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蜀臣

第584章、不薄我

蜀臣 潇騰 1758 2023-04-12 00:57

  大漢在關中的兵力部署,乃是以魏延督三萬五千将士在岐山、姜維督一萬五千兵馬在五丈原戍守,以相互守望的方式在關中平原南北最狹隘的地方構建防線。

  其餘如王平部四千餘人在漆縣戍守,遏制魏軍從泾水河谷入擾隴東的可能;吳班督萬餘人坐鎮在陳倉城、向寵總領後方屯田事務;趙廣部與西涼鐵騎駐軍在雍縣的汧水河谷東岸,擔任日常警戒與馳援策應各部的戰事。

  如魏軍所見,漢軍的兵力約莫七萬有餘,且還分布得很分散。

  一旦魏軍有了破釜沉舟的決絕,聚攏所有兵力長驅至陳倉,必然能令漢軍各部無法重新聚攏、陷入各自為戰,進而會被魏軍以兵力優勢各個擊破。

  事實上,這種顯而易見的破綻,魏軍各部将率皆早就洞悉了。

  亦不乏将率以此谏言天子曹叡與司馬懿當把握時機。

  隻不過,類似的谏言,先前都被司馬懿以不可輕舉妄動為由回絕了。

  倒不是他畏戰或者藏有私心。

  相反,在那時候,就連天子曹叡都有與他同樣的看法——縱觀逆蜀十餘年來的設謀部署,就會發現這種明顯的破綻中,往往會蟄伏着殺機!

  是的,他們都覺得破綻是逆蜀故意露出來的,本意乃是誘魏軍主動發起決戰。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逆蜀調撥伐吳的各部士卒數量與彰顯出來的戰力,令是曹叡與司馬懿都慢慢推翻了這個觀點。

  或許,逆蜀并非是故意為之?

  這種看似面面俱到、實則是喪失相互救援機動力的兵力部署,乃是受限于兵力不足而不得已為之?

  

  有了這種思慮,将私心摻雜在決策中的司馬懿,很快便湮滅了所有質疑的聲音,令十萬步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長驅到了汧水河谷。

  甫一開始,漢軍的确有些猝不及防。

  畢竟,誰都沒有意料到,一直龜縮守禦、被動應戰的魏軍此番竟是如此的決絕。

  亦令司馬懿就食于敵的戰術成功了。

  漢軍在雍縣汧渭之會的一些屯田,因為沒有來得及搶收與舍不得焚毀,竟就此落入魏軍的手中。

  這也讓魏軍各部士氣大漲。

  就如深陷泥潭中的人兒在不經意間抓住了一根蔓藤,便煥發無窮求生希望一般,曆經過太多次失利的他們,亦在戰術得逞中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且戰況的進展,也開始朝着戰前的預期推進着。

  漢軍的機動兵力,趙廣部與西涼鐵騎在倉促中隻能掩護着屯田黎庶退往陽城一帶,無暇發揮騎兵優勢侵擾魏軍的進軍。

  在陳倉城池内在吳班部則是緊閉城門、打算死守。

  而在五丈原的姜維部倒是下塬了,但出現在渭水河谷南側的士卒數量僅約莫七八千,而并非時全部。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他必須要留一些士卒在塬裡忙碌秋收吧。

  唯獨在岐山的魏延部不同。

  他僅留了千餘士卒扼守營寨,其餘三萬餘将士皆悉數而出,緩緩往汧水河谷而來。

  竟是打算在野外獨自與三倍之敵鏖戰!

  對,就是獨自迎戰。

  蓋因司馬懿抵達汧水河谷後,并沒有當即跨河來圍困陳倉,而是先分出了虎豹騎北上臨陽城,阻止漢軍騎兵複南下策應魏延部的可能;如何隔絕姜維部與吳班部的來援,司馬懿同樣有了萬全的準備。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