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的進攻在一開始的幾天遭受頑強的抵抗,随着多斷防線因為不斷抽調部隊而兵力空虛,不想四處救火疲憊士卒的吳佩孚下令全線撤離河岸防線。
沿河防禦的優勢就是借助河流組織地方的大規模兵力投送,失去了這個優勢防線的作用也就隻能遲滞敵人進攻。
大跨步的撤退,讓沙俄在上一次吃虧之後很快深思熟慮,在偵察到華夏軍隊在庫拉科沃重組第二道防線之後,俄軍指揮官當即明白吳佩孚的打算,攻勢更加猛烈。
終于,在十二曰六日,俄軍全面占領沿河的陣地,包圍了亞爾斯克東岸城區。
亞爾斯克東岸城區此時沒有一個居民,各個地下室在華夏不斷的擴建中早已擴建。
地下通道、藏兵洞是之前吳佩孚和俄軍對峙的傑作。
城市攻防戰雖然是吳佩孚第一次打的戰役,但他的軍事素養并不差。
因為韋珣在台島教導他們的時候就多次講述關于城市攻防戰的要點。
方圓不到兩公裡的亞爾斯克東岸城區在被團團包圍之後,大量的炮彈不要錢一樣落下,這在财政短缺的沙俄是極少見到的事情,數百門火炮的怒吼更像是俄軍在展示他們攻下此地的決心。
俄軍以往可以将之前在突出部吃的悶虧找回場子,也學着華夏在攻防戰中一點點用火炮摧毀建築物,避免華夏借此作為依托構築工事阻礙他們的進攻。
汽車機動第一軍僅有的兵力因為戰鬥損失,不到兩萬六千人。
面對十數萬俄軍的包圍,看上去根本就是螳臂當車。
可華夏的汽車機動部隊雖然大多數時間扮演的都是穿插包圍這樣騎兵的部隊的角色,但實際上卻隻是一支用汽車搭乘着步兵的步兵部隊。
第一軍在城市防禦戰中并無太大功用的速射火炮和榴彈火炮早已撤離,被布置在庫拉科沃,以備必要的時刻進行炮擊幫助吳佩孚的第一軍突圍。
因為随着沿河防線被放棄,十幾個炮兵陣地都是無險可守,繼續留下來也隻是成為敵人的戰利品而已。
與其在城市中無法展開發揮威力,還不如将其随大部隊撤到庫拉科沃。
俄軍不斷的将一條條街道、一幢幢房屋摧毀,連續五天的戰鬥讓亞爾斯克東岸城區成為殘垣斷壁。
雙方的戰鬥格外的焦灼,華夏從最開始以團為單位指揮作戰,随着俄軍不斷的占領街道,降為連排作戰。
殘垣斷壁中的地下通道是華夏反擊的手段,俄軍根本不知道華夏會從什麼地方對他們已經占領的街道進行反攻。
往往一條街道被俄軍占據,在夜晚之後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鑽出來的華夏軍隊會迅速的占領。
然後就是俄軍增兵想要重新奪回,雙方附近的部隊快速的增援,戰争規模持續擴大。
到了白天,俄軍為了占領此地,又會重新組織攻勢。
雙方你來我往,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
白天是沙俄的主場,夜晚是華夏士兵的舞台。
僅僅是五天時間,俄軍在東岸城區就葬送了兩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