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再次灑落,對于李瑕而言,離回蜀又近了一步。
他并非不喜歡臨安,是臨安還完全不屬于他。
年兒捧着一疊衣服裝進木箱子裡,仔仔細細地擺放好,轉頭見李瑕晨練完回來,連忙跑上去為他擦汗。
“郎君總是這樣,一身汗也不馬上披衣服,萬一病了。”
“身體好,不會病。”
小鬧了一會之後,年兒指了指箱子道:“姑娘的衣服可也收好了,郎君一定要帶上姑娘。”
“好,都說好了。”
年兒遂安心下來,撲棱着漂亮的眼睛看着她剛給李瑕擦過汗的身軀,想了想,拉了拉他的手,低聲道:“那今夜……讓姑娘陪郎君好不好?”
像是很想把好東西分享給她家姑娘。
“她說的?”
“那倒不是。”
“那再給她時間想清楚吧。”
“嗯,可是,可是你力氣那麼大,年兒也……”
“也什麼?”
“别鬧啦,天都亮着,年兒要收拾行李,郎君去忙吧。對了,能不能再問一句,家裡夫人和巧兒喜歡什麼顔色的布?姑娘說想讓人再去裁幾匹。”
“白色,巧兒喜歡青藍色的……”
一大早就是這般閑适的氣氛。
李瑕穿過庭院,還能見到一口口箱子正被搬走,送往市泊司的船上。
事情很順利。
走到前堂,隔着花圃,能聽到劉金鎖正在與人吹牛。
“哈哈,趕回漢中,我家柳娘還沒生呢,明年再生一個……”
之後,有小厮趕過來。
“大帥,那位聞判官又登門了,這是拜帖。”
“說了,不見他。”
“可對方說,有極重要之事須與大帥談,幹系到大帥是否能繼續鎮蜀。”
李瑕眼中的笑意漸漸消逝,接過那拜帖,顯得有些鄭重。
“我到偏廳見他。”
“是。”
李瑕又問道:“家中有好茶嗎?”
“大帥平素不喝茶的。”
“去附近買幾兩,要好茶。”
……
聞雲孫坐在偏廳。
他穿着一身藍色官服,因官還很小,比李瑕還小。
但這種事看官途,不看眼下。
聞雲孫是狀元郎,登科之後守孝了三年,相當于剛剛入仕,卻已是京畿判官。
這一步,相當于走了江春入仕之後十年的路途,更不必與房言楷這般的官員相比。
李瑕卻是武階,因前兩三年正是蒙古大舉進犯之際,立下功勞升遷極快。但這功勞可稱是數十年難得的際遇。
可以想見,往後幾年不會再有蒙軍大舉進犯,更不會有蒙古大汗的首級讓李瑕立功。
若一直是太平盛世,或等狀元郎宰執天下了,李瑕還在眼前的位置上打轉。
此時彼此見禮,聞雲孫并不因官服而顯得謙卑,看向李瑕的目光十分平靜。
兩人都還年輕,都是不卑不亢的态度。
李瑕落座,開口道:“久仰聞狀元之名……”
聞雲孫傾耳聽了一會,卻沒聽到後半句。
他感到李瑕有些怪。
“我亦久聞李節帥之名,近年每有西南戰事傳來,尤其魚台、漢中之戰,實教人欣喜。如杜工部詩,漫卷詩書喜欲狂。”
“不敢當。”李瑕想了想,問道:“你我莫喚官名如何?”
他捧着茶杯,遲疑片刻,又道:“宋瑞兄。”
“也好。”聞雲孫并不矯情,也不因李瑕之權柄而感到為難,坦然道:“我今日來,是為蒙古細作刺殺非瑜之事,此前也來過多次。”
“不算大事,刺殺不過小道,宋瑞兄不必理會。”
聞雲孫沒有馬上說話,等小厮為他上了茶水又退下,他捧起茶盞不慌不忙地拿茶蓋撇着,直到那小厮走遠。
“我查到,行刺非瑜的,并非蒙古細作。”
“是嗎?”
“斷腸草之毒,并非輕易可得的,何況經過淬煉,這般一小瓶也能值上百貫。我查訪了臨安各藥鋪,終于查到購毒之人乃承信郎全永堅身邊一位幕僚。”
“宋瑞兄有證據?”
“有人證四人,毒藥半瓶。”
李瑕端着茶杯,心裡有些無聊地想到“人說端杯送客,已端了這麼多次茶了,這位狀元郎竟還不肯走。”
聞雲孫又道:“刺客留下兩具屍體,身上皆帶有蒙古信令。我順着這條線索到三衙詢問過,此前非瑜獻俘、三衙捉捕細作所收繳的蒙古信令丢了幾枚……”
“宋瑞兄順着這條線索查到了誰?”
“榮王。”
說話的兩人對視了一眼。
李瑕微不可覺歎息一聲,竟忽然有些明白了趙昀的心境。
世事何必查那麼清楚?天下無事便好。
朕要的是什麼,你們就真不懂嗎?
就不能讓朕安生一點?
……
聞雲孫神色鄭重了些,緩緩道:“證據确鑿,榮王暗殺朝廷重臣,理當重懲,奪谥削爵,以正王法。非瑜以為如何?”
“宋瑞兄之證據,萬一是有心人栽贓又如何?死者為大,我以為不必再追查了。”
“我為官一任,治下出了不法之事,豈有放任之理?長此以往,國法何在?”
李瑕不欲争辯,也辯不過,點了點頭。
聞雲孫又問道:“我還查到,榮王涉當年李家滅門案,魏關孫溺斃一案。非瑜認為,當讨還此公道否?”
“凡事需講證據。”
“那我請旨徹查如何?”
“宋瑞兄不怕是被人利用了?”
“怕。”聞雲孫道:“故而,我今日先來見了非瑜。”
李瑕知道,眼前這人,較真卻不死腦筋。
那隻怕反而不能欺之以方了。
果然,聞雲孫又道:“還有另一樁事,我認為榮王并非病故,而是死于刺殺……”
李瑕已不再說話,許久都保持着沉默。
廳上,聞雲孫還在說着,條理清晰,句句指進李瑕心裡。
“榮王遇刺當夜,府邸守衛森嚴且并無旁人進入,除了忠王,以及忠王侍衛、随從計二十四人。進入榮王府之後,二十二人在前院小憩,兩人随忠王往大堂。
過程中,忠王到了後院淨房一趟,出來後,便無人再見到那兩名随從。而後院淨房與瑤圃池隻隔着兩堵牆,中間是一片竹林,并無守衛。”
李瑕道:“宋瑞兄之意,是這兩名随從刺殺了榮王?過于駭人聽聞了。”
聞雲孫道:“鬼魂殺人,豈不更駭人聽聞?”
“原來宋瑞兄也聽了這個傳聞,我等為官該不造謠、不傳謠。”
“此為查案,查案隻問真相,哪怕再不可思議也隻問真相。”
李瑕問道:“不知是誰人告訴宋瑞兄這些的?”
“我往榮王府吊唁過,詢問了府中下人、護衛……”
“不覺得查得太輕易了?據說,連皇城司都沒能查到。”
“不錯,查得有些輕易。”聞雲孫問道:“但非瑜認為,此為真相否?”
“可有證據?”
“隻須詢問忠王,以及其侍衛。”聞雲孫道:“我聽聞,忠王賜了非瑜仙丹?”
“宋瑞兄這是懷疑我了?”
聞雲孫也不遮掩,正色道:“不錯,請非瑜為我解惑。”
李瑕再次端起茶杯,緩緩道:“且不談這些推測對不對,宋瑞兄不覺得自己被當成了黨争的刀子?”
“怕黨争,怕被利用,不做事了不成?”
聞雲孫反問了一句之後,語氣緩和了些,道:“今日來之前,我亦猶豫過,西南戰事緊迫,我實不願牽扯一方節帥,但國有國法,因公也好,因私也好,包庇便是壞國法,壞社稷。非瑜以為如何?”
“有道理。”李瑕問道:“宋瑞兄欲如何做?”
“徹查。”聞雲孫道:“若此案是非瑜所為,請非瑜招了吧,由陛下秉公處置,不僅懲治你,也懲治榮王。”
“我若不承認呢?”
“非瑜似有挾兵自重之嫌,此案查清之前,不宜離開臨安為妥。宜請陛下臨時選派大將赴蜀調度。”
聞雲孫說着,緩緩又道了一句。
“非瑜便是殺我亦無用,奏折我已遞進宮城。今日,唯請實話實說。”
李瑕沉默着。
他知道,自己騙不了聞雲孫,也勸不了聞雲孫。
這不是聞雲孫是否被利用的問題,對方心裡很清楚。
問題是他李瑕確實做了。
彼此最根源的想法就相反。
對方要保大宋社稷。
而他李瑕,要推翻大宋社稷。
他确實就是亂臣賊子。
他不可能告訴聞雲孫“和我一起造反吧”,說服不了的。
從這一點上,李瑕不僅與聞雲孫為敵,也與賈似道、吳潛、程元鳳、葉夢鼎為敵,甚至史俊、張珏、易士英、王堅、陸秀夫……
所有人都是李瑕的敵人,不論是奸臣、忠臣、權臣、能臣。
支持他的,隻有寥寥數人。
讀書人都想保大宋社稷,李瑕隻能用囚犯、叛逆、妓女為他打點文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