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濤臉色沒有多大的變化,但心底還是對康王充滿了佩服。
兵臨絕境,還能對戰局的把控了如指掌,這份冷靜,還真沒有多少将領能夠做到。
他微微擡手,道:“繼續!
”
康王在拓跋濤請見之前,就已經失去了和青州的聯系,後來派斥候前往青州,也是剛下山就被北莽大軍打了回來,那時候康王就知道,青州恐怕已經淪陷了。
答應和拓跋濤陣前相見,就是為了确定青州和北征大軍的情況,沒想到拓跋濤以為勝券在握,對他竟然也沒有隐瞞,托盤而出。
如此一來,康王對戰局的把控就直接明朗了。
他看着拓跋濤說道:“青州城有影子,影子性格果斷冷靜,一旦發現戰事不妙,肯定會讓守将收攏兵力,打巷戰!
“如果說你是十萬、二十萬大軍打青州,那打巷戰肯定沒有什麼作用!
攔不住,但你隻用六萬人,以鎮北軍的配合,打巷戰綽綽有餘。
”
巷戰,這在很多戰争中都是常用的戰術戰法,但那也是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如果敵方的兵力是己方的十倍甚至數十倍,一字平推就能把你碾壓成面面,别說打什麼巷戰了。
但現在拓跋濤由于自信,隻用六萬兵力去打青州,這就給了康王的機會了,鎮北軍之前的訓練,可是有對巷戰的戰鬥的演練,因此隻要配合得當,守住青州幾天不成問題。
康王盯着拓跋濤,臉色有些嘲諷起來:“青州在内應的策應,攻下了,但是兵力不夠,吃不下!
“而你拓跋濤的主力,一部分去打征北大軍,不可能調回來。
一部分用來圍剿本王,反而被本王釘在了鶴歸山,無法抽兵增援!
“因為你隻要敢抽兵增援青州,整個包圍圈就會出現缺口,本王就能突圍出去!
“同樣的,就算真有二十萬大軍,那調去打征北大軍的,六萬至七萬的兵力,但翻過寒冷、險峻的高山,又趴在龍鱗上雪殼子上埋伏,減員會有多少?
“再者,徐公久經沙場數十年,他老什麼仗沒打過?
就你這稱北莽第一英雄的拓跋濤,恐怕已經被他當成假想敵,研究了千百遍……
“也就是說,你是什麼性子,什麼德行,徐公恐怕比你自己都清楚。
“龍鱗山地勢險峻,他會料想不到你會打伏擊?
你圍着青州數月不打?
除了等本王彈盡糧絕,就是等着本王主動犯錯,但徐公老奸巨猾,他會看不明白?
“當然,某種意義來說你還是勝利了!
本王的确犯了錯,率兵出了城,但也打出了戰機,把你的數萬大軍,釘死在了鶴歸山裡。
“青州回援不了,龍鱗山又調不回來,這種滋味是不是挺難受……”
康王聲音戲谑,拓跋濤手掌緩緩緊握成拳,他的所有計劃,康王竟然說得絲毫不差,仿佛就像是參與計劃的制定一般!
他自認為計劃是很完美的!
戰火一起,四面開花,直接把青州守軍、康王以及征北大軍打懵,拿下北境幾乎輕而易舉。
但他沒想到的是,太低估了鎮北軍的戰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