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OvO嗝~
第八十六章
方舟工地,登陸平台是進入方舟的第一道關口,凹字形平台一段是引導飛船入港的燈帶軌道,一端是進入方舟内部的閘門,飛船會在這個平台着陸,在平台中央旋轉180度,随後向上豎起,以背部接觸閘門的方式進入方舟内部。
由于方舟的重力是通過長時間的加速來産生的,重力方向為與前進方向平行相反,因此,地闆方向和飛船主體垂直,所以需要這樣個平台來調整飛船的姿态。
當然,這僅限于小型飛船,中型和大型飛船則是正常的飛入,泰拉人修建的大型飛船和大部分的介于恒星際文明門檻前的文明差不多,其結構更類似一座會飛的大樓,甲闆和星盟這樣的飛船的甲闆是相反的。
因此,大型飛船進入方舟停泊的過程就好像是一棟大樓從港區通道升起,然後兩側的自動化軌道系統接駁過來,而小型飛船就和航天飛機一樣,需要調整姿态後進入,不然乘員上下登機會非常的難受,因為地闆和重力方向垂直,簡直沒法在機艙内移動。
這個凹字型平台,現在就變成了幽靈鲨的臨時着陸場和工人們的堆棧場,集裝箱和一體化的居住艙就甩在這裡,等待工人們拆包,通過貨運通道送入方舟修理工地上。
因為貨運軌道還在修理或者更準确說是拆了重新安裝當中,所以,大部分的工人隻能居住在這個平台上,這些貨物運輸也基本上完全依賴于人力和簡單的機械幫助運輸。
足以通過一列大型列車的隧道般的貨運通道當中,十幾名工人正在工程師和工頭的指揮下,拆開艙壁,重新布設線路和接口,地面上是正在安裝和鋪設的運輸軌道。
雖然這條隧道其實并不長,隻有不到10米的長度,但是結構卻相當的複雜,因為包括氣閘,消洗,安全檢測,運動物體檢測,自維護,等候堆棧區等等一系列的結構。
“這裡,還有這裡,線路拆掉,用A7标記的線纜,記住了,不要再拿錯了,這老家夥可禁不住我們折騰幾次。
”控制室内,可露希爾拿着老夏和博士那邊提供的兩份截然不同的方舟圖紙,手忙腳亂的指揮着工人們對于線路進行重設。
僅僅是一個貨運通道的線路對接問題,都已經讓她頂着兩個黑眼圈一臉仙氣,不亞于羅德島的修複工程的難度。
好在,介于方舟的動力系統和信息彙總系統本身就需要大改,至少這些個模塊系統區域需要整體大改,所以,暫時還不需要考慮對接舊先民系統的問題,惪隻管拆了重新裝就是了。
唯一麻煩一點的是統一的源石效益場傳遞系統和神經脈沖信息系統需要和方舟控制中心對接,雖然也可以用新的,但是,技術标準和接口标準需要和舊系統保持一緻。
這已經是難度最低的工程了,之後還有直接給你翻個幾何倍數難度的舊系統檢修和恢複,這需要吃透先民的方舟技術,然後還得把他們當初沒搞完的技術工程繼續搞下去,或者同類的星盟系統替代。
不管是哪一個都需要對于先民的方舟技術有極其深入的了解,不然你把雷達拆了,然後放個魚缸上去,這樂子可就大了,要知道,這是地球上二戰結束之後,接收日本戰争财産時幹出過的真實事件,那還是一個文明框架下的技術差别還不大的時代。
至于說,最後的天頂星難度的,新舊系統對接,還要整體系統維持可靠性和穩定性這種大工程,可露希爾的意見就是:誰行誰上,她反正是吃不下去,她連第二階段的修複工程都吃不下去——另請高明吧!
“滋滋~”電弧飛躍,自動鋪線無人機勻速掠過線槽,自動将各個線頭固定在一起,這些星盟生産的星艦生産制造專用無人機是這個工程稍微有那麼一點點可行性的保證,它們效率高且使用引力點源式焊接法。
和普通焊接不太一樣,可以确保接頭位置的材質和物理性能基本上維持一緻,也就是說,看不出來是焊接上去的,用于這種新舊電路對接的時候,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對接和轉接頭這個地方出問題的幾率。
順着貨運通道進去,就是方舟的内部港口,之前的先民設施在一個個被拆除推平,畢竟這些設施隻是一個空殼,不斷有新的零件和構造材料送入,裝配為新的設施。
包括港口的調度設備,導航控制中心等等,這些設備還處于最初的設施建設和硬件安裝階段,連線路都沒裝配上,之後還有更加繁重龐大的工程等着一船又一船過來的技術工人們。
在方舟水母型的腦袋下面,各種外部的導航設備和雷達系統都需要安裝,在方舟頭部的六個扇面區域其中之一的下方,大量的穿着艙外服裝的人員在來回飛舞。
如同圍繞巨獸的一隻隻細小的飛蟲,近距離無人運輸機穿梭在如林的導航塔樓之間,每一座塔樓周圍環繞着腳手架和各種各樣的漂浮着的設備,或是完善修建,或是直接拆除。
相比方舟頭部的困難,主幹艦體就簡單多了,這個部分也就是延伸進主體的對接部分存在問題而已,本身就很好辦,反正全報廢了,全部拆了從頭修就是了。
氣液管道雖然标準不太一樣,但是要保持新舊系統一緻性倒是挺簡單的,就是内部的傳感器系統需要新舊系統一起拆了,全換成新的,為此,方舟的維生控制中樞也需要拆了重新建設。
這還得得益于當初先民這個部分根本他媽的沒造完,所以,隻需要全拆了,照着這個規格從星盟那邊外包一套維生系統就行了,然後整個維生系統就能維持一個較高的獨立性,至于說在操作和管理上的那點麻煩就不重要了。
當初之所以要所有的系統接入帆船座統一管理是因為泰拉隻能送腦子,根本沒法對這類獨立系統和模塊進行操作,所以,必須要全部接入到一個中樞控制系統。
而現在嘛~大不了手動好了,将這些實在沒辦法的幹脆全拆了,做成新的獨立模塊,不接入方舟舊總控系統當中,然後安排人手動監控和管理就行了——至于說由此産生的安全隐患,信息交流等問題,博士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
有可能半路上出事和肯定被太陽炸飛兩個之間,前者就讓人容易接受多了。
目前幽靈鲨号已經往這裡送了近二千各類人員,冷清而孤寂的起降平台都為此顯得有點熙熙攘攘的繁華小鎮的模樣,一個個半球形的多人宿舍和用管道連接在一起的公共區域到了休息時間人頭攢動。
小賣部和休息用的簡易咖啡廳人聲鼎沸,食堂到了開飯的時候,更是宛如喪屍出籠一樣,由于太空作業的特殊性,哪怕博士很像把這些人往死了壓榨,然而也隻能讓他們一天幹六個小時,還要分成三班,每班2小時就得放回來休息。
太空工程作業可是一個高強度的,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比起多請人支付的那點工資和他們在這裡的生存成本,他們弄壞的零件和把他們弄到這裡的成本更高,特别是當有些工序流程涉及到一些短時間幾乎不可再生的先民設備的時候,更是需要小心翼翼。
甯可幹一會兒休息一會兒,也别因此出事情,然後全組人等着地面那邊發射新組件過來,那不是成本的問題,還他媽的耽誤工期,幽靈鲨最快也得半個月才能送一班貨和人過來。
哪怕緊急發射也得一周左右的時間,更别說緊急發射送這點零件過來,意味着虧成本和後期調度會更加頭疼,所以,最佳的辦法就是——根本不要他媽的出事!
哥倫比亞,太空城聯合項目工程組的報名處前,人山人海的長龍,這裡面有單純奔着高工資來的,也有其他企業安排的内部推薦人員,更有研究先民科技的研究人員。
泰拉先民的太空城市,這種完整到不能再完整的遺迹,對于泰拉研究先民科技的所有學者來說,簡直是難以抵制的誘惑,而方舟工地也确實需要這些人和他們的研究成果,因為不少的舊玩意兒需要拆或者修複,雖然這些學者的成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也總比蒙着頭瞎搞要靠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