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解決灌溉問題
糧食收完以後,暫時沒有種下一茬糧食,現在是旱季,雨水特别少,要種糧食,就得人工澆水,現在沒有機械化的工具,之前他們三個澆水差點沒累死,秦清就想着有沒有些省力的辦法,古人都是用什麼辦法進行灌溉的?
“你們那裡都是用什麼辦法給莊稼澆水的?
”楚墨就是個現成的古人。
“不就是直接擔水澆嗎?
我們之前不就是這麼澆的麼。
”
“我是說有沒有什麼省力的工具或者辦法,那種大面積種植的,都是用什麼辦法來灌溉的。
”
“我從來沒有關注過這個事情,具體的我也不太懂啊。
”
氣死,果然是個養尊處優的主,農事方面真是指望不上,算了,自己慢慢查資料研究吧。
秦清記得以前學習曆史的時候,有學到古人有用水車來取水的,隻知道是借助水力來推動,具體的制作辦法,得好好研究一下。
翻閱了很久的資料,帶着楚墨和楚卓言倆人研究學習了半天,最終,決定先人工開挖一條水渠通到田邊,然後在河邊造一台水車,将水引入水渠,需要灌溉的時候,就可以将逐一将每塊田邊的水渠口挖開,水流就會流入田中了,澆完之後,再将水渠口堵住就行。
另外,秦清還打算在水車旁邊做一個石磨,這樣就可以利用水車的力量,來磨糧食了,之前磨面粉,玉米粉什麼的,全靠他們自己手動推石磨,費時又費力。
河邊雖然離得莊稼地不遠,但是水渠要覆蓋這十多畝田,對于三個人來講,也是一個巨大工程了,不亞于當時開荒的工作量了,為了能更好的灌溉,除了主渠,他們還特意又從主渠引了幾條分渠進到田中。
修建水渠雖然是個重體力活,但沒有什麼技術難度,三個人花了幾天的時間,便順利的将田裡的水渠挖好了。
秦清又讓挖了一條水渠,将水引到竹屋旁邊,之前他們生活用水都是去河邊提回來的,很不方便,這樣田裡不灌溉的時候,水流便以常流水的方式,通過水渠,再流回河裡就行,平常除了日常用水取用方便之外,給菜園裡的菜澆水也方便了,另外,竹屋旁邊能有一汪活水,也能增添一份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