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天災人禍,莫過于此了吧。
”
白骁看着眼前的火焰與雷霆,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了史書中的記載。
熾羽島發現于1700年前。
當時,一群膽大包天的探險家,在希望之海尚未被全面揭開迷霧,依然隐藏着無數死亡陷阱的時候,他們就駕駛着一艘身經百戰的海船,發現了這片位于海洋正中的小島。
對于當時的探險家來說,任何一個新奇的發現都意味着無窮無盡的寶藏,單單是将這座島嶼的坐标賣給東西大陸的兩個超級大國,就能得到天價的賞金。
如果當時的探險者止步于此,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富貴顯赫的餘生,以及永垂史冊的聲望。
然而1700年前的探險者選擇了貪婪,他們不甘心隻是在遠處眺望熾羽島的影子,仗着船上有造詣不俗的魔道士,大着膽子靠近過去,登陸到了島嶼上。
具體發生了什麼,即便是後世時空域神通高度發達,也沒有人能夠完整地重溯回來,人們隻知道那個滿載着400多名船員的大型海船,最終隻有3個人搭乘着舢闆在海上漂流,被恰好經過的商船所救。
其中2人在上船後不到1天時間裡就渾身潰爛融化而死,唯一的幸存者也精神崩潰,胡言亂語。
而若非商船的主人本身也是個造詣精深的魔道士,見多識廣又同樣的膽大包天,将唯一的幸存者隔離保留了下來,并派人不斷記錄他的呓語,那麼或許熾羽島的存在還要再晚上近百年才會被人發現。
商船主人記錄下幸存者的呓語後不久,幸存者也渾身潰爛而死,而那份資料則被他帶到了西大陸,幾經輾轉來到了當時的西大陸魔道中樞。
再之後商船返回東大陸,這份資料又被聖元人得到。
而半年後,東西大陸幾乎同時破譯了那份記錄,意識到那座造成災難的島嶼,真身是一個尚未被發現的魔族遺迹!
人魔大戰時期,魔族的足迹遍布東大陸,甚至一路蔓延過了希望之海,引起了西大陸這大後方的恐慌,雖然最終魔族的足迹很快就從西大陸消失——這一點很多史學家歸功于魔族在東大陸正面戰場逐漸轉為劣勢,不得已開始戰略收縮——但在希望之海上,魔族還是留下了大量的遺迹。
可以搭載成千上萬獵魔的跨海巨獸、不斷滋生腐蝕魔能的浮遊魔蟲、隐藏于海底的深海魔族……
甚至直到聖曆2020年的今天,人們依然能偶爾從希望之海中發現魔族的遺産。
而熾羽島則是諸多魔族遺産中,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一個。
因為遺迹中擁有一個幾乎功能完整的休眠期魔族母巢。
再之後就是人類曆史上重演過無數次的戲碼:戰争。
幸運的是1700年前的東西大陸,剛剛經曆過一場獨立戰争,都還無力承擔新一場全面戰争,因此戰火被局限于極其狹小的範圍内。
幾百個魔道士帶着一衆雜兵乒乒乓乓打了幾個月,傷亡不大,卻是把島上的遺迹打得四分五裂,潰散的魔能引起四周環境異變,天雷地火此起彼伏,不單險些将島上所有人都卷了進去,最可恨的是人間難得保留完好的魔族母巢就這麼又少了一個。
事後痛定思痛,兩國都對這種無意義的戰争深惡痛疾,幹脆就在熾羽島召開了第一次國家會議,約定以後就算出現利益紛争,也盡可能選擇文鬥而非武鬥。
然後會上順便文鬥了一番,根據勝負結果,各自瓜分了島上殘存的魔族碎片,讪讪而歸。
而這也就成了日後多次熾羽島大會的模闆,有什麼紛争,無論是國與國,還是國家内部,都可以拿到島上,在多方見證之下分個結果。
隻不過1700年前的大戰引發的惡果,直到今天都還在延續,想要登島,非舉國之力不可為。
白骁從折疊通道走出來,剛剛發出天災人禍的感慨,就看到不遠處一陣人影閃爍,來自聖元的人,與西大陸的人幾乎同時趕到。
無數好奇、質疑乃至敵視的目光如雨點一般落在了白骁身上。
這一刻,白骁成為了毋庸置疑的全場焦點,甚至連同行的魔道宗師也不如他的關注度來得高。
白骁本人倒是全無所謂,四下看了看場地,隻見四周一片人工成型的山岩,岩壁上刻着複雜的魔紋刻印,狂暴的魔能沿着刻印的紋理湧動,牽引着四周的遊離魔能,構成了一個以折疊通道為核心,高強度卻極不穩定的循環場。
在這片區域内,任何魔道神通都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是玉石俱焚的全場爆破。
這個畫面,書本中卻沒有記載,但也不難推測:這是兩國魔道士共同打造的威懾局,以确保傳送點的絕對安全。
如果有誰敢在這裡動手,那就一起化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