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敲打王承恩,也是崇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畢竟沈浪的存在牽扯太大,崇祯不希望身邊有一個無法完全信任的人存在。
崇祯不可能向外人透露沈浪的底細,沈浪隻要自己不是傻到家,也不可能對外說,所以最大的漏洞就在王承恩身上。
如果王承恩沒看明白實質,或者不小心透露了沈浪的底細,那對沈浪的個人安全,絕對是一個很大的隐患。
所以,要麼将王承恩牢牢的捆綁在這個三人組成的戰車上,要麼就将他踢出局。
最終如何,王承恩自己的态度很重要。
畢竟,在這個三人團中,王承恩的作用是最小的,可以說就是個跑腿的,是可以被取代的。
如果拎不清自己幾斤幾兩,盡早将其淘汰。
幸好,王承恩雖然不是足夠聰明,但也不傻,在沈浪的提醒下,及時反應了過來,連忙前去認錯并交代罪行。
先前,他在潛意識中,認為崇祯不再追究以前的責任,這事就算過去了。
隻是在心中暗自決定以後不犯獵就是了,根本沒想到去坦白自己之前做錯的事情。
大部分人在潛意識中都會這麼做,畢竟沒人喜歡自揭老底。
不是說不追究了嗎?
那為什麼還要主動去翻舊賬呢?
以後不再做就是了。
是的,很多時候即便不再去做後面的事,也不會出什麼問題,但放在王承恩身上就不合适了。
他的認錯态度如何,直接關系到崇祯對他的信任程度,畢竟崇祯的性格本就有些多疑。
認錯态度越好,他肯定是越高興啊,你很多事情不說出來,他胡思亂想下,還會認為你有多少東西瞞着他呢。
你一股腦的将以前做的錯事,甚至要挨闆子的事情都倒出來,聲淚俱下認識到自己錯了。
隻要不構成必殺的死罪,放在這個時代,放在崇祯這裡,是可以被原諒的,是可以不再追究這些過錯的。
何況,之前崇祯也說過不再追究。
王承恩現在算是明白了其中的道道,暗道自己這個幹爹真是白當了,還要幹兒子去點撥,以後自己得多向這個幹兒子學着點。
這家夥,知道得多,懂得也多。
想到自己這個便宜幹爹,王承恩的心情更是大好,真是撿着了,以後肯定要多仰仗自己這個幹兒子了。
晃蕩到禦酒房,拿些好酒,再讓尚膳監備些好菜,“孝敬孝敬”這大幹兒子去。
翌日,崇祯交代下來任務,沈浪和王承恩兩人好好的合計了一番。
然後,王承恩就命人給住在城南西長安街的王德化下了拜貼。
王德化也是大太監,雖然沒有正當紅的王承恩這麼受寵,但也是頗受崇祯信任,不然也不會讓他提督東廠。
收到王承恩的拜貼,王德化還是有些意外的,畢竟他們這些太監之間的關系也并非很和睦,也是要争寵的。
但是王承恩是個老好人,也不主動去得罪人或者與誰争寵,在宮中這個大染缸裡,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除了将他帶出來的曹化淳,他沒有交深的同黨,也沒有多大的敵人。
而曹化淳已經回老家好幾年了,基本處于半退休狀态,所以在宮中,王承恩已經沒有非常親近的大太監盟友了。
王德化與王承恩的關系也一般,但兩人之間也沒多大間隙。
好歹王承恩是陛下身邊的大紅人,王德化是沒理由拒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