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18歲後靠自己,你必須懂點經濟學

第7章 讀懂金融真相,抓住看得見的手(3)

  王叔的父親王大爺是一個十分節儉的人,雖年已七旬,但勤儉的習慣卻一直未改。為了節省一點電費,王大爺看電視時從來都不開燈,空調從裝上到現在,如果不是王叔去他那裡開上一會兒的話,他自己是舍不得開的。當王叔因此而說幾句時,王大爺總是說:“咱住在二樓這麼陰涼,如果再開空調,浪費電不說,涼得也實在讓人受不了。”為了防止蚊子咬他,王叔專門給父親買了一盒蚊香讓他記着晚上睡覺前點上。可王大爺總是說:“不點也罷。過去在農村,有誰點蚊香。人瞌睡了自然就會睡着,這麼大個人還在乎蚊子咬兩口?”為了免費理發,王大爺能從城西步行到城東找義務理發攤兒。為了省錢,王大爺不僅堅持自己蒸饅頭,而且也很少買菜,常常是逛菜市場時順便就揀上一些菜回來。王大爺過生日時,王叔說到飯店裡去吃頓飯,可王大爺卻說:“還是在自己家吃實惠,割斤肉,擀點兒面,比飯店吃強多了。”

  與王大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叔的兒子王小寶。為了玩遊戲,硬是讓他媽給他買了一台好電腦,遊戲光盤一買就是好幾盤兒。想彈吉他,就讓他媽給買了一把吉他,還專門請了老師教他。到了夏天,王小寶是進門就開空調,冰箱裡好點的冰糕都是為他準備的。早上他動不動就要去喝10塊錢一碗的羊肉湯。中午和晚上,飯桌上沒有肉他是不會動筷子的。就這還不算,雙休日王小寶還總要王叔帶他去飯店裡撮一頓。對此,王叔沒有少說兒子,可是王小寶卻振振有詞:“現在提倡消費,國家領導人都說要擴大内需,我們應該響應黨的号召,為社會多作貢獻。而且,您和我媽的收入也不應該在乎這點支出。”

  王叔非常矛盾,常因父親過分的節儉而心疼地責怪他,但對兒子的過度消費雖然生氣卻又無可奈何。其實,王叔在這裡就遇到了一個經濟學問題――節儉悖論。

  18世紀,荷蘭的曼德維爾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書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為了追求豪華的生活,大肆揮霍,結果這個蜂群很快興旺發達起來。而後來,由于這群蜜蜂改變了習慣,放棄了奢侈的生活,崇尚節儉,結果卻導緻了整個蜜蜂群體的衰敗。

  蜜蜂的故事說的就是“節儉的邏輯”,在經濟學上叫“節儉悖論”。在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節儉悖論曾經使許多經濟學家備感困惑,但經濟學家凱恩斯從故事中卻看到了刺激消費和增加總需求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受此啟發,他進一步論證了節儉悖論。

  凱恩斯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一生對西方經濟學作出了極大貢獻,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節儉悖論就是他最早提出的一種理論,也稱為“節約反論”、“節約的矛盾”。

  如何解讀這個悖論呢?我們都知道,節儉是一種美德,是個人積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如果某個家庭能勤儉持家,減少浪費,增加儲蓄,那麼這個家庭往往可以緻富。但是,根據凱恩斯的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節儉對于經濟增長并沒有什麼好處。實際上,這裡蘊涵着一個矛盾:公衆越節儉,降低消費,增加儲蓄,往往會導緻社會收入的減少。因為,人們的收入通常有兩種用途――消費和儲蓄,而消費與儲蓄呈反方向變動,即消費增加儲蓄就會減少,消費減少儲蓄就會增加。所以,儲蓄與國民收入呈現反方向變動,儲蓄增加國民收入就減少,儲蓄減少國民收入就增加。根據這種看法,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通過增加總需求而引起國民收入增加,就會促進經濟繁榮;反之,就會導緻經濟蕭條。由此可以得出一個蘊涵邏輯矛盾的推論:節制消費增加儲蓄會增加個人财富,對個人是件好事,但由于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蕭條,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卻是件壞事。

  節儉悖論告訴我們:節儉減少了支出,迫使廠家削減産量,解雇工人,從而減少了收入,最終減少了儲蓄。儲蓄為個人緻富鋪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個國家加大儲蓄,将使整個社會陷入蕭條和貧困。也就是說,在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運用、經濟沒有達到潛在産出的情況下,隻有社會每個成員都盡可能多地消費,整個經濟才能走出低谷,邁向更加充分就業、經濟繁榮的階段。

  凱恩斯還說明了,需求增加所引起的GDP的增加一定高于原來需求的增加。這被稱為“乘數效應”。比如說,需求增加了1億元,但最後GDP的增加一定大于1億元。這是因為各種物品有互補性,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是相關的。比如,富人買别墅花了1億元,GDP增加了1億元。住在别墅裡一定要有汽車,買車又用了1000萬元。買汽車要買汽油、買保險,購買各種服務(使用高速公路、維修等)又要用1000萬元。僅就這些支出已達1.2億元。用于買别墅的l億元帶動了建築、裝修等行業,這些部門的人收入增加,消費增加。用于買汽車和相關物品與勞務支出的1000萬元也帶動了這些行業的人收入和消費增加。住房和汽車又帶動了鋼材、水泥、機械等行業。這樣一輪一輪帶動之下,整個經濟GDP的增加肯定不止原來買别墅的1個億元。在這個過程中,經濟發展了,所有的人――無論是作為股東和高管的富人,還是作為管理和技術人員的中等收入者,以及低收入者工人――都會受益。

  古老的美德何以成為現代的罪惡?有兩點我們必須考慮,它們有助于我們對于問題的理解:一是我們必須永遠記住:在經濟學中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也就是說,對單獨個人有益的事情不一定就對全體有益,在有些情況下,社會成員個人的精明可能是整個社會的愚笨。二是節儉悖論是否成立與經濟是否處于蕭條的水平相關。在一個古老的社會中,我們總是處在充分就業狀态,因此,我們把國民産品越多地用于當前消費,可用于資本形成的産品就越少。如果産出可以确定總是處在其潛在水平,那麼傳統的節儉理論就是絕對正确的,即從個人和從社會角度來說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說,節儉悖論的存在,是有它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特定條件的,并不是說任何時候都如此。

  經濟學家提醒你

  刺激國内消費是必需的,因為隻有增加消費量,才能真正拉動經濟,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但是,無論如何,消費都應該控制在自己的經濟能力和經濟條件的範圍内,而不是盲目消費,甚至是浪費!

  市場經濟:消費者與商家的雙赢

  近幾年來,随着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日益進步,産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市場競争也越來越激烈,幾乎所有行業的所有産品都在降價,從彩電、冰箱到服裝、手機、電腦等。降價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好消息,因為消費者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優質的商品。對生産者而言,降價迫使生産者改善管理,改進生産技術,提高勞動生産率,從而使企業的競争力增強,使其得以在激烈的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從經濟學角度講,上述雙赢的經濟現象體現的正是“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有效方法”這一重要的經濟學原理,此原理其實解釋的就是市場經濟體制在經濟活動的組織中的重要性。市場經濟與人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對于每個人來說,了解這一經濟學原理都是至關重要的。人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市場經濟的影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更是離不開市場這一經濟組織形式。

  那麼,市場究竟在經濟活動中有什麼樣的神奇魔力呢?

  市場通過價格機制、競争機制、供求機制等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指引個體決策者作出正确的經濟決策,從而實現對資源的最優配置,是一隻調節經濟的“無形的手”;另外,市場還會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增加社會整體利益。而市場經濟則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和基礎作用的經濟模式,是一種經濟制度。了解市場經濟這一重要概念,有利于人們在經濟生活中做出更利于自己也更利于社會的選擇。

  為了更清晰地理解這一重要的經濟概念,讓我們先看一個平價眼鏡超市的例子。

  随着眼鏡零售行業的競争越來越激烈,曾經被媒體列為十大暴利行業之一的眼鏡行業,其發展面臨着重重阻礙。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眼鏡生産企業不得不改變傳統的高價經營模式,開始想盡一切辦法降低生産成本,通過“超市”銷售的模式來減少銷售渠道,同時更加注重眼鏡的加工和服務質量。眼鏡生産企業的這一策略使顧客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同時也成功地實現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平價眼鏡超市的低價經營策略,正是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指引和促進的結果,那麼市場為什麼能夠對經濟産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呢?這是因為市場是依據經濟人理性原則而運行的。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消費者根據效用最大化原則自主選擇購買何種商品,而生産者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自主選擇生産和銷售何種商品。市場根據價格的變動,促使生産者展開激烈的競争,優勝劣汰,從而實現引導資源向最具效率的方面配置。

  市場經濟原理告訴人們,物美價廉在生活中随處可見。作為消費者,人們不能片面地認為“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而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選擇最實惠的商品,這樣才不會錯過市場經濟帶給自己的好處,合理分配自己的每一分錢。作為生産者,明白市場經濟的原理之後,應該努力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産品質量,進而不斷降低産品價格,向消費者提供最物美價廉的産品,在不斷讓利于消費者的同時,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市場經濟的指導下,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産品生産者,隻要對各自的利益作出理性的考慮和選擇,都會帶來滿意的市場結果,實現社會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和國家的經濟繁榮。

  經濟學家提醒你

  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有效方法,但是市場也會有失靈的時候。一旦市場失靈的現象出現,短時期内往往不可能具備自我修複的能力。這個時候,政府就要負起責任,采取有效措施幹預市場,恢複市場參與主體的信心。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