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柃嘗試罡煞化形的深層變化,各種各樣的事物在萦繞周身的煙霧之中具現來。
這本質上和雲遁所用的變化原理相通,但李柃所用香魄是未知之物,擁有着融入神魂,操控自如的特性,遠比預計之中還要更加得心應手。
片刻功夫,童子法相的手臂上就出現了刀槍劍戟和一面銅鏡,其中主武器是雙手持握的尖刃長戟。
一團雲霧變化霞光,腳踏七彩祥雲,更有金雲化作披風,飄揚十餘丈。
“神通本領沒有,淨搞胡裡花俏……”
“但還真别說,有點兒唬人的架勢了,隻是能靠嘴說千萬别動手,一動手就得露餡。
”
李柃笑歎自評,誰叫自己天賦異禀,低階境界就擁有一些大修士的特質呢?
不過他也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畢竟從開始修煉至今,滿打滿算,還不足兩個月。
我還隻是個孩子啊。
做完這些,李柃念頭一動,記憶下如今的這副形象,然後法相消失,恢複到虛無靈體的形态。
他先回了家裡,在含香閣的一個房間中,找到事先準備好的幾口大缸,準備做個白天不好進行的實驗。
這些大缸已經被他叫人事先封死,木蓋的邊緣塗抹的是一種建築所用的膠泥,制造出密閉空間。
他的靈體猛的往裡一鑽,在大缸裡面看到的,是事先早已點燃,已經悶燒成灰的信靈香灰燼。
神識感應之中,煙氣缈渺,充盈缸内,還能用聞香的天賦嗅到濃烈的氣味凝而不散。
但是香魄并不得見,似是因為時間過去太久,已經徹底消失。
“是穿透水缸散溢出去了,還是憑空不見?
”
李柃思考着這個問題。
如果是前者,可以通過實驗不斷嘗試能夠封存和禁锢它們的環境,人為制造一個堪比洞天福地的修煉條件。
但如果是後者,就行不通。
緊接着,李柃又鑽進另外幾口大缸看了一下。
這些大缸都早已做好了标記,分别是在午、未、申、酉、戌、亥多個時辰點燃,之前特意在河邊忙碌了一陣才回來,如今正好是子時。
通過這種方法,他終于确認,那些香魄會随着時間推移不斷向外散溢,然後漸至虛無。
也即是說,它既會穿透水缸,也會憑空不見。
“之前的思路,似乎行不通。
”
“不過《香乘》一書原序有載,《詩》、《禮》所稱燔柴事天,蕭焫供祭,蒸享苾芬,升香椒馨,達神明通幽隐,其來久遠矣。
”
“這似乎昭示着,香可通幽,超越物質層面的屏障不足為奇。
”
“而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物質看似有形,但本質還是空,攔不住也是正常的。
”
“但這種憑空消失的機理就有些莫名了,那些信靈香香魄究竟是變質了,從我感知中消失,還是進入另外一個時空維度?
”
“這又是截然不同的意義啊!
”
李柃深深明白,如果是變質,不可利用,那麼一切休提。
但如果是後者,那意味着……
可以開創香火之道,因衆生燒香點燭,多多益善!
前提是找到進入那個時空維度,得以汲取那些香魄的門路。
李柃鑽進最後一口大缸,用事先準備好的火芽枝點燃已經在裡面放好,但卻尚未動用的信靈香,親自守着它進行再次驗證。
花了足足一個時辰的功夫,見證完整的焚香,擴散,消失過程,和之前結果作對比。
李柃并沒有把這些見諸于文字,而是在自己腦海深處記憶下來,準備将來再做其他嘗試。
“這些小實驗已經做到頭了,接下來,要玩就玩大的。
”
“古人曾言,神仙升舉形滞難脫,臨行須焚名香百餘觔以佐之,這或許是隐晦言死,但根據字面意思直白翻譯就是神仙飛升身軀沉重,臨行前需焚燒名香百餘斤,借助煙氣托舉……”
“還真他娘的會玩啊,一口氣燒掉百餘斤香料?
”
李柃如今所想到的,是古代神怪志異當中的一些和香道有關的傳說。
“不過隋炀帝時期,除夕夜在宮殿各院都堆上篝火,把沉香木和各種香料當柴燒,火焰高達數丈,香氣數十裡可聞。
”
“這一個晚上就能燒掉二百多車沉香木,二百多石香料,實屬奢侈。
”
“我什麼時候也巧立名目開個焚香盛會,燒它幾百車沉香木試試看?
”
李柃憧憬着,靈材暫時燒不起,凡材倒是可以嘗試。
……
“焚香盛會?
那是什麼?
”
第二天,李柃在家中品茶看書,順便和妻子提及此事。
九公主好奇之極,向他打探詳情。
李柃道:“燔柴燒香原本一體,古之先民不知提取香料,多以焚燒艾蒿椒桂之屬取代,所以香文化實際上是從原始部落時代焚燒草木的做法發源而來,這在上古巫觋盛行,衆生愚氓之時就已經有所體現。
”
兩個世界自有共同之處,凡民百姓利用香料的方式的确大同小異。
“這就不得不提及香料驅蟲,辟邪,甚至治療的功效了。
”
“有巢之前,先民居于洞穴,可抵禦風霜雨雪和野獸。
”
“但是洞穴裡面大多潮濕陰暗,又有可能藏着蛇蟲鼠蟻,該怎麼辦?
”
九公主想起信靈香的功效,不由道:“焚香?
”
李柃道:“不錯,就是焚香,準确來說,是用煙氣去熏。
”
《香乘》一書曾經記載信靈香的來源。
據傳漢明帝時,真人燕濟居三公山石窯中,苦毒蛇猛獸邪魔幹犯,遂下山改居華陰縣庵中。
栖息三年,忽有三道者投庵借宿,夜中談及三公山石窯之好,奈有邪魔侵内。
一人道:“我有奇香,能救世人苦難,焚之道得自然玄妙,可升天界。
”
真人得香,複入山中,坐燒此香毒,蛇猛獸悉皆遯默。
忽一日,道者散發背琴,虛空而來,将此香方寫于石壁,乘風而去。
這裡講述的是一個神怪志異的故事,忽略故事背後道人散發背琴,虛空而來,把香方寫于石壁的說辭,單看前面,分明就是原始時代的穴居之民都會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