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架戰鬥機,每架十二萬華元,華夏可以賺到的錢其實不多,每架不到七萬華元,加起來也就兩千一百萬的賺頭,若是加上需要運輸到地中海交貨,盈利也就兩千萬華元多點。
但生意嗎,隻要有得賺,那麼還是要繼續做的。
不管是平衡雙方的空軍戰鬥力還是創收,都是繼續下去的理由。
整個華夏的高層現如今都因為龐大的第四個五年計劃鑽到了錢眼裡,華夏海軍基地來者不拒的承擔修理維護工作,華夏陸軍大搞生産,工業、商業也都在忙着賺取金錢。
就像韋旭所說的,要在第五個五年實現全民溫飽,實現部分富裕和大量小康,讓華夏走向繁榮,讓人民走向富強。
未來可期的前景讓所有人都充滿了幹勁,整個國家充滿了生機。
從建國以來一次又一次的開疆辟土,一次又一次的戰争勝利和越來越多的惠民利民政策讓華夏官方攢下了極高的民望。
當全國公路計劃經過數月的勘探和計劃,并且初期的投入已經開始建設之後,華夏官方也開始經過銀行發行國債。
五十億全國基礎設施建設國債原本是按照每月十億的額度退出的,但實在架不住這幾年富裕起來的民衆。
黔省興龍一個山村之中,村長家中站滿了人。
“張大豐五元,張二豐兩元,張開闊七元···”
随着村長一一念下村民要購買的國債份額,人群之中不少人都在讨論着。
尤其是念到:“張從禹八十元,張從堯五十元,張從舜九十元!
”
這個時候人群之中滿是驚呼聲,
“是張家三兄弟啊,年紀輕輕就賺了那麼多錢?
”
“人家老漢兒也有錢啊,我們張家村年輕一輩就他們家三兄弟發達了。
”
“對頭,他們讀書的時候也用功很,年年前三都是三兄弟的。
”
“聽說他們放着一個月十塊錢的幹部不當,回老家栽烤煙,現在發家了啊。
”
人群不再是讨論誰家有錢,而是讨論着張家三兄弟。
“各位叔伯兄弟,我家老二老三還在忙,每月時間過來。
”
一個皮膚黝黑卻滿面油光的漢子在村長的示意下出聲說着,然後見到衆人目光望過來:“我們兄弟搞了點營生賺了錢,拿都是靠着縣裡的鼓勵政策,現在國家要搞建設缺錢了,向我們借錢,我們當然是盡量多拿點,可不是我們三兄弟想要搶啥子風頭。
”
“現在縣裡又搞了兩個藥材種植的項目,隻要配合縣裡,到時候肯定是賺錢的,就算遇到啥子災害,也有最低的保障,咋個都比種地強。
”
他侃侃而談,将接下來縣裡要搞什麼産業,前景怎麼樣說了出來。
其實張家三兄弟本來隻是初初進入體制内,後來華夏随着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就鼓勵畢業的學生和部分多餘的機關幹部離職搞産業。
随着政局越來越穩定,很多部門的職員多餘了起來,對于這個情況韋旭是知道後立即要求内閣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