隊,完全都不夠看,根本就不是對手。
大明軍隊在遼東地區對後金軍隊的戰事接連失利,不斷地往後收縮防線。
這樣的狀态一直維持到了天啟皇帝朱由校的駕崩,崇祯皇帝朱由檢的即位。
朱由檢登上皇位之後,崛起的後金和西北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造反,就成為了大明王朝最棘手的兩件事情。
後金在外,對大明江山不斷觊觎。
而李自成和張獻忠在内,對大明王朝的統治不斷沖擊。
一個後金、一個西北起義的農民軍,已經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兩個心腹大患。
不過李自成和張獻忠始終都是内部的士情,而且還是一些沒有什麼戰鬥力的農民。
所以大明朝廷的重心始終是放在了遼東地區的,是放在了後金身上的。
大明朝廷一開始就沒有指望過能夠收複遼東地區,而是打算先穩住遼東地區的形勢。
在穩住了邊關的形勢,确保大明的江山不會被異族入侵之後再回過頭來處理西北的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和張獻忠。
其實大明朝廷的這個想法也沒錯。
畢竟西北的農民起義軍相比起後金的騎兵來說,戰鬥力上始終是差了不少。
後金的騎兵那可是專業的,而且一個個骁勇善戰,大明的正規軍對付起來都很吃力。
而西北的農民起義軍隻不過是一些沒有飯吃的百姓們和流寇聚集在一起的烏合之衆。
雖然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這樣的幾股大一點的勢力,但是在大明朝廷看來也不過就是幾個人多一點的土匪罷了。
等邊關的形勢穩定了之後,将邊關的大明正規軍調回來一些。
滅掉李自成和張獻忠這些烏合之衆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所以一開始,針對遼東地區的戰事,就是大明朝廷最優先要做的。
一開始的時候,大明朝廷認為是遼東的明軍主帥不行。
所以一開始就打算從人員上面進行更替和調整,希望通過更換領兵主将來改變遼東的局勢。
大明朝廷先後任命的幾位遼東主帥,都因為大明朝廷内部的傾軋黨争,都沒能阻止後金對遼東地區的蠶食。
那個時候的大明朝廷可謂是一盤散沙。
閹黨和東林黨之間,幾乎是輪着番的派人前往遼東領兵。
因為他們都互相看不慣對面,都不想邊關的軍權被對方的人給握住。
并且,如果真的能夠處理好遼東邊關的戰事,那是絕對的天大的功勞。
所以,不管是因為對這個兵權的把控,還是對于後續可能出現的軍功。
閹黨和東林黨都不願意放手。
兩黨一争,最難受的就莫過于邊關的明軍将士們了。
他們的領兵主将三天兩頭的換人,這個還沒認識了,另外一個就來了。
今天一個命令,明天一個命令。
邊關的明軍将士們都不知道要怎麼執行下去了。
本來就已經有些低落的士氣,被大明朝廷這樣一搞,變得更加的低落了。
而且因為明軍主将的不斷更換,導緻遼東這邊的明軍效率極低。
一個作戰指令下達下去,幾天都沒有人執行。
明軍如此低落的士氣和混亂的軍紀、低效的效率,讓後金抓到了空隙。
後金軍隊不斷地蠶食着大明朝廷的地盤,遼東地區也逐漸落入了後金的手上。
甚至于後金的鐵騎一度逼近三海關,八旗兵封直指關外。
這種内憂外患之下,朱由檢卻昏招頻出。
他在誅殺了魏忠賢之後,押保東林黨。
但是沒有想當東林黨比他想要還要不堪,對于大明朝廷目前嚴峻的形勢幾乎是起不到半點的作用。
後來,朱由檢在朝臣的舉薦下,重新啟用了袁崇煥。
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雖然官職不高,但是朱由檢給袁崇煥的權利卻特别大。
幾乎整個北邊的軍權全部都交到了袁崇煥的手上了,可能見朱由檢對袁崇煥當時的信任程度了。
袁崇煥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沒有辜負朱由檢對他的信任。
他開始對遼東的明軍進行調整,并且開始整頓明軍的士氣和軍紀。
開始有計劃積極防守,并且會抓住機會對後金的軍隊進行反攻。
在一開始的時候,因為袁崇煥的一些列手段和指揮。
大明朝廷在遼東的局勢确實是得到了一些改變,甚至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的改變。
原本被後金給壓的死死的大明軍隊,也有了和後金鐵騎一戰的底氣。
雖然并沒有将後金給徹底擊潰,也沒有将遼東的失地給收複回來。
但是袁崇煥卻讓大明軍隊的士氣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在于後金軍隊的幾次戰争中也沒有落在下風。
讓遼東的整個局勢平穩了起來,沒有讓後金再逾越雷池一步。
可以說是基本上平穩了遼東的局勢,讓邊關穩定了一段時間。
見袁崇煥遏制住了遼東局勢的惡化,朱由檢很是高興。
認為自己押對了寶,啟用袁崇煥是一個十分明智的決定。
在這之後,崇祯帝朱由檢又在平台召見袁崇煥。
并且賜給了袁崇煥尚方寶劍,給予了袁崇煥‘先斬後奏’的大權。
并且口頭承諾袁崇煥可以代表他處理邊關的一切事情。
面對朱由檢的信任和器重,袁崇煥也承諾朱由檢“五年複遼”。
要在五年之内徹底收服遼東地區,讓大明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
在得道了朱由檢賜予的至高權利之後,袁崇煥主持遼東軍務也更加順手、方便而來起來。
在他一些列努力和改革之下,大明軍隊的紀律和戰鬥力有很大的提升。
沒過多久就在在甯遠一戰中,打破了後金八旗兵不可戰勝的神話。
這個舉動,徹底的提振了大明軍隊的士氣,也讓大明朝廷看到了收服遼東的希望。
對于遼東局勢的改變,朱由檢也憧憬了起來。
如果能夠在他的手上收服遼東地區,那絕對是大功一件。
不說寫進史書大書特書,至少這也是他作為一個皇帝,可以跟後人吹牛逼的地方。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面對袁崇煥坐鎮的遼東地區,朱由檢還是很放心的。
甚至他對袁崇煥的‘五年複遼’十分期待。
對于袁崇煥的要求,朱由檢幾乎全部滿足。
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兵給兵。
有了朱由檢在後面無條件的支持,袁崇煥在遼東地區也開始大展身手。
在這期間,他用紅衣大炮炸傷了後金開國皇帝努爾哈赤。
而後金的努爾哈赤在遭受到了炮擊之後不久,就去世了。
因為努爾哈赤的去世,讓蒸蒸日上的後金停住了上升的勢頭。
并且因為努爾哈赤的去世,後金甚至還陷入到了奪權的内亂當中。
大明朝廷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也是極為興奮。
甚至朱由檢覺得,這是天意。
這是天意讓他收複遼東,在他的功勞簿上寫下濃墨重筆的一頁。
這一下,朱由檢更加相信袁崇煥了。
對于啟用袁崇煥一事,朱由檢覺得這個決定做的太正确了。
後金内部因為奪權的事情,導緻無暇顧及大明朝廷這邊。
即便後倆皇太極繼位,也不是所有人都服他,皇太極的皇位也極其不穩定。
而蒙古和高麗也是左顧右盼,并沒有在第一時間進行戰隊。
所以,一時之間,遼東地區變的平靜無比。
而這個時機,對于大明朝廷而言就是極為有利的。
袁崇煥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開始着手對後金進行反攻。
在後金的内亂之下,袁崇煥率領的大明軍隊趁機收複了很多失地。
一時間,不管是邊關的明軍士氣,還是袁崇煥的威望都在無形之中瘋狂的上漲。
大明朝廷内部對于袁崇煥的評價也越來越高。
遼東的局勢也越來越倒向了大明朝廷這邊。
在當時所有人看來,如果按照這個趨勢下去。
袁崇煥的‘五年複遼’絕對不會是一句空話,而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