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說之前在薛嶽将軍猶豫的時候,日軍若是下定決心離開的話,他們還有全身而退的機會,可誰曾想日軍非但不退,竟然還想着反敗為勝,真真是有些想當然了!
雖說薛嶽将軍猶豫,但戰局大勢已經牢牢的掌控在我軍手中,這又豈能是日軍一力可以扭轉的?
他們想要改變戰局,除非在這個時候,再次投入十萬大軍,但是……這怎麼可能!
所以,日軍的戰略和想法,注定會以失敗而告終!
“贛北地區已經徹底穩固,我軍可以抽出絕大部分的力量全力應對日軍!
”
“而鄂南的日軍雖說已經抵達汨羅江上遊,且與湘北日軍主力彙合,想要圍殲我軍主力,但我軍主力見勢不妙,卻是早就抽身後撤,有生力量得以保全,日軍戰略意圖落空,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
“湘北日軍雖說接連突破我守軍兩道防線,但我軍戰略意圖已經達成,不在死守陣地,而且采用且戰且退這種比較靈活的戰略方法,既能将日軍牢牢的牽制住,又保存了絕對的主力!
”
“反觀日軍,接連受到阻擊,加之在之前的消耗戰中損失不小,又以106師團被全殲,日軍兵力捉襟見肘,眼下雖然看似尚有生機,但實則已經是強弩以末,如何能是我軍對手?
”
“此戰,我軍必将戰而勝之!
”
陳慶之看着明白,在這一戰當中,日軍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機會,若是岡村甯次能夠提早醒悟的話,并且抽身離開的話,他們或許還能保存一些力量,可若是深陷其中不知天機的話,說不準就要陷入我軍的重重包圍當中,一旦等包圍圈完成,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他們反應過來,也已經晚了!
到了這一步,陳慶之可以說是真正的放心下來,同時又是心中生出一些感慨。
他自從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原因為自己超出世人的眼光,當可以笑傲群雄,可現在看來,在看到這一場長沙會戰的時候,他這才明白,自己還是小看了天下人!
畢竟每逢亂世,群雄并起,而能夠在這樣的一場亂世當中聲名大噪,甚至名留青史之人,尤其是浪得虛名之輩?
且看青史上,無論是李宗仁、白崇禧以及陳誠、閻錫山、楊森、龍雲、盧漢、羅卓英之輩,哪一個是易于之輩?
便是不說他們,尚有池峰城、劉蘭齋等人都是一時之豪傑,在者,他手下例如方曉冬、虎子、黃玉生、孫衛國等人,雖然并沒有名留青史,但也不是平常之輩,各個都有一些才能。
實則能夠在這樣的時代中異于常人者,都是一時豪傑,絕對不可小觑!
且看這一次長沙會戰,薛嶽将軍對于戰局的把控,細微之處的調度,簡直就是恐怖,也難怪此人能夠在曆史的數次長沙會戰當中,接連擊敗日軍,乃至于重創日軍,斬殺無數,絕對不是白給的!
想到這裡,原本陳慶之心中還深深留有的一些自傲也是消失不見,他明白,在這樣的一個亂世當中,每一個人都值得自己學習!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正所謂,持如履薄冰心,行勇猛精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