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此大亂之道也。
”————————【孝經·五刑章第十一】
大計略定,兩人立即各自出宮準備行動,太尉馬日磾當場被诏拜錄尚書事,參與朝政決策,雖然明面上是要與前将軍趙謙、征西将軍皇甫嵩商議長安防務。
但實際上誰都看得出王允一黨在朝堂已經搖搖欲墜,廷尉宣璠、尚書右丞趙戬為此連夜趕到王允府上詢問對策,他們一進府,便看見王允正捧着書簡在認真的讀着。
趙戬率先拜倒:“明公!
事急如此,您如何還看得進書?
”
王允身着寬大舒适的燕居常服,鬓發在燭光的映照下較往日更加蒼白,他神色平靜的看向二人:“是老朽無能,不僅未能安定天下,反倒連累二位了。
”
趙戬眼角含淚,說話帶着哭聲:“天下未安,國家尚幼,黎庶且待朝廷還其太平,明公又何苦說出這般話來!
”
“國家年雖十二,但英明果決、仁慈聰慧;馬翁叔博學多才、德操名望具備,所謂君明臣賢,此乃中興之象,爾等可盡心輔佐。
”王允緩緩放下書簡,像是交代後事般向二人囑咐道。
在獲悉蔡邕被開釋後,王允便知道自己這兩天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化作雲煙散盡,皇帝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他已經準備好迎接沒有王允在的朝堂,全然不懼之後的大臣會在他伸張君權的路上帶來多大的阻力。
與皇帝彼此鬥争、彼此利用的關系終告瓦解,在見識了皇帝的決斷之後,王允又是遺憾、又是感慨。
王允要專擅朝堂,自然要打擊異己,而皇帝也需要王允替他将馬日磾等人逼到自己旗下。
皇帝對王允最大的算計,就是利用王允與馬日磾等人互相争鬥,将其逼入死路,好讓馬日磾等人拿不出更多的利益條件與皇帝交換、合作。
皇帝便可如同買方市場的買家,能從容的掌握定價權,從而防止在徹底扳倒王允後出現如楊氏等豪族崛起、尾大不掉的隐患。
而王允這邊即便看破了也無濟于事,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絕無與關西豪族和解的可能性,再者他背後的關東豪族支持者們也需要王允以此作為最大的底氣,來對抗關西群臣。
這也是雙方在激烈的勾心鬥角中,沒有徹底撕破臉皮的緣故。
對王允來說,隻要自己不犯大錯,争取時間樹立巨大的威望,便可獲得最終的勝利。
新豐之戰就是王允押上自己全部政治籌碼,一意孤行所策劃的戰争,在其中所付出的代價、對皇帝的讓步,隻有王允一人知道,但他并不在乎。
隻要呂布戰勝了在他眼裡的十萬烏合之衆,自己的聲威将會在朝廷上升到一個頂峰,屆時他就能一口氣解決馬日磾等所有反對勢力,并将皇帝束之高閣。
可是現在事與願違,王允像是個輸盡身家的賭徒,意氣風發的他頓時憔悴萬分。
他知道如今皇帝已不需要他了,因為李傕等叛亂的涼州諸将帶給朝廷的壓力,完全可以取代王允的作用将臣子們逼到皇帝的陣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