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漢冠

第一百章 洛陽事

漢冠 潇騰 2885 2023-04-12 00:53

  除夕,洛陽。

  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此時的洛陽便沉浸在一片歡慶之中。

  歲除,是歲末除舊布新的日子。

  除夕,即歲除之夜,它與歲首首尾相連。
舊歲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換新歲了,故俗以為除夕。

  除夕作為年尾的節日,源自上古時代歲末除舊布新、祭祀祖先風俗。

  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地方風物志《風土記》。

  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另據《呂氏春秋·季冬記》中說,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每年将盡的時候要舉行“大傩”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疠之鬼據說這也是當時“除夕”節令的習俗之一。

  除夕通常會被稱為大年三十,但是其實由于陰曆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論如何,它都是陰曆年的末尾。

  關于除夕,還有兩個有趣的故事,一個是夕的傳說,另外一個則是七郎射夕。

  在童話傳說中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裡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
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裡躲避夕。

  夕的傳說是夕害怕紅布,和爆炸的聲音。
所以有了挂紅布,放爆竹的習俗。

  七郎射夕說的是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鬥。

  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
他帶着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

  原來“夕”白天不出來,太陽落山後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後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

  

  他就找鎮上的人們準備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
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裡,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吓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現了。
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着敲起來了。

  “夕”吓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

  七郎放出獵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

  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

  這時“夕”有點鬥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後腿被獵狗咬着不放。
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

  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故事或許不可考了,但放爆竹與貼紅布的習慣,卻是延續下來了。

  不過守歲,卻是在南北朝才開始興起的,現在人們還沒有守夜的習俗。

  家家都在吃着團圓飯,而各地的郡守主官,王侯封吏,大多也到了洛陽向皇帝慶賀。

  而皇帝則是祭天、祭祖活動,還有官方的農業慶祝活動,希望一整年都能夠五谷豐收,正式新春禮儀為團拜禮儀等等等。

  到入夜之時,便是皇宮,也徹底熱鬧起來了。

  “大傩“儀式,正式開始。

  所謂“大傩“,便是秦漢魏晉于臘日前一日,民間擊鼓驅除疫鬼,稱為“逐除“。

  宮禁之中,則集童子百餘人為伥子,以中黃門裝扮方相及十二獸,張大聲勢以驅除之,稱為“大傩“。

  又稱“逐疫“。

  大傩,逐盡陰氣為陽導也。
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疫。

  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百二十人為伥子。
皆赤帻皂制,執大鼗。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