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頤垣率衆拜祭朱元璋的畫像,随後他起身,先是走到了譚七爺身邊,七爺也站起,“公子,有吩咐?
”
“嗯,我想問你,拜太祖皇帝,可是心甘情願?
”
七爺怔了怔,立刻道:“心甘情願,太祖皇帝是個英雄豪傑,理當拜祭。
”
朱頤垣又看了看人群中的趙應元,問道:“趙将軍,你憎惡大明朝,讓你拜祭太祖皇帝,你可有怨言?
”
“沒有!
”趙應元幹脆道:“我是知道的,太祖皇帝疼惜百姓,專門懲治貪官污吏,從來不手軟。
隻是子孫不肖,昏庸無道,才讓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更何況太祖皇帝已經駕崩二百多年,拜他俺心甘情願。
”
朱頤垣又看了看趙士哲,不用他發問,趙士哲直接道:“太祖皇帝布衣之身,提三尺長劍,統禦熊虎之師,北趕大元,開基立業。
身為明臣,恨不能太祖皇帝重生,救黎民蒼生于水火。
”
朱頤垣連連點頭,又把目光落在了“驅逐胡虜、恢複中華”八個字上面。
“鄉親們,将士們,你們願意趕走清廷,恢複漢家衣冠嗎?
”
“願意!
願意!
”人群之中,爆發出山呼海嘯的聲浪,熱烈的回應,讓朱頤垣渾身一振,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方才請教了幾位,有普通百姓,有闖王舊将,有士林名人……大家夥都覺得太祖皇帝可以拜祭太祖皇帝,太祖皇帝是對的。
那我們更應該參考太祖皇帝的作為,走出一條抗清的成功之路。
”
“對外,我們要驅逐清廷,恢複華夏衣冠。
對内,要學太祖皇帝,均田除貪,親民愛民,以蒼生百姓為念。
如此一來,何愁大事不成?
”
朱頤垣說到了這裡,在場衆人,不論任何出身,全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剛剛的頹靡也一掃而光。
對于朱頤垣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部下組成太過複雜……這裡面有士林中人,有普通百姓,有原來的闖王義軍,甚至還有些心懷大明,憎惡清廷的士紳大戶。
這些人雖然暫時走到了一起,但是内部矛盾重重,彼此之間,芥蒂極深。
比如弘光朝,就是個亂哄哄的大雜燴,雖然撐起來一個架子,但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史可法守揚州,不到一天就崩潰了。
相反,江陰十萬軍民,同心同德,足足堅持了八十一天之久。
唯有萬衆一心,才能爆發出萬倍的戰力。
隻是萬衆一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要怎麼将一盤散沙的力量捏合在一起,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均田之外,還需要一個能夠具體凝聚人心的符号。
這也是朱頤垣在皮場廟中沉思良久的問題,最後他選擇了朱元璋。
唯一一位自南而北,奪得天下的豪傑。
恢複漢家河山的聖君雄主。
愛惜百姓,宵衣旰食的好皇帝。
最最關鍵,是現在各方勢力,全都能接受的人。
百姓喜歡太祖的愛民勤政,抑制豪強,嚴懲貪官。
有些雄心壯志的讀書人,在這個關頭,也希望效仿太祖,驅逐胡虜,恢複漢家山河,青史留名。
總而言之,一時之間,真的沒有比朱元璋更合适的了。
朱頤垣和衆人說完之後,立刻又下令,要求新泰,淄川,所有人都齊聚萊蕪,要商量一件最緊要的事情。
宋琏、宋繼澄、黃培,甚至包括于大友,還有幾十個士紳,普通村民,全都來了。
在淄川這邊,老爹老娘,老爺子龐青,張霖,還有許多初創時候的鄉親父老,也越過原山,紛紛來到萊蕪。
此外還有舅舅葉廷蘭,富商蒲槃,老頭蔣琦,萊蕪的百姓,包括韓奶奶,都被請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