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大魏宮廷

第357章:功在千秋 大結局

大魏宮廷 潇騰 6027 2023-04-12 01:01

  『PS:感謝一路陪伴至今的諸位書友~過幾天,我會在後記寫一些有關于新書的想法,請諸書友參與,新書的題材,将取之諸書友的建議。
話說回來,寫完主角的最後一幕,真的好感慨啊,心裡難受。

  ————以下正文————

  魏昭武十六年,魏國終于兵吞諸國、統一中原。

  但考慮到韓、齊、楚、秦等地仍有不滿于魏國統治之人,且與魏人仍然矛盾重重,于是在十七年春,魏王趙潤改年号為「建和」,緻力于溝通魏人、韓人、齊人、楚人、秦人彼此間的矛盾。

  是故,昭武十七年,即為建和元年。

  同年,魏将司馬安病故,魏王趙潤追谥司馬安為烈侯。

  此後,河西守由司馬安的副将白方鳴擔任。

  建和元年初始,在内朝大臣介子鸱的建議下,魏王趙潤于泰山封禅祭天,宣告天下結束了王國時代,而進入了大一統的帝國時代。

  魏王趙潤,亦尊為魏國「武皇帝」。

  此時内閣老臣李粱、徐貫年事已高,但仍執意随同魏王趙潤前往泰山祭天,于祭天之後含笑而逝,魏皇帝趙潤倍感哀痛。

  同年六年,魏皇帝趙潤召介子鸱、衛鞅、張啟功、張開地、管重、鮑叔等一幹文臣于甘露殿商議治國大略,希望魏國從「平天下」變為「治天下」的模式。

  此時魏國的最大隐患,除了治下魏人、秦人、楚人、韓人、齊人彼此之間的矛盾外,主要還是諸國舊貴族這一大不安因素。

  諸國舊貴族這股勢力,包括舊秦國的嬴氏、趙氏,齊國田氏、楚國熊氏等等貴族,他們在順從魏國之後,其氏家勢力并未得到多少削弱,在魏皇帝趙潤的默許下,依舊代替朝廷治理着當地。

  因此,似介子鸱、衛鞅、張啟功、管重、鮑叔等人皆認為,此舉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介子鸱等人提議廢除分封制、削弱邑君,加強郡縣職能。

  但這個建議,卻遭到了宗府宗正趙勝的反對。

  繇諸君趙勝認為,若加強郡縣職能,廢除分封制、削弱邑君,這将徹底化解趙氏王族與嬴氏、熊氏、田氏等舊有的大貴族,而使代表朝廷的新士族階級取而代之。

  趙勝的反對,相繼得到了燕王趙疆、桓王趙宣、安平侯趙郯、河東守魏忌、藍田君嬴谪、溧陽君熊盛等許多魏國大貴族的反對。

  舊貴族勢力與士族官僚階級,于此時爆發了最為嚴峻的争執與矛盾。

  九月,魏皇帝趙潤力排衆議,廢除分封制、加強郡縣職能,但此前得到封邑的邑君,則不在其列,作為對諸貴族的安撫,除非直系皿親斷絕,否則絕不收回封邑。

  至此,魏國舊貴族勢力與魏國士族的矛盾暫時和解,但從本質上來說,前者注定将被後者所超越,甚至于取而代之。

  為了更好地加強郡縣職能,朝廷将天下劃分為四十六個郡,設左右丞相,左丞相為介子鸱,領内朝,右丞相為翟璜,代皇帝領天策府,彼此互不幹涉。

  可即便如此,依舊無法阻止朝廷勢大、而天策府勢弱的局面。

  原因很簡單,一來朝廷有主要負責戰争後勤運輸的兵部可以鉗制天策府,而來天下已平,天策府基本上已無用武之地,除非遠征塞外草原,再次擴大國土。

  為了鉗制朝廷尤其是内朝,以趙勝、魏罃、田諱、熊盛等魏臣,懇請提高禦史監的權利,禦史監因此獲利,禦史大夫至此成為朝中除了左右丞相以外,第三方權力勢力,使文臣與武将、貴族與士族的關系得到相互掣肘。

  除了朝中勢力的彼此争鬥,魏國亦在該年推出政令,推崇魏皇帝趙潤當初拟定的「肅氏度量衡」,使其成為全國唯一的度量标準。

  并且,左丞相介子鸱提議廢除諸國的文字,使天下人皆說寫魏國文字。

  這個提議,幾乎遭到了舊諸國遺老大部分人的反對,卻得到了魏人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以繇諸君趙勝為首的魏國趙氏王族,因此與熊氏、嬴氏、田氏、韓氏等原本共同對抗「廢除分封制」一事的同盟幾乎瓦解。

  然而,就在臣子們彼此争地面紅耳赤時,魏皇帝趙潤卻獨斷獨行地做出了決定,他連魏國舊有的文字也舍棄了,命翰林署以舊日魏字為骨幹,吸納舊諸國文字,重新編一套文字,并将以相對簡化,使之成為國家日後沿用的通用文字。

  這道政令一出,無論是魏人,還是秦人、楚人、齊人、韓人等等,皆為之愕然。

  不過因為這事相對公平,所有人都沒話說。

  相比之下,還是魏人最為不滿,不過礙于魏皇帝趙潤的威勢實在太大,這事隻能不了了之。

  

  總而言之,在建和元年,魏國朝廷确定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衡量」等遺惠後世的政令,并且在魏皇帝趙潤無上的威勢下,這些改革順利實施。

  建和二年春,安平侯趙郯因醉酒騎馬,不慎摔落馬下而亡。

  魏皇帝趙潤甚為悲痛,以朝廷出面安慰其家眷,并任命田耽領鎮反軍,田武為副将。

  數年後,田武先因酗酒導緻舊傷迸發而亡,又提其子田恬為副将。

  又過幾年,田耽已年老而辭将,推薦田恬執掌鎮反軍,魏皇帝趙潤允之。

  建和二年夏,東胡聯合婁煩,複攻魏國薊郡,魏将韶虎、秦開出兵抵禦。

  在這場仗中,年老的上将韶虎亡于途中,秦開向天策府求援,天策府便派燕王趙疆前往支援。

  建和三年秋,林胡與匈奴亦出陰山,試圖奪回河套,朔方守趙嶽向原中要塞守将廉駁求援,廉駁又求救兵。

  建和四年春,魏皇帝命廉駁為帥,攜太原守樂成、雁門守韓馳(韓武之子)、上黨守姜鄙攻打林胡、匈奴。

  不曾想就在這時,上黨守姜鄙亡故,天策府遂命桓王趙宣領靳黈、韓徐等将代上黨軍出征北方。

  建和五年春,隴西郡遭到西羌進攻,河東守魏忌奏請支援隴西,魏皇帝允之。

  數日後,天策府命河東守魏忌,攜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戬出征西羌。

  這場仗,持續了整整一年,最終,臨洮君魏忌擊敗西羌,守住了隴西郡,但也因為身體狀況,隻得留在隴西郡養病。

  然而沒過多久,魏忌便病逝在隴西臨洮,據說是含笑而逝。

  此後,考慮到西羌的威脅,天策府便命王戬為隴西守,使其攻伐西羌,使西羌再不敢進犯魏國。

  同年,河間守燕绉病故。

  轉眼到建和十年,在魏皇帝不偏不倚的治理下,魏人與秦人、楚人、齊人、韓人之間的矛盾得到大幅度緩解,彼此逐漸融洽。

  魏皇帝與朝廷皆認為此事值得慶賀,于是在建和十一年的春季,改年号為「延和」,取延續平和之意。

  建和十一年,即「延和初年」。

  不得不說,建和年間,是魏國在統一中原後最關鍵的十年,在魏皇帝趙潤的治理下,魏國磕磕碰碰持續發展,盡可能地避免了國内各地國人的内鬥,避免了貴族與士族的内鬥。

  但在這十年内,魏國亦失去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

  比如禮部尚書鄭圖、兵部尚書陶嵇、刑部尚書唐铮、大梁府府正褚書禮、大理寺卿正楊愈、工部尚書孟隗等等,非但朝廷的六部尚書,幾乎來了一次換皿,甚至于,魏國各郡各縣的郡守、縣令等等,亦有許多人過世。

  延和初年,宗府宗正繇諸君趙勝過世,魏皇帝任命他的兄弟趙信為宗正。

  同年,溧陽君熊盛故去。

  延和二年,燕王趙疆擊破東胡,然不幸在回程途中故去,消息傳到雒陽,魏皇帝倍感哀傷。

  同年,隴西守王戬大舉進攻西羌,重創西羌,令西羌向西後撤數百裡。

  同年,綸氏部落族長祿巴隆因沉迷酒色而亡。

  延和三年……

  延和四年……

  一直到延和十年,在整整花了二十年的治理後,魏國愈見穩定,且國力蒸蒸日上。

  此時,魏皇帝趙潤已年至七旬,宗衛将當中,似沈彧、衛驕、呂牧等人皆相繼過世,哪怕是最年輕的宗衛将穆青,此時亦年過七旬,老态龍鐘。

  一日,魏皇帝趙潤将穆青召到宮中,笑說道:“朕十四歲時,便與諸卿相約,日後偎紅倚翠犬馬聲色,做那盛世閑王,今日我大魏國力鼎盛,縱使朕不在,太子亦能承擔起國家,不知卿可還有力氣随朕策馬疆域,見識見識我大魏的鼎盛?

  穆青聞言大喜,笑道:“臣等這一日,已經等了足足五十餘年!

  回到府邸後,穆青興緻勃勃地叫來兒孫,轉述了魏皇帝趙潤的意思,叫兒孫準備出行的一切所需。

  不曾想,過于情緒激動,穆青當晚便過世了。

  次日,其子穆愈來到王宮報之噩耗,魏皇帝趙潤呆楞許久,喟然長歎。

  一個月後,魏皇帝趙潤将左丞相介子鸱請到宮内,與他商議傳位之事。

  由于太子趙衛至今為止當了四十年的太子,且已有了超過十年的監國經驗,縱使趙潤将皇位傳給趙衛,亦不至于對魏國造成什麼影響。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