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真正富裕的在南方。
從唐朝滅亡後,關中一帶的水系受到污染,河道堵塞,漕運體系被破壞,中國的經濟就開始轉移。
黃河經濟帶逐漸沒落,長江經濟帶崛起。
到了南宋,南方在經濟生産上幾乎全面碾壓北方。
那麼南方具體富裕在哪些方面呢?
一、農業!
南方有很多水稻,明朝時期北方的小麥每畝每年産量是3石(360斤),南方的水稻每畝每年可以達到5石(600斤),而且氣候濕潤,一年兩熟。
二、商業!
南方有諸多河流,漕運發達,這是商業的基礎。
并且到了明末,南方已經出現了普遍鼓勵商業的現象。
要知道,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民以食為天,農業的根本,商人社會地位是最低的。
他們的諸多行為與儒家中的各種理念是相互違背的。
但是到了明末的南方,民間已經有很多人在讨論商業,商人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了。
以前的商人家庭是不允許參加科舉的,但是明末,商人家庭已經可以參加科舉。
例如徐光啟的祖父,就是在松江府(上海)做生意發财的,趕上了隆慶開關的紅利。
朝堂上不少官員其實都是商人家庭出身。
而明末的商稅也是非常混亂的,如果一定要清理出來查,那簡直沒眼睛看。
為什麼崇祯一直沒有動商稅?
商業的普及說到底還隻是在南方,以東南為主,波及的範圍不是很廣,而農政的不合理,已經威脅到全國底層老百姓,已經到了不得不動刀子的地步了。
凡是得一步步來。
既然明朝真正富裕的是南方,那麼南方要收稅,肯定是比北方還要多得多的。
夏季主要收北方的稅,秋季到冬季之交,主要收南方的稅。
也就是說,這一次的稅的數目,是非常有看頭的。
不過現在才九月底,大明朝收稅可不是21世紀中國收稅那麼簡單,收稅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
交代好畢自嚴該怎麼做之後,崇祯也暫時沒有把心思放在這件事上了。
因為眼下還有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擺在面前要做,
什麼事?
一、吏部的整治。
二、遼東戰略布局的完成。
三、全國軍政規劃。
為什麼要整治吏部?
河南一事,就是吏部不作為,吏部與地方知府勾結。
吏部是人事部門,如果要粗暴定義管理,其實就是抓兩樣:一是人,二是錢。
人事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權力,本身明朝的人事權是在皇帝手中,四品以上的官員都是需要經過内閣的。
既然經過内閣,必然是需要司禮監來審批的,當然是皇帝點頭。
即便四品以下的,皇帝認為不合格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可問題就在于吏部的腐敗不作為,這是天啟朝的遺留問題。
來年農政鋪開,必然是要大力用人的,吏部如果不整頓,人才的任命會出大問題,這就是根源問題。
至于遼東戰略布局問題,其實框架已經搭出來了。
隻剩下遼東軍的軍政磨合、毛文龍的功成身退以及朝鮮北邊的聯軍堡壘修建這三個小點。
而全國軍政規劃,其實是關乎到以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全局的。
具體牽涉到了目前的問題就是驿站系統的問題,也就是最近都察院吵翻天的陳子恺的事情。
陳子恺的事情隻是全國驿站問題的一個縮影,而全國驿站隻是軍政規劃的其中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