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興漢室

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

興漢室 潇騰 2473 2023-08-10 22:57

  “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
”————————【漢書·食貨志】

  在孝桓皇帝時,天下有戶口一千餘萬,人口五千六百多萬。
這是極盛時期,其後災禍不斷,水旱饑疫、羌胡叛亂、流民起義,導緻全國的人口、戶數大量減少。
以至于在三國末期,全國總人口隻有七百餘萬,當然,這其中不乏豪強大族隐匿人口、黎庶藏匿山林的情況,可其中因為戰亂、疾疫、饑荒等原因而死亡的人口最少也有千萬之數。

  如今皇帝提早中斷了割據混戰的趨勢,消弭兵亂,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統一制度。
沒有了大規模戰亂、疾疫等等,全國的人口總量應該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按皇帝的估計,除開逃逸山林、被豪強隐匿的人口,如今的總人口至少在三千萬左右。

  為了增加人口、鼓勵墾殖,除了提供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生産環境以外,還可以從稅收的方面進行調節人口生育。
少府負責征收人口稅,供給皇室,自任職以來,王绛就此事有過一番了解,他新官上任,勢必要提出自己的主張,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臣曆數以往諸帝,所征算賦有增有減,并非一例不變,皆因當時局勢而有所變更。

  算賦的數額偶爾有因特殊情況而減輕的,比如皇帝巡行外出對途徑郡縣的恩典、鼓勵流民歸鄉墾田、受過兵燹天災的地區,一般最少的時候隻收四十錢,最多的時候收一百六十錢。

  每年的算賦是除開更賦以外,壓在平民身上最沉重的負擔之一,百姓沒了田地,也要繳納人口稅,所以才會四處流亡,逃避催征。
如今的主流政策是輕徭薄賦,對此,王绛的想法是:“可将算賦由每年一百二十錢暫減為八十錢,孩童口賦改征二十錢,仍以七歲起征。

  雖然這麼做會使少府損失近十億錢的歲入,但也意味着民間将多十億錢的流通,百姓手裡有更多富餘,背負的壓力也會減輕。

  王绛提出此議的初衷隻是在于‘薄賦’,而皇帝卻想到了通過稅收去調節人口總量。
在他看來,不僅是如今的三千萬左右的人數,就算是鼎盛時期五千多萬的人數,放在後世連一省的人口都不如。
其中固然有後世生産力大發展的因素,但以中國土地之廣袤,在古代足以養育上億人口。

  在保持人口承載力和自然環境的情況下,提高生育、增加人口,無論是在内地恢複、發展經濟,還是大規模由官方主導移民南方,都是大有可為的。

  “少府所言,的确是老成謀國。
”皇帝出言贊同道,王绛由太倉令升任少府才幾個月,穩重有餘,威望不足。
皇帝見他的建議頗有幾分獨到,幾乎觸到了稅收調節的邊了,可知其思維并沒有因年紀而僵化,所以自然要當着重臣的面擡一擡對方:“算賦、口賦,不單是隻征民錢則已,還要成為朝廷調控人口、扶老助幼的工具。

  衆人一時有些茫然,皇帝輕輕看了趙溫一眼。

  趙溫沉吟片刻,忽然道:“臣記得,孝武皇帝時曾免民八十以上家兩人算賦,以示敬老。
孝章皇帝時,曾免生産子女之家三年算賦,及孕婦之夫一年算賦。
依陛下所言,如今大戰方歇,天下戶口凋敝,減免算賦以獎勵生育,不多費朝廷一錢,卻可達實效。

  “今時正可效仿前代制度,百姓懷孕生産、孝敬老人耗費頗多,朝廷宜當減免,以優待老幼。
”楊琦點了點頭,深表贊同的說道:“朝廷以孝治天下,此舉頗合仁義。

  過去對于算賦數額的變化,有許多現成的例子可以參考,稍作斟酌便可用來作為自己的建議。
黃琬家學淵源、又久居中台,遍讀典籍,很快說道:“可令男女十五以上三十未嫁娶者五倍其算,以促其婚配。
地方三老,宜促民嫁娶,早成家室。

  “五倍的算賦有些多了,改成三倍好了,年齡提高到二十歲尚可。
”皇帝既是不忍心五倍算賦所造成的負擔,又難以接受十五歲就催逼結婚的政策。
而且政策抓得太嚴,難免會出現地方官員為了政績胡亂婚配的情況,這裡面還是得再議。

  黃琬自然沒有什麼異議,點頭稱是。

  “今天下之民,北多南少、東多西少。
以往關東、河北之地,一郡便養百萬民,而益州、交州之民尚不及中原大郡,其土地不可謂不膏腴,卻民戶稀少。
所謂損有餘而補不足,若能募中原多餘之民,遷之于南,任其屯墾,豈不兩便?
”尚書令吳碩也想到了一點,也主動的提出自己的建議:“朝廷不妨應募無地之民徙往他處,凡是如此,皆免去三年算賦。

  吳碩這樣說是有先例可循的,早在孝武皇帝時期便有官府募民屯墾邊地,譬如朔方、五原、河西諸郡。
隻是這些地方的自然環境都比内地要惡劣,吳碩卻想到了移民氣候溫暖适宜的南方,不得不說他也是各有想法的人。

  王绛在一旁看到衆人七嘴八舌的對口賦、算賦修修改改,大有将‘薄賦’徹底貫徹其中之意。
按照他們的改法,今年的算賦與口賦最後收上來恐怕還沒有去年的一半,再加上深受裁減的更賦,少府收上來的錢少了,王绛在朝廷上說話的分量也要輕了。

  他心裡未免有些懊悔如何提起了算賦,讓他們有了裁減的借口,雖有心挽回,但在一衆重臣面前王绛卻是有苦難言。

  “這樣與屯田又有何異?
”劉和身為大司農,屬下主管民屯,利益相關的事情,他自然要插上一嘴,無意間倒是為王绛解了圍:“依臣之見,可由官府盡收當地無主之地,募流民屯墾,或是移至邊地屯田。
由大司農于各郡縣分設農曹掾,與軍屯互為表裡,以成其事。

  “分田之術,屯戶與官府向來以四六、或對半而分,雖免徭役,然屯戶仍有不便。
”吳碩自覺被劉和否議,面上有些不好看,略提了聲調說道:“當年朝廷募民屯田,是為安頓流民,充盈糧儲。
如今仍議民屯,田租形同十稅四、五,似與朝廷恢複‘三十稅一’之策有所抵牾,倘屯戶與黎庶相聞其詳,心中難免會多有不平。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