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說完,看着高大全和景泰道:“對于此事,你們怎麼看?
”
景泰想了想,苦笑道:“不瞞節帥,下官覺得此事做起來隻怕不容易。
一?看書WW?W?·?KANSHU·COM”
“當然不容易!
凡事向好處想,想到了十分,能做到六七分,就該很滿意了。
”
徐平當然不會認為自己說一說,找人寫幾句标語,事情就成了。
要是如此簡單,是個人就能當名将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凡事隻要不寄希望于靈機一動,而是肯埋下身子,踏踏實實去幹,事情總是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隻要一直堅持下去,或許會有一天,你轉身一看,當時認為千難萬難的事情,就在你踏踏實實苦幹的汗水裡真地成了。
軍制必須要改革,一個月改不成便用一年,一年不行就三年,打仗之前改不完那就邊打邊改。
如果不改軍制,即使一時僥幸打赢了,後世還是會面臨同樣的困境。
這個年代不是沒有人認識到現在禁軍的軍制不适合打仗,實際上西北戰事未起,夏竦就上十策,其中有幾條就涉及到東軍作戰不力。
不過認識到不行是一回事,能夠指點江山高談闊論的人多了去了,認識到不行之後再知道要怎麼去改又是另一回事。
夏竦提出的對策無非還是老調重彈,将帥要專權,西北少用京城禁軍,而要多從本地招募。
本地人熟知地理人情,而且家就在那裡,他們知道該怎麼打,也有作戰的主動性。
當然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本地招募的禁軍便宜得多,可以極大的減輕财政壓力。
京城禁軍的俸祿高,而且移駐西北之後有家屬從軍,花費自然也高。
知道怎麼去改之後,再肯埋下身子踏實苦幹的人就鳳毛麟角了。
?????一?看書W?W?W·KANSHU·COM書生談兵,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認為出主意是多麼了不得的事情,天底下就他最聰明,隻要别人得了他一句指點,從此就将無往而不利。
卻不知道事情終究是幹出來的,而不是用嘴巴說出來的,世間最不缺的就是出主意的人。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并不因為書生多讀了幾本書,出的主意能夠引經據典,就比别人強到哪裡去。
還是要經過實踐,實踐證明的才是好主意。
哪怕是多了一千年的見識,徐平所想做的事情也未必就隻有他自己想到了,他比别人強的地方就是肯踏實去幹。
隻要認準了,事實證明了,就百折不撓。
軍改的實踐無非是打仗,隻要打上幾場大勝仗,各種噪的聲音也該消失了。
不過在此之前,需要的是軍中這幾位首領緊密團結,認同徐平的想法,勁向一處使,踏踏實實把軍制改革帶來的戰鬥力提升落實下去。
軍改不是目的,提升戰鬥力才是目的。
高大全道:“節帥說的盡有道理,不過現在最難的,是軍中識字的人不多。
節帥安排下來的事情,多是要士卒識文斷字才行,急切之間哪裡辦得到?
再一個,新招入伍的武舉等人隻能安排到都一級就是到都一級,屬下将士服也不服也難講。
還有,都一級有了這些人,那麼上面的指揮缺的人怎麼辦?
更上面的軍一級缺人怎麼辦?
現在軍中雖然有景副都指,僚佐還是欠缺,這些人又從哪裡來?
”
景泰對高大全說的話表示贊同,就連李璋也連連點頭。
建立職能機構,需要的人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其他地方無處可調,自己培養需要時間,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