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百科全書,可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
即便是是在後世裡,着作大百科全書,也依舊是動用了數萬專家學者,耗時十五年方才最終着出了第一版的。
夏鴻升還沒有狂妄自大到覺得能憑自己這半桶水來完成一部這等巨着。
泾陽書院是夏鴻升天然的依托與平台。
書院中的教席先生,都是截至目前這個時代為止,在各個領域中頂尖的那一批人。
他們帶出來的學子,也都是在某一個領域之内最為先進的年輕人了。
而他們,才是着作這本大百科全書的中流砥柱。
為此,夏鴻升特意召開了泾陽書院全體教席先生會議,鄭重的宣布了要以泾陽書院為名義,聯合書院所能夠調動的所有資源,以相互合作,各司其學的方式,共同完成這樣一部概要記述人類一切知識門類的工具書的事情。
夏鴻升的理念超前,底下的教席先生們不是全都能夠聽得懂的。
于是有人問到:“山長,這工具便是工具,書便是書。
如何放到一起叫工具書?
”
夏鴻升見疑惑的人不少,于是解釋道:“就像是農夫鋤地,需要用到鋤頭,鋤頭便是農夫的工具。
鐵匠打鐵,需要用到錘子,錘子便是鐵匠的工具。
将士作戰,需要用到武器,這些武器,其實也是将士們的工具。
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工具,學子修習,學者研究,也需要工具,這個工具,就是書。
這種工具書,就像是農夫的鋤頭和鐵匠的錘子一樣,是學子們學習的工具。
就比方說咱們尋常時候用的《說文解字》,用的《唐韻》這般,需要是拿出來翻找,它給出答案,這類便是工具書。
”
“哦,原是如此。
”說起《唐韻》,衆人便理解了。
自打拼音推行開來之後,這本《唐韻》就成了許多人必備的一本書。
遇到不知如何讀的字了,拿出《唐韻》查一查,便可知道其讀音意思,端得有用。
夏鴻升點了點頭,又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具書便是一種依據特定的需要,廣泛彙集相關的知識與資料,再照一定的體例與檢索方式進行編排,使之容易被檢索使用,然後專供查閱資料線索的書籍。
可謂正是世人在書山探寶,學海求知的‘器’啊!
”
“這等書籍,要囊括世間所有門類的學問,若是能成,日後學子豈非隻要有這本書,足不出戶便可知古通今,了解各種技藝了?
”一個教席笑道:“哈哈,好事!
好事!
”
“百科全書隻是一個知識的彙總,想要深入研習某一方面,光看看百科全書是絕對不行的。
百科全書為彙總而作,注定是多而雜,雜而不能精的。
”夏鴻升笑了說道:“它的作用,更多的是讓人知道世間有這諸般學問在,然後激發興趣,促其往更深處追學而已。
既如此,可知此書就目的而言,主供查考、檢索。
因而若從編排起來,就要以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易用性。
而以内容而言,則須廣泛吸收已有之成果,所提供的知識、學問,須成熟可靠,叙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