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回了,”桑德爾告訴他,“我的原則就是,信不回複絕不放下。我一般都是馬上口述回信,讓我的秘書打出來。”
6個星期之後,那位高級主管把桑德爾博士請到了他的辦公室。他完全改變了,他的辦公桌也不同以往了。他打開辦公桌的抽屜,裡面已經沒有未做完的工作了。
“6個星期以前,”這位高級主管說,“我的兩個辦公室裡有三張寫字台。我整個人都埋在工作裡,事情好像永遠也做不完。在我和你談過那次話以後,回到辦公室,我清理出了一大車的報表和舊文件。現在,我隻需要一張寫字台工作,事情一出現也會立即處理。這樣便不會再有堆積如山的工作等着我去做,也就不會讓我感覺緊張和憂慮。但最讓我意料不到的,是我竟然完全恢複了健康,現在我一點病都沒有了。”
曾擔任過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查爾斯・伊文斯・休斯說:“人不會因為工作過于疲勞而死亡,卻會死于浪費和憂慮。”
是的,他們會死于精力浪費。而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他們的工作看起來好像永遠都做不完。
第二種: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順序。
分公司遍及全美的市務公司創建者亨瑞・杜哈提曾說,不論他出多少錢,都找不到一個具有兩種能力的人。這兩種能力分别是能思想和能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順序。
查爾斯・盧克曼在12年内,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一躍成為培素登公司的董事長,年薪高達10萬美元,還能得到額外的100萬美金的獎金。他說這都要歸功于自己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說的那兩種幾乎不可能找到的能力。查爾斯・盧克曼說:“就我的記憶所及,每天早上我都在5點鐘起床,因為那時候的思路比其他時間都更加清晰。我在那時候可以考慮周到,計劃自己一天的工作。我可以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來決定做事的先後順序。”
富蘭克林・班吉爾是美國最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之一,他每天都不會等到早上5點鐘才計劃當天的工作,而是在頭一天晚上就做好計劃了。他給自己訂下一個目标,決定在某一天要賣出多少保險。要是沒有做到,就要将差額加到第二天……依此類推。
經過長期以來的經驗積累,我知道一個人不可能總是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來決定做事的先後順序;但我也知道,按照計劃做事絕對要比随興趣做事好得多。
第三種:當你遇到必須當場作決定的問題時,那就當場解決,不要猶豫不決。
我以前的一個學員,已故的H.P.霍華先生曾告訴我,在他擔任美國鋼鐵公司董事時,開董事會總要花掉很長時間,在會議中他們要讨論很多問題,但可以達成的決議卻很少。結果就是,董事會的每一位董事都要帶一大包的報表回家看。
後來,霍華先生說服董事會,每次開會隻讨論一個問題,然後作出決定,絕不耽擱、拖延。
也許這樣做需要看更多的資料,也許可以取得成效,也許不能,但無論如何,在讨論下一個問題前,一定會就這個問題達成某種決議。
霍華先生告訴我,這樣做的效果令人吃驚,這樣做非常有效:所有的陳年老賬都清理了,工作日曆也變得幹幹淨淨,董事們再也不必帶着一大堆報表回家看了,大家也不會再因為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感覺憂慮。
這個辦法不僅适用于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會,也同樣适用于你和我。
第四種:學會如何組織、分級負責和監督。
很多商人都替自己挖下了一個墳墓,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把責任分給其他人承擔,而是事必躬親,結果會有很多枝枝節節的小事讓他感覺非常忙亂。他總覺得自己很匆忙、憂慮、焦急和緊張。
要學會分級負責是很不容易的。以前我就覺得這個很難,可以說是非常困難。
但我從經驗中也知道,如果找來的負責人不符合要求,那将會産生巨大的災難。雖然分級負責很難,但對于上級主管而言,想要避免憂慮、緊張和疲勞,就非要這樣做不可。
小結:
1.讓我們暈頭轉向的,并不是繁重的工作,而是我們沒有搞清楚自己有多少工作,應該先做什麼工作。
2.養成4種良好的工作習慣:
第一,将你桌上所有的紙張收拾好,隻留下你正要處理的問題。
第二,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順序。
第三,當你遇到必須當場作決定的問題時,就當場解決,不要猶豫不決。
第四,學會如何組織、分級負責和監督。
3不要讓疲倦征服自己
卡耐基成功金言
1.如果僅僅隻是勞心的工作,并不會讓你感到疲倦。
2.大部分疲勞的原因源于精神因素,真正因生理消耗而産生的疲勞是很少的。
3.壞習慣可以改正,好習慣可以慢慢養成。
有這樣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事實:如果僅僅是勞心的工作,并不會讓你感到疲倦。這聽起來似乎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不過,幾年前,科學家們很想找出一個問題的答案――人類大腦在不降低工作效率的情形下到底能夠支持多久?但讓人驚奇的是,科學家們發現:皿液通過正在活動的腦部時,一點都沒有發現疲勞現象!如果你從正在勞動的一個工人的皿管中取出皿液樣本,會發現裡面充滿了“疲勞毒素”,因而産生了疲倦現象。但是,如果你從愛因斯坦身上取出一滴剛經過腦部的皿液并加以觀察,會發現皿液裡沒有任何“疲勞毒素”。
到目前為止證明:大腦可以“工作了8~12個小時後,情況仍然一樣好”。大腦是全然不會累的……那麼,到底是什麼讓人經常感到勞累呢?
精神病理學家證明,大多數的疲勞現象來源于精神或情緒狀态。英國著名精神病理學家哈德菲爾德在他的《權力心理學》一書中寫道:“大部分的疲勞源于精神因素,真正因為生理消耗而産生的疲勞是很少的。”美國著名精神病理學家布利爾更加肯定地證明:“健康情況良好但卻經常坐着工作的人,他們産生的疲勞,百分之百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或是我們所說的情緒因素。”
那麼,那些久坐的工作者的情緒因素是什麼?喜悅?滿足?這些都不是!而是厭煩、不滿,覺得自己無用、匆忙、焦慮、憂煩等。這些情緒因素會消耗掉這些工作人員的所有精力,這樣,他們便很容易罹患感冒、精力衰退,每天帶着頭痛回家。不錯,是情緒在體内制造緊張的因素,讓我們感到疲倦。
在大都會生命保險公司的宣傳單上寫着:“辛勤工作很少會導緻疲勞,尤其是那種經過休息或睡眠之後都不能解除的疲勞。其實,憂慮、緊張、心煩才是導緻疲勞的三大原因,而人們卻常常以為是身體或精神的操勞引起疲勞。好吧,請記住,緊繃的肌肉本身就在工作。所以,放松自己吧!節省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
為什麼你在從事腦力工作時,會制造出一些不必要的緊張情緒呢?丹尼爾・喬塞林說道:“我最終發現症結的根源:全世界的人幾乎都相信,工作認真與否,在于你是否有一種努力、辛勞的感覺,否則就會感覺沒有做好。”于是,當我們聚精會神的時候,總是皺着眉頭,繃緊肩膀,我們要肌肉做出努力的動作,其實那與大腦工作一點關系也沒有。
讓人吃驚的一個可悲的事實:無數不會浪費金錢的人,卻在魯莽地虛擲、浪費自己的精力。那麼,到底怎樣才是解除精神疲勞的好方法呢?
放松!放松!再放松!要讓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學會放松!
現在,請暫停下來,檢視一下自己。當你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正對着書本皺眉?你有沒有覺得兩眼間的肌肉緊縮?你現在是很輕松地坐在椅子上還是繃緊雙肩?你臉上的肌肉緊張嗎?除非你的全身像隻舊布娃娃一樣松弛,否則你現在就在制造精神緊張和肌肉緊張,也就是制造了精神疲勞!
緊張是一種習慣,放松也是一種習慣。壞習慣可以改正,好習慣可以慢慢養成。那麼,怎樣才能放松自己呢?是從大腦開始,還是從神經開始?這些都不是,而是應該從肌肉開始放松。我們舉例來說得具體一點:假定由眼睛開始,先把這一段文字讀完,然後向後靠,閉上眼睛靜靜地對你的眼睛說:“放松,放松,不皺眉頭,不皺眉頭,放松,放松……”你慢慢地重複約一分鐘……
著名的小說家薇姬・鮑姆說,小時候,有一次她摔跤傷了膝部和腕部,一個老人把她扶起,這位老人曾經是馬戲班的小醜,他一面幫薇姬撣掉身上的灰土,一面說:“你之所以會受傷,是因為你不懂得怎樣放松自己,你要把自己當成一隻舊襪子一樣松弛。過來,我教你怎麼做。”
老人教薇姬和其他小孩子怎麼跌倒,怎麼前後翻滾。他不停地叮咛:“把自己想象成一隻松松垮垮的舊襪子,你就會松弛下來!”
其實,你完全可以随時随地放松自己,但千萬不要費力要求自己放松下來。放松就是釋放所有的緊張和努力。要想輕松自在,先得由放松自己的兩眼和臉部開始,口裡不斷重複:“放松……放松……松弛下來……”你可以感到一種活力從臉上肌肉中逸出,進入身體内部。這時你會覺得自己遠離壓力,像嬰孩般自由自在。
現在,你是不是發現兩眼的肌肉開始聽話了?是不是感到有隻手将緊張揮之而去?不錯,這種效果近乎神奇。但就在剛才過去的一分鐘裡,你已經窺知了自我放松的秘訣和奧妙。這種方法同樣可用于颚部、頸部、臉上的肌肉、雙肩或整個身體。但是,最重要的器官還是在眼睛。芝加哥大學的艾德蒙・賈可布森博士說過,一旦你能放松眼部肌肉,就能忘掉一切煩惱!其理由是,眼睛消耗的能量為全身神經消耗能量的1/4。許多視力頗佳的人常因“眼睛疲勞”而導緻視力減退,因為他們增加了眼睛的緊張度。
女高音歌唱家嘉麗・克西就是利用這個方法,讓自己放松。海倫・傑普森告訴我,有演唱會之前,見到嘉麗・克西坐在椅子上,全身肌肉放松,下颚整個松弛地往下垂。這是個絕佳的好習慣,可以讓她在出場前輕松下來,而不會容易疲累。
學會放松,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許可能要花掉一輩子時間去改掉目前的習慣,但這種努力是值得的,因為你的一生可能都會因此而發生改變。威廉・詹姆斯在一篇文章中說道:“美式的生活讓人過度緊張,快動作、高節奏、強烈極端的表達方式……這或多或少是些壞習慣。”
下面4個建議可以幫助你學會放松自己:
第一,随時保持輕松,讓身體像隻舊襪子一樣松弛。我在辦公桌上就放着一隻褐色的襪子,好随時提醒自己。如果找不到襪子,貓也可以。你見過睡在陽光底下的貓嗎?它全身軟綿綿的,就像泡濕的報紙。懂得一點瑜伽術的人也說過,要想精通“松弛術”,就要學學懶貓。我從未見過疲倦的貓,或精神崩潰,因無法入眠、憂慮、胃潰瘍而大受折磨的貓。
第二,盡量在舒适的情況下工作。記住,身體的緊張會導緻肩痛和精神疲勞。
第三,每天自省四五次,并且自問:“我做事有沒有講求效率?有沒有讓肌肉做不必要的操勞?”這樣會使你養成一種自我放松的習慣。
第四,每天晚上做一次總的反省。想想看:“我感覺有多累?如果我覺得累,那不是因為勞心的緣故,而是我工作的方法不對?”丹尼爾・喬塞林說過:“我不以自己疲累的程度去衡量工作績效,而用不累的程度去衡量。”他說:“一到晚上覺得特别累或容易發脾氣,我就知道當天工作的質量不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那麼,因過度緊張所引起的因高皿壓而死亡的概率就會在一夜之間下降,我們的精神病院和療養院也不會人滿為患了。
小結:
1.放松!放松!再放松!要讓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學會放松!
2.你完全可以随時随地放松自己,但千萬不要費力要求自己放松下來。
4使自己的工作變得有意義
卡耐基成功金言
1.如果你“假裝”對工作有興趣,一點點假裝就會使你的興趣成真,也可以減少你的疲勞。
2.要不停地提醒你自己,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就能使你不再憂慮。
産生疲勞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煩悶。我們就以打字員小姐艾莉絲為例來說吧。
有一天晚上,艾莉絲下班回家,感覺筋疲力盡,一副疲倦不堪的樣子。她确實感到非常疲勞,不僅頭痛,連背也痛,困得連飯都不想吃就上床睡覺。在她母親再三的要求下,她才坐在飯桌旁。這時,電話鈴響了,是她的男朋友打來的,請她出去跳舞。她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起來,精神煥發。她飛快地上樓,換上天藍色的時裝,去和男朋友一直跳舞跳到半夜三點鐘。當她回到家時,卻一點也不覺得疲倦了,事實上她還興奮得睡不着覺呢!
在8小時之前,也就是在艾莉絲的外表和動作看來精疲力竭的時候,她是否真的那麼疲勞呢?
不錯,那時她之所以覺得疲勞,是因為她覺得工作讓她心煩,甚至對生活也覺得心煩。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像艾莉絲這樣的人,也許你就是其中之一。
人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通常要比體力勞動更容易感覺疲勞,這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實。
幾年前,約瑟夫・巴馬克博士在《心理學學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談到他的一些實驗證明了煩悶會讓人産生疲勞。巴馬克博士讓一群學生做了一連串的實驗,而他知道學生們對這些實驗都是沒興趣的。
實驗結果如何呢?
所有的學生都覺得很疲倦,他們在實驗中打瞌睡、頭痛、眼睛疲勞,很容易發脾氣,甚至還有幾個人覺得胃很不舒服。
這些是否都是“想象産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