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簸的馬車,一路小跑回到了張家宅邸之中。
然而,張正書卻差點沒被颠得吐了。
從來沒有暈過車的他,第一次覺得,坐車也是種受罪。
“什麼時候能抽中一個冶金術啊,弄幾根彈簧出來,不然真的能被這馬車給弄得欲生欲死的……”
張正書在心中狠狠地吐槽了一番,“這還是什麼大戶人家呢,一輛好一點的馬車都沒有……”
其實這就很冤枉了,但凡一個男子有一匹馬,在宋朝已經是高富帥的象征,相當于後世擁有一台寶馬車了。
哪怕是最劣的驽馬,那也相當于寶馬最便宜的那輛車啊!
再差,不也是寶馬?
這時候的馬價,非常昂貴。
昂貴到什麼地步呢?
一匹最劣的驽馬,也要十貫錢。
别以為十貫錢沒多少,一般的宋朝家庭還真的就一下子拿不出來。
這種驽馬,隻能騎一小段路,而且還不能跑太快,不然馬撐不住。
拉車什麼的,根本想都不用想。
這種驽馬,買回來就是拿來炫耀的——就好像後世買二手跑車一樣,平日裡開着心疼,但為了炫耀,充門面,沒辦法。
稍好一點的馬,要價都在二十貫錢以上。
最好的馬,千金難尋。
而張家這一匹馬還算不錯了,口齒好,腳力健,而且不過四歲而已。
買回來,足足用了百貫錢。
這還隻是買馬的價格,不包括養馬的價格。
喂這種馬,不僅需要草料,還需要喂養大豆,讓馬養膘才行。
算一算,一年下來養馬的價格,都在十幾二十貫左右了。
這個錢,足足能養活六個大漢。
宋朝真的是缺馬嗎?
并非是宋朝缺馬,而是宋朝自己根本不想養馬。
養馬的費用太高昂了,養一個騎兵的錢,能養十幾個步兵。
再加上宋朝皇帝大多沒有什麼戰略眼光,又怕花錢,所以宋朝的馬不增反減,而且質量堪憂。
要是中原地區真的想養馬,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漢代為了反擊匈奴,足足花了幾十年的時候養出幾十萬匹馬來。
要知道,漢初的時候财政有多凋零,國庫能跑老鼠,漢高祖都配不齊一樣顔色的四匹馬。
但後來呢?
漢朝不一樣拉起了一支龐大的騎兵來?
更何況,如果是漢初的時候,漢朝的版圖,比北宋都要小,起碼南越、閩越都還不是漢初的疆域。
這種情況下,漢朝都能養出一支龐大的騎兵,宋朝為何不行?
一樣是沒有了河套,一樣要龜縮在長城内,漢朝能反擊匈奴,宋朝卻要被吊打?
說到底,還是朝廷不想養馬罷了,以至于馬價一直居高不下。
說完了馬價,再說說馬車。
這馬車不得了,已經是頂配了——除了比不上皇帝的龍辇鳳輿之外。
這雕工,可是木匠的精心之作,瞧瞧車窗上面的镂雕就知道了。
還有做工,完全是用最上乘的木料做的。
但是,沒用啊,哪怕是車内鋪上了厚厚的毯子,也沒辦法減輕颠簸。
所以後世很多電視劇裡有這麼一個場面:某人在馬車裡喝酒,還滴水不漏——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沒有減震系統的馬車,坐上半天,骨頭都能颠壞掉。
所以,漢朝那麼多官員喜歡坐牛車,因為牛車走得慢,舒服啊!
活動了一番差點被颠壞的骨頭,拍了拍有點暈乎乎的腦袋,張正書才歪歪曲曲地走進了家門。
“還愣着作甚,不快去扶着小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