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18歲後靠自己,你必須懂點經濟學

第24章 理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1)

  ――18歲後要樹立正确的理财觀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一輩子勤奮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錢,卻又不知所為何來,既不知有效運用資金,亦不敢過于消費享受;或有些人圖“以小博大”,不看自己能力,把理财目标定得很高,在金錢遊戲中打滾,失利後不是頹然收手,而是放棄從頭開始的信心,落得後半輩子悔恨抑郁再難振作。

  要圓一個美滿的人生夢,除了要有一個好的人生規劃外,也要懂得如何應對各個人生階段的生活所需,而将财務做适當計劃及管理就更顯得必要。因此,既然理财是一輩子的事,何不及早認清人生各階段的責任及需求,制定符合自己的理财規劃呢?

  許多理财專家都認為,一生的理财規劃應趁早進行,以免年輕時任由“錢财放水流”,老來時才嗟歎空悲切。

  1.求學成長期

  這一時期以求學、完成學業為階段目标,此時即應多充實有關投資理财方面的知識,若有零用錢的“收入”應妥善運用,此時也應逐漸建立起正确的消費觀念,切勿“追趕時尚”,為虛榮所役。

  2.初入社會青年期

  初入社會的第一份薪水是追求經濟獨立的基礎,可開始實務理财操作,因此時年輕,較有事業沖勁,是儲備資金的好時機。從開源節流、資金有效運用上雙管齊下,切勿冒進急躁。

  3.成家立業期

  結婚是人生轉型調适期,此時的理财目标因條件及需求不同而各異,若是雙薪無小孩的“新婚族”,較有投資能力,可試着從事高獲利性及低風險的組合投資,或購屋或買車,或自行創業等。而一般有了小孩的家庭就得兼顧子女養育支出,理财也宜采取穩健及尋求高獲利性的投資策略。

  4.子女成長中年期

  此階段的理财重點在于子女的教育儲備金,因家庭成員增加,生活開銷亦漸增,若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則醫療費、保險費的負擔亦須衡量,此時因工作經驗豐富,收入相對增加,理财投資宜采取組合方式,貸款亦可在還款方式上彈性調節。

  5.空巢中老年期

  這個階段因子女多半已各自離巢成家,教育費、生活費已然減少,此時的理财目标是包括醫療、保險項目的退休基金。因面臨退休階段,資金亦已累積到一定數目,投資可朝安全性高的保守路線逐漸靠攏,有固定收益的投資者尚可考慮為退休後的第二事業做準備。

  6.退休老年期

  此時應是财務最為寬裕的時期,但休閑、保健費的負擔仍大,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時,若有“收入第二春”,則理财更應采取“守勢”,以“保本”為目的,不從事高風險的投資,以免影響身體健康及正常生活。退休期有不可規避的“善後”特性,因此财産轉移的計劃應及早拟定,評估究竟采取贈與還是遺産繼承方式符合需要。

  上述六個人生階段的理财目标并非人人可實踐,但人生理财計劃也決不能流于“紙上作業”,畢竟有目标才有動力。若是毫無計劃,隻是憑一時之間的決定主宰理财生涯,則可能有“大起大落”的極端結果。财富是靠“積少成多”、“錢滾錢”地逐漸累積,平穩妥當的理财規劃應及早拟定,才有助于逐步實現“聚财”的目标,為人生奠定安全、有保障、高品質的基礎。

  經濟學家提醒你

  理财要有新理念:

  1.健康即省錢

  有道是“健康是福”。身體健康不上醫院不吃藥,自然就能省下一大筆錢。如果不懂得愛惜身體而一味節省,什麼都不舍得花,無疑步入一種“貪小失大”的誤區。何況,如今醫藥費偏高,一旦身體不适,上一次醫院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若患上重病,可能會将多年積蓄一掃而光,嚴重的甚至有破産的危險。應該在健康上多做些投資,唯有健康才是最大的節約。

  2.平安就是賺錢

  人生在世,平平安安不僅是一種福氣,而且等于賺了錢。因此,理财當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上。從居家到出門,從大人到小孩,從用電到用火,從電器到照明,從騎車到走路……都應該做好安全防範工作。如自行車、熱水器、高壓鍋、電線等若出現老化、破損、陳舊、超期……就應該及時調換,不能為了省錢而将就。安全上不出問題,就等于抱了一個“金娃娃”。

  3.心明不破财

  現在市場上,騙人的把戲更是層出不窮,且往往打着各種誘人的幌子。要使自己不破财,就應該保持警惕。尤其是對那些類似“雙簧”的把戲,更應該去掉“貪便宜”的心理。“天上不會掉餡餅”,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上當受騙。不破财也是最成功的理财。

  4.發現等于發财

  現在值錢的東西越來越多,諸如錢币、字畫、古董、家具、古籍……一旦發現其身價,簡直是挖到了一堆金元寶。因此,在理财過程中還應該善于發現,一旦有所發現就會給你一個驚喜。盡管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可發現之物,但“明珠”被埋沒的家庭恐怕也不會是少數。如上述這類值錢的東西在不少家庭都有一些。即使沒有古董,現代的東西,如分币、像章、糧票、小人書……現在也開始值錢了。因此,在理财中,應該随時翻翻家裡的“老底”,理理角落那些不起眼甚至是積滿灰塵的東西,說不定就會有所發現,給你一個極大的驚喜呢!

  先儲蓄,後消費

  一個富人有一位窮親戚,他覺得自己這位窮親戚很可憐,就發了善心想幫他緻富。富人告訴窮親戚:“我送你一頭牛,你好好地開荒,春天到了,我再送你一些種子,你撒上種子,秋天你就可以獲得豐收、遠離貧窮了。”

  窮親戚滿懷希望開始開荒。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反而比以前更難過了。窮親戚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小羊長大後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他的計劃付諸實施了。可是當他吃完一隻羊的時候,小羊還沒有生下來,日子又開始艱難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隻。他想這樣下去不行,不如把羊賣了換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點,雞蛋可以馬上賣錢,日子就可以好轉了。

  他的計劃又付諸實施了。可是窮日子還是沒有改變,反而日漸艱難。他忍不住又殺雞了,最後,終于殺到隻剩下一隻的時候,他的理想徹底破滅了。他想緻富算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春天來了,富人興緻勃勃地給窮親戚送來了種子。他發現,這位窮親戚正就着鹹菜喝酒呢!牛早就沒了,房子裡依然是家徒四壁,他依然是一貧如洗。

  理财就是要樹立一種積極的、樂觀的、着眼于未來的生活态度和思維方式。對無儲蓄習慣的人來講,他們就像這個故事中的窮親戚一樣,吃幹花淨,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喝涼水,這種生活态度和思維方式,是理财的大忌。

  很多陷入困境的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一位非常有名的富人曾經說過:沒錢時,不管怎麼困難,也不要動用積蓄,要養成好的習慣,壓力越大,越會讓你找到賺錢的機會。

  先儲蓄後消費,會在很大程度上留存部分額度的可支配收入,為今後更好的生活奠定基礎,同時,也是養成理性消費的重要措施。

  在著名的美國第一學府哈佛大學,第一堂的經濟學課,隻教兩個概念:第一個概念,花錢要區分“投資”行為和“消費”行為;第二個概念,每月先儲蓄30%的工資,剩下來才進行消費。

  大家都知道,哈佛教育出來的人,畢業後有很多人很富有,其實,他們每月的消費行為跟一般的普通百姓隻有一點不一樣,就是嚴格遵守哈佛教條:儲蓄30%工資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費。儲蓄的錢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隻有超額完成,剩下的錢才能消費。

  巴菲特在他的書裡說他6歲開始儲蓄,每月30元。到13歲時,他有了3000元,他買了一隻股票。年年堅持儲蓄,年年堅持投資,十年如一日,他堅持了73年。而今的他,是超級富豪,一度比“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還有錢。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忽視了合理儲蓄在理财中的重要性。不少人錯誤地認為隻要理好财,儲蓄與否并不重要。持這種想法的人,實現财富積累難度很大,要想實現财務目标,必須要改變收支管理方式,要“先儲蓄,後消費”!

  那麼,如何進行“先儲蓄,後消費”呢?在你每個月領取薪水或是生活費、零花錢之後,将其中的一部分(如15%~30%)先存起來,用于儲蓄或投資。剩下的錢用于消費,并且嚴格規定自己隻能用剩下的這部分錢進行消費開支,不能超支。因為你隻有這麼多錢,你必須做好你的消費支出計劃,對支出進行嚴格的控制。

  通過“先儲蓄,後消費”的理财方式,有兩大好處:

  第一,能夠培養你的良好投資儲蓄習慣,不斷進行你的财富積累。

  第二,能夠培養你良好的消費習慣,對各項支出進行有計劃的控制。因為你每個月的消費品、住房、交通、通信、休閑等各項開支先要做好預算,這個過程可以将每個開支項控制在預算内。

  “先消費,後儲蓄”與“先儲蓄,後消費”這樣一個簡單的順序變化,其實是一個重大的觀念變化。“先儲蓄,後消費”讓你變得越來越富有。

  經濟學家提醒你

  活期儲蓄:是指不約定存期、客戶可随時存取、存取金額不限的一種儲蓄方式。活期儲蓄是銀行最基本、常用的存款方式,客戶可随時存取款,自由、靈活調動資金,是客戶進行各項理财活動的基礎。

  活期儲蓄以1元為起存點,外币活期儲蓄起存金額為不得低于20元或100元人民币的等值外币(各銀行不盡相同),多存不限。開戶時由銀行發給存折,憑折存取,每年結算一次利息。

  活期儲蓄适合于個人生活待用款和閑置現金款,以及商業運營周轉資金的存儲。

  定期儲蓄:是指約定存期,一次或分次存入,一次或多次取出本金或利息的一種儲蓄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存期越長利率越高。

  我國各大銀行的定期儲蓄主要包括: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存本取息定期儲蓄存款、定活兩便儲蓄存款、通知存款、教育儲蓄存款、通信存款。

  從這一刻開始存錢

  強調10遍也不夠的重要理财方法之一就是“節省用錢和儲蓄是年輕時的優秀習慣”。有很多人是三四十歲後才開始理财的。但隻是努力地閱讀理财相關書籍,你就能變成有錢人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

  在這物價高漲、提倡消費的時代裡,要想節省一點錢存進銀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年輕人。有很多人都會想,不超出預算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為了将錢節省下來,成為一個真正的有錢人,就得從年輕時就養成好習慣。

  一旦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以後想要改正過來會覺得異常艱難。像藥物上瘾一般的消費習慣,要想改變它簡直比刮自己的骨頭還要痛苦。在這種痛苦來臨之前,如果從十幾歲開始就養成節省用錢和儲蓄的好習慣,好好地了解經濟學原理,那麼在不久的将來,你變成有錢人的夢想,是會實現的。

  雖然花錢非常快樂,儲蓄十分痛苦,但若是不顧後果,瘋狂購物,那麼這種人肯定不會有美好的未來。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有志氣的人,連神都不會幫他。”

  錢能使人産生兩種相反的快樂。一種是花錢的快樂,另一種是賺錢的快樂。你是要選擇花錢的快樂,還是要選擇賺錢的快樂呢?不同的答案會讓你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如果賺了一點錢,就去刷卡消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那就表明了這是一個消費毫無節制的人。若你不是出生于有錢人家,或是有妄想症把自己當做是有錢人,那麼是沒有理由這樣做的。你應該在看中一樣東西後反複地考慮,這件東西到底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會不會在買了之後就立刻後悔等問題,等你都想好了之後再購買也不遲。

  若先體會到了花錢的快樂,那麼你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存錢的快樂了。窮人有了一點點錢之後,就會先想把這錢用掉了再說。想買的東西都買了,想吃的東西都吃了之後才開始後悔:“早知道應該先想想再說。”但這也是暫時的後悔而已,因為他們早已養成了無度消費的習慣,連定期儲蓄的快樂也不知道,最後就這樣終結掉了自己的一生。

  任憑自己的欲望來指引行動的感覺,真的很讓人着迷。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管不顧,發現中意的商品就立刻買下來;有想吃的食物就先吃了再說;為了滿足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不考慮将來就先去做。然後呢?無論是向父母要錢,還是跟銀行貸款,又或者是期待着出現一個朋友借給你錢……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很多時候,就算是必要的消費,也得先看看自己能不能負擔得起,先思考一段時間之後再做選擇,因為自己要做的事隻有自己才最清楚。

  有着消費不節制以及一些不良習慣的人,是不可能收拾得好自己東西的。假設一個家庭裡有姐妹二人,姐姐能把自己的東西給保管好,而妹妹則是一個把自己的東西四處亂放的人。姐姐清楚自己的東西是放在哪裡的,知道什麼不夠了,所以一定會購買必要的東西。反之,妹妹則把自己的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到了要用的時候卻不知道放在哪了,所以會又去買。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整理自己的東西就會發現,剛買的東西是以前都添置了的。

  你是像上例中的姐姐還是妹妹呢?如果像姐姐,那麼變成有錢人的概率高。如果像妹妹,那麼想要變成有錢人的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改掉自己以前的習慣,要開始熟練地收拾自己的東西。此外,屬于妹妹類型的人,在做家庭财政簡表和管理賬本上可能會覺得很痛苦,但這隻是暫時的,以後就會慢慢習慣。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