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求人幫助時動之以情
第九章第2節求人幫助時動之以情
當我們有求于人時,如果别人用一般理由來搪塞拒絕,我們往往會發現對方其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隻是因為一些細小的原因而做出了拒絕的決定。如果我們能幫助對方分析現狀,用真情打動對方,對方一般會欣然相助。
80年代初,引灤入津工程正在加緊進行。擔負隧洞施工任務的部隊因炸藥供應不上,面臨停工和延誤工期。部隊領導心急如焚,派李連長帶車到東北某化工廠求援。李連長晝夜兼程千餘裡趕到該廠供銷科,可是得到的答複隻有一句話:“現在沒貨!”他找廠長,廠長很忙,沒時間聽他陳述,他就跟進跟出,有機會就講幾句,但廠長不為所動,冷冷地說:“眼下沒貨,我也無能為力。”廠長給他倒了杯茶水勸他另想辦法。李連長并不死心,他喝了口茶,說:“這水真甜啊!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從海河槽裡、各窪澱中集的苦水,不用放茶就是黃的。
”他瞥見廠長戴的是天津産的手表,就接着說:“您也是戴的天津表!聽說現在全國每10塊表中就有1塊是天津的,每10台拖拉機中就有1台是天津的,每4個人裡就有1個人用的是天津的堿。您是辦工業的行家,最懂得水與工業的關系。造1輛自行車要用1噸水,造1噸堿要160噸水,造1噸紙要200噸水……引灤入津,解燃眉之急啊!沒有炸藥,工程就得延期……”廠長一聽,心中受到觸動,就問:“你是天津人?”“不,我是河南人,也許通水時,我也喝不上那灤河水!”廠長徹底折服了。他抓起電話下達命令:“全廠加班三天!”三天後,李連長帶着一卡車炸藥返程了。
在求人辦事的時候,能跳出自己的狹小圈子,而從對方内心深處的角度去說話,才更容易引起對方的共鳴,從而答應你的請求。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有一位17歲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級珠寶店當售貨員的工作。在聖誕節的前一天,店裡來了一位30歲左右的貧民顧客,他衣衫褴褛,一臉的悲哀、憤怒,他用一種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級首飾。
姑娘要去接電話,一不小心,把一個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絕倫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撿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麼也找不着。這時,她看到那個30歲左右的男子正向門口走去,頓時,她知道了戒指在哪兒。
當男子的手将要觸及門柄時,姑娘柔聲叫道:“對不起,先生!”
那男子轉過身來,兩人相視無言,足足有一分鐘。
“什麼事?”
他問,臉上的肌肉在抽搐。
姑娘一時竟不知說些什麼。
“什麼事?”他再次問道。
“先生,這是我第一份工作,現在找個事兒做很難,是不是?”
姑娘神色黯然地說。
男子長久地審視着她,終于,一絲柔和的微笑浮現在他臉上。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這裡會幹得不錯。”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給她:
“我可以為您祝福嗎?”
他轉過身,慢慢走向門口。
姑娘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門外,轉身走向櫃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金戒指放回了原處。
這位姑娘成功地要回了青年男子偷拾的第六枚金戒指的關鍵是,在尊重諒解對方的前提下,以“同是天涯淪落人”凄苦的言語博得對方的真切同情。對方雖是流浪漢,但此時握有打破她飯碗的金戒指,極有可能使她也淪為“流浪漢”。因此,“這是我第一份工作,現在找個事兒做很難”,這句真誠樸實的表白,卻飽含着懼怕失去工作的痛苦之情,也飽含着懇請對方憐憫的求助之意,終于感動了對方。對方也巧妙地交還了戒指。試想,如果姑娘怒罵,甚至叫來警察,也可能找回戒指,但姑娘的“飯碗”還保得住嗎?
篇末點睛:
在今天的社會,求人幫忙是越來越難了,别人首先想到的是有沒有物質上的好處。但人總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被感動,在求人幫助時能動之以情,就會容易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