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不卑不亢,泰然自若,說道:“我判定袁紹會被淘汰,理由有三。
”
“第一,袁紹内部不穩。
”
“諸位剛才聊天時,提到了很關鍵的一點,袁紹麾下人才很多。
”
“的确,袁紹有顔良和文醜這等虎将,也有張颌、高覽等智将,還有逢紀、郭圖、許攸、審配、辛評、田豐、沮授等謀士,可謂是人才濟濟。
”
“武将且不論,單說文臣。
”
“審配剛正,許攸貪婪,兩人互為仇敵,都看對方不順眼。
田豐耿直犯上,郭圖趨炎附勢,雙方又是對立。
其餘人等,各有立場,各有矛盾。
”
“重臣相互攻讦,袁紹卻聽之任之。
”
“天時、地利、人和,乃是三大關鍵。
可袁紹的人,各有私心,一遇到事情後,不是先解決事情,而是相互攻讦。
”
“這等局面,徒增内耗。
”
張繡侃侃而談,繼續說道:“第二,袁紹寵溺幼子,不喜長子。
”
“袁紹膝下有三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
”
“三個兒子中,袁譚、袁熙各自領兵,各有實權。
袁尚雖小,卻在袁紹膝下承歡,而袁紹也最喜幼子,意圖冊立幼子為繼承人。
“
“要冊立繼承人,應當立嫡立長,以袁譚為首。
可惜,袁紹看上的是袁尚。
”
“而袁譚、袁熙和袁尚背後,各有支持者。
”
“所謂的支持者,也就是袁紹麾下的謀士,以至于袁紹麾下形成了三個派系。
”
“若是在太平盛世,三子争權,倒也無妨。
可如今是大争之世,諸侯相互争鬥,袁紹麾下卻派系林立,相互攻讦奪權。
”
張繡的分析,在一步步的推進。
第一,是文臣不穩,增加内耗。
第二,三子争奪,進一步加劇了内部争鬥。
徐庶一副贊同神情,說道:“閣下的分析,的确有一定道理,但還不是最關鍵的,接下來的第三點呢?
”
張繡說道:“第三,袁紹剛愎自用,馭下無方。
”
“一個勢力中,主君最想看到的,是麾下的臣子衆志成城。
可是,主君最不想看到的,也是下屬萬衆一心。
”
“很矛盾,卻很現實。
”
“因為主君需要下屬相互制衡,以便于掌控局面。
”
“袁紹麾下的臣子,各自為政,相互攻伐,或許是袁紹故意為之。
他要分化臣子,讓衆人不齊心,以便于他權衡管理。
”
“關鍵在于,袁紹沒有駕馭下屬的手段。
”
“他對戰略布局,對行軍布陣,對國家大事,不是考慮哪一個方案正确,就選擇哪一個方案?
而是看哪一方的人多,就站在哪一方。
”
“表面上,袁紹廣開言路,實則好謀無斷,剛愎自用。
”
“即使袁紹聰慧,即使袁紹有好底子,但無法在關鍵時候做出決斷,不能節制下屬的攻伐,便是袁紹将來落敗的關鍵。
”
張繡問道:“諸位,以為然否?
”
“妙,實在是妙。
”
徐庶率先撫掌稱贊,感慨道:“一、二論點,隻能說是抛磚引玉,算不得什麼。
”
“第三點,可謂點睛之筆。
”
“正如公子所言,袁紹剛愎自用,無法駕馭下屬,是他失敗的根源。
如果袁紹能駕馭下屬,那麼下面的争鬥,就隻會按照袁紹的引導方向走,不會生出大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