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一塊饅頭引發的血案
大臣們的心情猶如過山車一般,俯沖而上,又急轉直下,那叫一個跌宕起伏。
在大家驚呆的小眼神中,皇帝又拍了一下桌案,震得折子原地彈起又落下。
“敢想出這主意,此子的膽子,是朕在年輕一輩中見過最大的!
”
杜隆看出皇帝并沒有動殺念,于是趁機道:“陛下明察秋毫,目光如炬,老臣原以為還需跟陛下細細講解的。
”
“如此精妙的變革方案,當自行細細品味才有滋味。
”皇帝朗聲一笑,顯得十分上頭,随即拿起折子對楊吉等人道:“來,也分你們一同品品這滋味。
”
太監又将折子轉遞給楊吉。
楊吉翻開折子時,龐維等同僚也紛紛湊過頭,想要一窺究竟是什麼絕世妙策,能讓聖上如此失态。
他們大多能做到一目十行,尤其是楊吉,幾個呼吸間,就把全文過了一遍。
然而,他經過短暫的上頭,當即就下頭了!
把折子遞給龐維,楊吉立即作揖道:“陛下,此法可謂離經叛道,萬萬不可行之!
”
龐維等人的腦筋稍慢,匆忙看了個大概後,也立刻圈出了重點:拆分刑部!
二話不說,他們也紛紛谏言:“請陛下三思!
”
皇帝一挑眉頭,凝聲問道:“怎就不妥了?
”
“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自古有之,如此變革,刑部實是名存實亡,恐天下律法崩壞!
”楊吉斷然道,心裡面對餘閑的标簽又多了一個“離經叛道”。
“青衫公此話或是有失偏頗了吧。
”
杜隆早知道此法會遭到楊吉等儒家學派的強烈反對,心裡早有腹案,當即反駁道:“青衫公說刑部的職權,自古有之,請問,這古是有多古?
”
“已有幾千年之久!
”楊吉回道。
“那聖人可曾在聖殿石壁上刻有如此設立刑部的啟示?
”
“……”
楊吉等人略微緘口。
這個細節,餘閑也曾注意到。
政治體制方面,先人們并沒有詳說,隻粗略提及了一套後封建時代的體制概念。
比如皇權應當牢牢掌控天下的官吏任免、戶籍賦稅、兵馬調度、禮儀法度、刑罰律令和營造工事。
後人們拿來照搬,創立出了六部尚書制,由此,倒是讓後人們在長夜摸索中,少走了許多“彎路”。
“即便聖人未曾詳解如何設置刑部,但幾千年來,刑部之于律法,已被證明是最妥帖的施行機構了,如今江山初定,何必拆筋斷骨,動搖根本呢?
”楊吉心思靈敏,立刻有了争辯的措辭。
一言以蔽之,他主張求穩!
皇帝的手不自覺的摸到了茶杯,緩緩摩挲,似在觀摩兩人的分歧争論。
要知道,法家和儒家的觀點碰撞乃至矛盾沖突,曆來有之,屬于天生的冤家。
開朝之後,兩大學派分庭抗禮,基本三五天就能吵一次,嚴重的甚至當着皇帝的面拳腳相向。
法家主張銳意改革,反對保守思想。
聖人石壁上有雲:時移而治不易者亂。
法家人将此言奉為金科玉律,認為曆史是往前發展的,律法和制度都要随着曆史的發展而發展,如赤江之水隻能滾滾東流而不可逆。
并且杜隆等法家代表,還多次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因為儒家主張遵循禮教傳統,往極端了說,就是要遵循老一輩傳下的規矩禮法。
“青衫公,你隻曉得拆筋斷骨、動搖根本,是否有曾想過不破不立之說!
”杜隆正色振聲道:“我且問你,前朝也曾設立刑部,但你看到了,前朝到後期,吏治綱常敗壞、律法名存實亡,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在那些如茫茫永夜的日子裡,有多少蠅營狗苟,多少喪盡天良,多少流離失所,多少易子相食,多少草菅人命?
!
”
頓了頓,杜隆猛然喝道:“又有多少人皿饅頭?
!
”
楊吉的眼睛陡然睜大,耳邊傳來了一陣破碎的聲響!
大家循聲望去,皇帝竟将茶杯直接捏碎,一條條齑粉從指縫間如水般的流淌而下。
而皇帝的眼睛,分明已經赤紅了!
見狀,大臣們和太監們全都伏跪在地,戰戰兢兢,大氣不敢喘。
他們知道,杜隆最後的那句人皿饅頭,觸及了皇帝的逆鱗和隐傷!
天元皇帝為何造反起事,衆說紛纭,有說是官逼民反,有說是打抱不平。
但他們這些近臣,豈能不知皇帝是因一塊帶皿的饅頭而走上了改天換日的道路。
皇帝年幼時,父母在街邊販賣饅頭,有一日,幾個縣官家的惡霸拿了饅頭不給錢,皇帝父親阻攔無果,反被惡霸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