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18歲後靠自己,你必須懂點經濟學

第11章 學經濟學不累,用經濟學頗爽(4)

  餐廳提供免費續杯還涉及商品的價值,商品的需求彈性,商品在消費者中邊際成本問題。如:一杯“雪碧”的價格由原料、服務、品牌等組成。如果其中的原料的價格比重小于服務和品牌,那麼餐廳續杯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顧客對雪碧的需求彈性小,也就是說雪碧從每瓶5元降到每瓶3元,售出的價格變化也不是很大,那麼續杯的可能性就更大。顧客對雪碧的邊際成本也可以這樣理解,為顧客設置一個滿足的标準。若設置滿足的标準為一杯,也就是說顧客喝一杯基本上就滿足了;若設置标準為兩杯,那麼餐廳續杯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就餐顧客的人數也在逐漸增長,餐廳為顧客提供服務的平均成本就會下降,而且餐廳為顧客所做的每一頓膳食所收取的費用都會遠遠高于這頓飯的邊際成本。在經濟學中,邊際成本就是在任何銷售量的水平上所增加的,就像一個單位的銷售量所需要增加的員工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可變成本。所以,隻要能吸收來額外的顧客,餐廳的利潤就會有所增加。提供免費續杯吸引到的顧客不在少數,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餐廳都是最後的赢家。

  其實,像飲料這一類的商品,不僅需求彈性大,而且邊際效用也很高,所以很多餐廳都會為顧客提供免費續杯的服務,在赢得顧客的同時賺取更多的利潤。

  經濟學家提醒你

  作為商家,追求的都是利潤最大化,提供“免費的午餐”一定是為了從其他方面獲取更大的利潤。

  每個人都是經濟人,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理性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能輕易獲得的利益面前容易失去理性。因此應該清醒地提醒自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為什麼普通大衆買不起房

  “居者有其房”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生存保障的最起碼的物質需求。房子不是汽車,卻和糧食一樣,是生活中所必需的,而買房就成為生存所必需的也是最為常見的投資行為。但随着房價越炒越熱,随着房價的不斷“調控”,普通大衆買不起房已經成為現實社會中最為普遍的一種現象。

  住房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極為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在社會發展中的今天,大多數人都在為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而奔波勞碌。而普通大衆買不起房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房價與收入之間的巨大落差”,這也是人們一直耿耿于懷的問題。

  為什麼在我國的房子越建越多的情況下,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喊着買不起房子?在普通大衆買不起房子的背後,究竟存在着什麼樣的原因?這不得不令人疑惑。

  一是房價的不斷上漲。從企業開發的角度看,房價上漲有它自身的原因:①在對土地進行公開拍賣後,地價高了,“地王”不斷,也就是“樓王”不斷;②開發的品質提升了,附加值高了;③建材漲價了,鋼材、水泥一天一個價;④從土地開始,操作過程中的灰色開支不少,形成了事實上的房價高漲。而最重要的因素是,房地産業的高利潤,不賺錢、虧本的買賣誰也不會做。但是,在住房中,高級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魚龍混雜,優劣一個價,這也是老百姓買不起房的原因。

  二是房價與預期不對稱。房價雖高,但是高房價自有适合它的目标客戶。普通大衆之所以買不起房子,一方面有收入不穩定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自己的預期不對稱所緻。一位收入不高的大學畢業生,想在市區買房子,除非他的父母是富人,否則光靠他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了。對于一個低收入的家庭來說,買一個70平方米的房子沒有什麼壓力,但是為了面子硬要買一個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這樣自然會喊買不起。還有的情況是,買市郊的房子基本上沒有壓力,但要是買市中心的,壓力自然會增加。如果你隻能買普通商品房,卻要買高級住宅,那肯定不合适。在一定程度上,人們買房時應抛棄地域情緒,還要勇于改變生活觀念,用時間成本、交通成本換取買房成本。住近郊,可以很寬敞,很輕松。

  三是可供選擇的住房過少。從社會房價的角度來講,普通商品房的需求相對來說,确實有點少。因此,要把經濟型适用住房的适用人群範圍擴大,增加供應的量,很有必要。政府加大市政配套的建設力度也相當關鍵,在一些偏遠地區形成聚居地,要優先解決交通問題、購物問題。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引導,也就是把不屬于高級商品房的目标人群,從排隊買房的群體中解脫出來,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炒房沒有什麼利潤可圖,賣房也不用那麼浮躁,房價問題、民生問題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緩解。

  就現實社會而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買不起房的人還将是多數。除了上面所述的幾個方面之外,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使普通大衆買不起房。

  經濟學家提醒你

  房價是指特定時間段内房産的市場價值。國際上公認的房價上的“合理的價格水平”,應該是相當于每戶居民3至6年的平均收入。需要指出的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公民用3至6年家庭收入所買到的住房,首先是在人均面積的擁有上要比我們人均30平方米的小康水平要大得多,而且他們所計算的“面積”,都是實實在在的“使用面積”,走廊、閣樓和陽台等都不在計算之列。

  為什麼會出現8分錢的機票

  聰明的中國留學生小朱在歐洲旅行時,準備從巴黎乘飛機飛回倫敦。如果按正常航班來買票,票價是181英鎊,這對不太富裕的小朱來說顯然有點貴了。于是他仔細搜尋報紙信息,希望能買到最便宜的機票。結果他做到了。你猜最後機票價是多少?他僅用了6.3英鎊!但這還不算最便宜的機票,有一次他從比利時飛回倫敦,竟然隻花了0.01歐元,合人民币8分錢!小朱後來把這種現象寫進自己的暢銷書《3000美金,我周遊了世界》裡。

  為什麼歐洲的機票能這麼便宜?這就要提到一個不容忽視的經濟學現象:價格歧視。

  超級市場裡,顧客出示會員卡或積分券,便能買到便宜貨;提前半年通過旅行社預訂的機票價格,與即買即走的機票價格相比,可以相差好幾倍;日本汽車遠銷到美國,竟然比在日本本土的售價還要低廉;餐廳裡同樣的一桌飯菜,如果客人是最近一個星期曾經光顧過的,就可以打個八折;兩個學生即使成績相當,但貧窮學生卻可以得到助學金,實際上是繳了較低的學費……

  同樣的産品、同樣的服務,但針對不同的顧客,價格卻大不一樣,這種現象無處不在。你可以說這是“價格歧視”、“不公平”、“不正當競争”、“欺騙顧客”、“傾銷”,也可以說這是“讓利”、“優惠”、“補貼”、“扶持”。但經濟分析可以讓你識破詞語色彩的誤導,認識市場定價行為本身的意義。

  我們來設想廠商定價的情形。價格如果定得過高,雖然每件産品所賺取的利潤大,可是能賣出的産品總數很少,總的利潤并不高;反過來,價格如果定得過低,雖然能賣出大量的産品,但由于每件産品所賺取的利潤小,總的利潤也還是低。

  事實上,廠商定價的時候,“價格”的高低并不是主要的研究對象,切中要害的是“總利潤”,就是說,必須鎖定具體的顧客,根據顧客的需求特點,根據顧客對産品價格的敏感程度,探索一個恰當的價格水平,使得總利潤達到最大。否則,價格高,未必賺;客人多,還是未必賺。

  歐洲的機票價格變化多端,不要說頭等艙、商務艙和經濟艙座位标價懸殊,就是相鄰的兩個座位也照樣可以相差一倍,有時候經濟艙的座位就比頭等艙的還貴!針對這種現象,什麼“價值決定價格”理論,什麼“成本決定價格”理論,都是根本沒有解釋力的。除非你引入“剝削”、“欺騙”等概念。但問題其實還是沒有得到解釋,隻是轉成了新的問題:為什麼“剝削”和“欺騙”偏偏在這裡這麼盛行?

  從需求原理出發的經濟分析是這樣解釋的:航空公司根據各種“線索”,将乘客加以甄别(即“歧視”),根據乘客對飛行服務的不同需求,制定完全不同的價格,從而在不同類别的乘客身上分别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這些“甄别”或“歧視”的線索,可以是顧客自己聲明的,比如顧客開口就要頭等艙,顯然他願意為了雙腳可以伸得稍微長一點,或者為了在那十來個小時裡獨占一個電視屏幕,或者為了在旅途中喝點好酒而多付很多很多的錢。

  請注意!這些尊貴的享受本身,并不足以說明超出的價格。實際上,這些額外的享受本身是次要的,航空公司提供這些服務的目的,是為了以此将那些對價格上漲不敏感的人甄别出來,索取更高的價格。

  另外,對于那些不僅臨時更改機票,而且不願意等待後續航班的空位,說走就要走的“要人”們,航空公司還會增收一筆可觀的罰款。

  還有一些“線索”是顧客不由自主表現出來的,如顧客是否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報紙和旅行社之間搜尋,是否願意提前兩個星期甚至半年預訂機票,是否願意耐心填寫“裡程獎勵計劃”的表格并随時留意各種優惠活動等等。航空公司根據這些線索,把“閑人”(也就是時間的成本較低的乘客)甄别出來,用低得多的價格吸引他們,從而創造本來不會發生的營業額,增加公司的總收益。

  所以,即使賣8分錢的機票,航空公司也不會虧本;相反,敢賣8分錢的機票,正證明了航空公司的精明。

  經濟學家提醒你

  價格彈性:即需求量對價格的彈性,指某一産品價格變動時,該種産品需求量相應變動的靈敏度。而價格彈性分析,就是應用彈性原理,就産品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進行分析、計算、預測、決策。

  彈性人群與非彈性人群:哪怕隻降價一點點,也會跑到百貨商店購買商品的人們,被稱為“彈性人群”;因為嫌降價時百貨商店太擁擠而不願去購物的人們,被稱為“非彈性人群”。

  彈性商品與非彈性商品:不買也無妨的奢侈品就屬于彈性商品。生活必需的農産品、其他生活必需品都屬于非彈性商品。

  對于經銷商來說,需要了解其經營商品的價格彈性,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商品促銷的投資收益,更有助于在與零售商合作的過程中進行定價決策,幫助他們分析是否應該由自己承擔持續的降價的損失以及可能是隻對零售商有利的促銷費用。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