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贊同立刻救災,如今災情才剛開始。誠然,立刻救災是不錯。問題是,要從韓州的長治久安考慮,就是再等一等。因為韓州這些百姓越是艱苦,官府赈災時,他們對齊國才會愈發的感激。昔年高句麗在時,也時常有雪災,官府根本不怎麼管的。如今不是不管,而是暫時緩一緩罷了。”
“韓州是齊國的韓州,既然納入了齊國,所有的百姓,自然也就是齊國的百姓。所以,該救治還是要救治。你難道不知道,外面已經出了谶言,說韓州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齊國來了,所以才有如今的雪災。大災之下,什麼牛鬼蛇神都出來了,必須要赈災。同時,這些牛鬼蛇神也必須要全部處理掉。”
激烈的争辯,持續的響起。
除了這兩個聲音外,還有其餘的官員也攙和進來。
各自都有意見,隻是大多數的人,還是分為兩派,一派是支持立刻救災的,一派也是贊同緩一緩再救災。
王奇站在門口,卻是聽明白了。
他聽聲音也能判斷哪一個派系是誰?
顧康所持的意見,是立刻救災,不能耽擱時間,不能讓情況變得更複雜。
鄭善器的意見,是緩一緩再就在,一方面,可以讓百姓更為感激齊國,另一方面和昔日的高句麗形成鮮明的對比。
兩種意見,都是有自己的道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要說哪一種意見,真的就錯了很多,亦或是錯得離譜,那倒也是未必。因為每一種觀點,都有自己的立足點。
王奇聽了許久,隻是這大廳中的議論,始終都不曾議論出一個結果。
雙方各自的觀點,相持不下。
當然,各自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齊國。
鄭善器忽然道:“州牧大人,涉及到就在一事,我認為,是否可以請示陛下。按理說,州牧大人安排了,卑職不該置喙。可是考慮到韓州的長治久安,不能不争一番。”
顧康本身對鄭善器,也是頗為贊許的,因為他在韓州的執政,也仰賴鄭善器的協助。如果沒有鄭善器的協助,就不可能有如今的韓州。
再者,鄭善器也是出于公心。
顧康眼眸眯了起來,思考一番,道:“既如此,我即刻入宮,上奏陛下,請陛下決斷。”
“朕,來了!”
渾厚聲音,自大廳外傳入。
王奇帶着夏侯虎,大步進入了大廳中。
“拜見陛下!”
一衆人齊齊向王奇行禮,所有人的臉上,都是神色震驚。因為誰都沒有想到,王奇竟然微服私訪,直接到了州牧府來。
王奇徑直入内,擺手道:“都坐吧。”
衆人各自站立。
顧康也是從主位起身,請王奇坐下,然後顧康、鄭善器一衆人,這才各自坐下來。
一個個的臉上神情,頗為緊張。
畢竟這是面對着王奇。
這可是天子啊!
王奇面色柔和,他環顧衆人,道:“關于救災一事,朕在大廳外面,已經聽到了你們的議論聲。顧康提及的方案,是有道理的,因為人命關天。鄭善器提及的方案,也沒什麼大錯,因為這是為了韓州的長治久安,是為了人心的穩定。”
一番話,并沒有表态,同時都誇贊了顧康和鄭善器。
衆人則是凝神屏息聽着。
其實王奇如今的表态,等于說,是為當下的情況做一個決斷,而一旦王奇的決斷偏向了哪一方,自然就有助于哪一方。
王奇浸淫官場多年,這一點情況,他自然是知道的,所以王奇沒有立刻偏向于哪一方。
先都誇獎一番。
這是一個前提。
在這個前提下,王奇采納了誰的建議,影響不至于太大,并不是說,王奇采納了誰的建議,另一個建議就是錯的。
顧康主動道:“陛下,雪災很大,一旦延遲了,那麼救災的難度,會增加很多很多。甚至,到時候即便是救災,也會無比艱難。故而臣建議,必須要立刻救災。”
王奇點了點頭,擺手示意顧康稍安勿躁,他再度道:“韓州災情一事,救人如救火,需要立刻調集官兵,以及糧食救災。”
“陛下聖明!”
顧康立刻開口說話。
鄭善器心中喟然歎息一聲。
王奇采納了顧康的策略,等于說,他的策略是失敗了,即便是王奇誇贊了一番,可實際上,仍然意味着,他的建議是失敗的。
不過鄭善器本身,他問心無愧。
鄭善器并不是說不救災,而是要延遲一點救災,更有利于齊國的長治久安。
王奇沉聲道:“此役救災一事,顧康負責協調官兵,以及調集糧食赈災,确保各地的百姓,不受災情的影響。可以想象,會有越來越多的流民災民出現,這就需要糧食赈濟地方。”
顧康鄭重道:“陛下,糧倉中有充足的糧食,這些是昔年樸亦盛囤積的糧食,用來準備的軍糧。如今,臣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王奇點了點頭,他卻是看向鄭善器,道:“鄭善器,你負責的事情,就是針對暗中散步流言的人,把這些人給朕揪出來,一個不剩全部拿下。赈災,要進行。但是,穩定地方也要進行,一個都不能少。”
“臣遵旨!”
鄭善器也是立刻就應下。
王奇說道:“赈災一事要快,調查地方也要快,大方向就這麼定了,朕等你們的好消息。”
“遵命!”
顧康、鄭善器齊齊回答。
兩人剛才的争論,隻是對于手段上的争論,并沒有涉及到私人之間的情感。如今王奇闆上釘釘拍闆,一切定下,自然也就沒了糾紛。
王奇轉身就離去了。
如今的韓州,有充足的兵力和糧食,能夠赈災,必須要王奇多安排什麼。
在王奇離開後,州牧府大廳中的氣氛緩和下來。
一衆人,迅速商量赈災後續。
整個州牧府運轉起來,在短短時間内,一切就開始正常運轉,然後開始大批的赈災。而鄭善器對地方上了如指掌,他迅速安排下去,随着流言被逐漸的肅清,輿論上也恢複過來。
官府對赈災,不吝宣傳。
伴随着赈災的宣傳,就有更多的韓州百姓,開始感激官府。
齊國在百姓眼中印象,也随之迅速扭轉。
一切,都在迅速的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