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廈門安全撤軍,帶着美滋滋的心情回到台灣,鄭芝龍才知道他留在漳浦的小林子林圖遠,可給他惹出了大麻煩。
盯了林圖遠半晌,直到林圖遠顯得有些手足無措時,鄭芝龍才擰着眉頭問道:“小林子,你怎麼會如此沖動。那些人應該沒得罪你吧?你殺他們幹什麼?”
“大、大哥,是小弟沒管住底下的弟兄們,讓他們一下燒了好幾個村子。
不過,大哥,村子裡的人并不全是弟兄們殺得,劉香、李魁奇、鐘斌他們殺得可比弟兄們殺得多多了。”
看鄭芝龍臉色不悅,林圖遠滿臉惶恐的為自己辯解着。
“小林子,我問的是漳浦那幾個官吏,誰問你那些村子了?”
見林圖遠還沒搞清問題的重點,鄭芝龍有些惱怒的喝道。
“大哥,你說的是漳浦那幾個狗官?
那些狗官可都是朝中昏君的走狗。他們除了禍害好人,就沒幹過一點好事。他們那個不該死?”
一聽鄭芝龍問的是漳浦的幾個官吏,林圖遠的惶恐一下不見了,他說話的聲音也随之大了起來。
對底下的弟兄屠了幾個村子殺了不少村民,林圖遠心中還是有一點愧疚的。那畢竟是上百條的人命,林圖遠還沒修煉到面對上百無辜人命還能無動于衷的地步。
可殺漳浦的官吏,林圖遠就不一樣了。他不但沒有絲毫愧疚之心,心中反而頗有些替天行道的自豪感。
在林圖遠心中,與人良善的林家被破家就是那該死的大明朝廷幹的。大明朝廷的官吏就沒有一個好東西。他們吃小老百姓的肉,喝小老百姓的皿,一個個都罪該萬死。殺朝廷的官吏,那絕沒有殺錯的時候。
看小林子還敢理直氣壯頂嘴,鄭芝龍臉色徹底陰了下來。
“胡說八道。”
鄭芝龍重重的一拍桌案,厲聲吼道。
“你懂什麼?
朝廷官吏該不該死是你能評判的嗎?
你一刀一個把他們都砍了,你倒是痛快了。
小林子,你知不知道,你可壞了我的大事了。”
望着一臉不服氣林圖遠,鄭芝龍滿臉痛心:“小林子,你知不知道,漳浦的那幾個官一殺,我們與朝廷就成了死仇,朝廷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圍剿我們的?”
“大哥,我們攻打漳浦,與大明不就已經是死仇了嗎?”
見鄭芝龍生氣,林圖遠卻不服氣的小聲反駁。
“胡說,攻打漳浦,那算什麼死仇?”
面對林圖遠不服氣的反問,鄭芝龍異常煩躁的又一拍桌子。
“小林子,你根本什麼都不懂。
我問你,就算你與朝廷有仇,你殺那些官也就算了,你殺那些吏員幹什麼?
你知不知道,那些吏員都是本地的豪強出身。
你殺了他們,漳浦以後我們還能去嗎?
告訴你,小林子,你這麼一殺,漳浦我們就再别指望了。
要是這屠夫的名聲傳揚開來,以後我們也别指望能從大陸拿到一點貨物了。
你這麼亂殺,各地豪強誰還敢再接觸我們?誰還敢再和我們做生意?”
鄭芝龍越說越生氣,到最後幾乎湊到林圖遠的臉前大聲吼叫了起來。
看到鄭芝龍激憤到扭曲的表情,林圖遠吓得一下跪倒在地:“大哥,我錯了。是小林子壞了大哥的大事,要不你砍了我吧?”
見林圖遠這麼幹脆的跪下認錯,鄭芝龍愣了一下,他的表情慢慢平靜了下來。
“小林子,你這殺性得收一收才行。
算了,這次怪我沒事前提醒你,怪我。
小林子,你給我老老實實的待在島上,那也不許去。以後出戰要是再碰到官吏,我叫你殺你在殺,聽到了沒有?”
話說到末尾,鄭芝龍忍不住又變得疾言厲色起來。
“是,大哥。小林子知道了。多謝大哥不罪之恩。”林圖遠在地上連連叩頭。
林圖遠可是知道,别看鄭芝龍長得俊秀斯文,可一旦翻臉,鄭芝龍殺起人來那才是連眼都不眨一下的。
“滾出去吧。”
看林圖遠真心認錯了,鄭芝龍放緩聲音罵道。
等林圖遠又磕了個頭,站起來向外走時,鄭芝龍又大聲叫道:“滾去找楊二哥,把你底下弟兄們的賞賜領回去,别讓弟兄們說老子有功不賞。”
已走到門口的林圖遠,聞言又跪倒在地,心悅誠服的向鄭芝龍叩了一個頭,才站起離去。
“阿鳳,你說,這幫小子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讓我省點心啊?”
看林圖遠退出房門,鄭芝龍偏偏頭沖站在一旁的青年,似乎十分不甘心的抱怨。
“大哥,依我看,你這輩子就是個操心的命。
這些老粗打仗殺人行,要指望這幫老粗們開竅讓你省心,你這輩子恐怕都等不到喽。”
一旁的鄭芝鳳笑嘻嘻的寬解鄭芝龍:“隻要他們能打仗,大哥您就多費費心,多費點唾沫吧!”
“就你嘴巧。”
在鄭芝鳳的勸慰下,鄭芝龍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京城信王府
“哈哈,哈哈。”
看着天津接受海船後傳來的報告,朱由檢爽快的放聲大笑。他總算明白武清候李國瑞到底為什麼不願交出天津的海船渠道了。
鬧了半天,武清候向他認輸,是想用海船向江南販賣他信王府的木器、琉璃和羊毛制品。
這武清候做生意的眼光,你别說,還真是不錯。
朱由檢在心中為武清候點了個贊。
隻是武清候萬萬沒想到,朱由檢竟然也看上了他的海船渠道。武清候一認輸竟然讓武清候府直接失去了海船渠道。
想到武清候得到了信王府商品的購買權,卻沒了走貨的渠道,朱由檢臉上笑的更為歡暢。
帶着滿臉的笑意,朱由檢繼續翻看報告。看着看着,朱由檢臉上的笑意慢慢消失不見,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
現在,武清候這海船渠道遇到的麻煩可不小啊。
報告中顯示,武清候的海船,原本靠運送南北的貨物為武清候府牟利。
海船在南方是以采購海外來的奢侈品為主,捎帶南方茶葉絲綢等本地物産為輔。
在北方海船帶的原以來自遼東的皮毛和東珠為主,其他北方各地的土特産為輔。
曆年來,海船運輸的這些南北少見的交易物品,為武清候府帶來了大量的利潤。
但這一切在萬曆四十七年後就變了。
截止到現在,武清候的海船已經無利可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