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隻能拼命圍剿了,既然逃出了華軍的範圍,沒有别的辦法了,趕緊聯系董福祥,下達殺無赦的命令,對左宗棠下達通緝令!”奕劻果斷道。
軒建章有點猶豫了,“這得請示一下總裁秘書處才行,全部人去圍剿左宗棠?還下達通緝令,這不是更加要把左宗棠往死路上逼?”
奕劻堅決道:“到了這個時候,左宗棠已經不存在回頭的可能了!他肯定會成為叛軍的,隻有斷了他們的後路,他手下人才會更慌張。”
醇親王點頭道:“我也同意劻郡王的看法,不能再給左宗棠喘息的機會了。”
軒建章點點頭,“不過,以董福祥的軍力,就算是配合我華軍第一野戰師的騎兵團,也未必能攔住左宗棠的兩千多騎兵,更何況,董福祥以前是左宗棠的部下,也未見得會死戰。”
“這就是要下通緝令的原因,現在董福祥是我們華國的省主席!他如果不執行華國的通緝令,就是枉法!我們就是要逼董福祥下決心。”
奕劻看人是很準确的,想問題也很清晰。
醇親王點點頭,“别說是董福祥已經攝取了一方大員的要位!我這個顧問,時間長了,其實也已經接受華國和華軍了,我這不是表明的客套話,是真心話,清廷和華國,真的是沒得比,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朝廷又無法改革,倒台也是必然的。”
奕劻笑道:“七哥,你總算是看透了哇,我在總裁兩歲的時候就看透了。要不然,怎麼能夠跟總裁結為義兄弟呢?”
醇親王哈哈一笑:“奕劻,你這就誇張了,誰不知道你當時還什麼都不是呢,成天在賭坊出沒,似乎是總裁找到的你,主動要扶持你吧?說的好像是你找的總裁一樣。”
奕劻被醇親王說破了當初和萌總裁結識的過程,老臉一紅,“喂,我說七哥,能不能别說出來?以後大家都這麼說,我哪裡有面子,我在華國,可算的上是開國功臣呢。”
醇親王笑着點點頭,“好,不接你老底了,開國功臣。”
軒建章對身邊的警衛員道:“給總裁秘書處發電,就說我們要對左宗棠下達通緝令,并且把左宗棠所部現在的位置和動向,詳細彙報總裁參謀部,還有,我們需要向甘肅方面下達直接的命令,命令董福祥的騎兵和我們華軍第一野戰師的騎兵配合作戰,圍殲左宗棠殘部兩千餘人。”
“是,師座。”警衛員一個立正,行了一個軍禮,下去了。
“對,這就對了。”奕劻哈哈一笑,對軒建章道。
軒建章歎口氣,搖搖頭,“走吧,咱們也跟過去,現在啊,就看騎兵的了。”
華軍中有跟随官員隊伍,打下一個地方,就可以派出專員管理行政,并且趕緊從華國調人手過來。
随着李鴻章的投降,整個中部和大西南的大部分地區的清廷官員都在接受華國的整改,大部分人當然是不能留任的,因為體制不同。不過,在統一過程中做出了積極貢獻的,而且以前在當地的政聲好,政績好,在老百姓當中聲譽卓絕的官員,可以優先送到華國京師的人民大學去學習,這是一個跳闆!
如果在清廷曾經做到過七品官,到了人民大學學習之後,回來可能直接就是地級官員,甚至可以直接到省府工作了!
現在陝西也全數落入華國的掌控,甘肅的大部分地區,也都是華國官員在施以行政了,隻是善待董福祥,讓甘肅軍隊留守甘肅。
在原本的曆史中,董福祥為清廷做出過重大的貢獻。
董福祥是清末著名将領,官至太子少保、甘肅提督、随扈大臣,賜号阿爾杭阿巴圖魯。
董福祥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生于環縣毛井,其父董世猷為當地“哥老會”首領,為人直爽,打抱不平。
董福祥自小受家風影響,嗜好練武而不喜讀書,青年時代喜歡結交綠林中人,經常往來于幫會,因而地方紳民對其皆存畏懼之心。
同治初年,董福祥利用其父與“哥老會”的關系組織地方團練,建立強大的漢族武裝,護陵衛民,保衛地方安甯,一時追随者絡繹不絕。勢力不斷壯大。當時安化縣把總王藹臣看到董福祥影響力不斷擴大,遂以莫許有罪名将其逮捕,押在囚籠中施以沸水燙頂之刑,禁卒同情董福祥,偷偷将其釋放。董福祥大難不死,遂重整旗鼓,在安化縣發動起義。他的部隊既要對抗回軍的掠殺破壞,又要抵抗官兵的進剿,力不從心。
同治三年(1864年),董福祥接受環縣縣令翁健邀請,防守環縣城。不久,又倒戈反清,他聯絡回軍與撚軍在金積堡大敗清軍,繳獲無數。
同治六年(1867年),董福祥勢力已控制陝甘10餘州縣。
同治七年(1868年),董福祥自封為陝甘自衛總團大元帥,手下号稱30萬,控制區域南及延安,北達伊克昭盟,東起綏德,西至環縣、固原。
原在陝西境内活動的撚軍西入山西,清朝政府遂命令尾追而來的湘軍北上攻打董福祥。董福祥率部圍攻綏德數次均失敗,被迫轉入防禦。
1869年,湘軍将領劉松山任陝西各部清軍總指揮,以一點開花,中心突破的戰法直接突破董福祥的外圍防線,大勝董軍于瓦窯堡。
同年十二月,董福祥全軍投降清軍劉松山部。
董福祥投降清軍後,劉松山賞識其軍事才能,委以前敵總指揮。董福祥所部經過精減,被編為“董字三營”。
董福祥率領“董字三營”,沖鋒陷陣,屢立戰功,很快打消了左宗棠、劉松山等人對其的疑慮。
同治八年(1869年)12月11日,董福祥在攻打吳忠的戰鬥中親身肉搏,雖受傷不下火線,為奪取吳忠立下頭功,左于是同意正式将董字三營編入官軍序列,成為劉松山手下的一支勁旅。
同治九年(1870年)2月,在金積堡戰役中,劉松山不聽董福祥的勸告,親自前往馬化龍營中受降,不料中彈身亡,臨終前他将侄子劉錦棠托付與董福祥,董福祥遂忠心輔佐劉錦棠。
同治十年(1871年)3月2日,馬化龍在被圍将近兩年後投降,被劉、董以藏匿武器的罪名處死。董福祥其後受命鎮守金積堡,将其改建成董部的大本營。
同年,董福祥用開花炮猛轟馬家灘回民軍堡寨,回軍死傷慘重,一日之内回寨盡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董福祥率部進軍河州,打敗甘肅回軍馬占鳌部,迫使馬占鳌投降,被提拔為參将。董福祥在戰鬥中對待敵軍十分兇殘,“以鮮皿染紅頂子”這句名言便是出自董福祥之口。
同治十二年(1873年)9月,董福祥進剿西甯回軍,回軍首領白彥虎連吃敗仗,逃入中亞。
光緒元年(1875年),左宗棠率大軍以劉錦堂為先導,“董字三營”為主力,西征新疆,反擊阿古柏侵略勢力。“董字三營”系西北土生土長的部隊,不懼風沙,沖鋒在前,大破天山木裡河、古牧地後,一舉收複烏魯木齊,攻克瑪納斯城,首戰告捷。
光緒三年(1877年)4月:左宗棠令諸軍三路并進,直取南疆,董福祥率甘軍翻越天山,急行軍1200多裡,攻克南疆門戶達坂城,殺敵甚衆。接着步馬兼程,收複托克遜城,俘敵2萬餘衆。五月,阿古柏被部下所殺,白彥虎向俄境逃竄。八月,清軍開始追殲南疆殘敵,董軍任先鋒,接連攻克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等城,接着又馬不停蹄,穿越人迹罕至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收複了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以及和阗四城。至此,南北疆全部收複。阿古柏政權滅亡後,英俄對此并不甘心,仍然扶持殘部不斷竄擾中國西部邊境,董福祥率軍駐守喀什噶爾,屢殲入侵之敵。
光緒四年(1878年)1月,新疆除伊犁外,宣告占領全境。董福祥自此名震新疆,被叙為戰功第一,加封雲騎尉世職,任阿克蘇總兵,賜号阿爾杭阿巴圖魯。
光緒五年(1879年),布魯特酋阿布都勒哈反叛,董福祥在兩日一夜之内,率部急馳300餘裡,在木吉擊潰叛軍,殲敵2000餘人。
光緒十六年(1890年),擢為喀什噶爾提督,總統南疆軍事,光緒十七年(1891年)調任烏魯木齊提督。
董福祥在新疆駐守19年,禦敵戍邊,興修水利,開墾屯田,整修道路,政績卓著,赢得朝野贊譽。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爆發,董福祥晉尚書銜,奉旨率甘軍入衛京師,屯駐薊州一帶,受到慈禧的接見和賞識。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甘肅河州、湟中等地又爆發回族和撒拉族的農民起義,董福祥被任命為甘肅提督,率部進剿,平定匪亂後加封為太子少保,賞賜騎都尉世職。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董福祥奉命率甘軍進京。戊戌政變後,董軍被編入武衛軍,成為北洋三軍之一。董福祥任武衛軍統領,駐防直隸、山西。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董福祥複任甘肅提督。
當時京津一帶爆發了規模很大的義和團運動,清軍中一些将領和義和團的關系很密切,董福祥就是其中之一。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慈禧太後為加強宮廷保安,召董福祥入京。6月9日董福祥率部進入北京,駐守永安門。6月11日,董部奉命開入永定門,剛好日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乘車欲出城郊探望經清廷總理衙門批準到使館區保衛日本使館的日本警衛隊24人,董軍營官喝問“何人”,杉山彬據實回答,然未說完已被營官抽刀刺殺,其屍體被甘軍肢解,并剖腹取出腑髒,塞入馬糞,再棄于路旁。
6月20日,清廷命令榮祿攻打使館區,榮祿因怕當替罪羊負責任,先是裝病交出兵權,後因懿旨難違,便命沒有大炮隻有土炮的董福祥部圍攻東交民巷的使館區,而按下自己有德式裝備的武衛中軍。董部甘軍自6月20日至6月23日一連四天每日發炮三百多發,但無法對使館區造成大損害。6月25日,榮祿奉旨停攻使館,并派人送西瓜蔬菜等慰問品到各國使館,又派人假扮走私販将大量先進德制後膛槍等軍火入使館以加強使館區的防衛。6月28日,甘軍又恢複攻擊,其後打打停停五十餘日直至8月14日,始終未能攻下使館區。
8月14日,八國聯軍自通州攻打北京,董福祥率軍在廣渠門與英國軍隊作戰,下午2時,廣渠門被攻占,董福祥後撤至東便門、朝陽門、正陽門一帶繼續抵抗,擊斃沙俄軍團長安甯科夫,擊傷其将軍。8月15日,慈禧攜光緒帝西逃,董福祥擔任随扈大臣。10月26日抵達西安。
清政府與八國聯軍議和期間,董福祥被八國指控為“首兇”,要求清政府将其處死。慈禧因其護駕有功,百般回護,最終以革職永不叙用論處。董福祥對此一決定非常不滿,一度計劃自行招募軍隊赴山西繼續戰鬥。
慈禧恐其破壞和談,令光緒帝賜其手書“他日聞鼙鼓思将帥,舍爾其誰屬哉”,要求他守時待變,以圖再舉,董福祥方才回鄉隐居。
從抗擊外國人侵略的角度看,說民族英雄都不過分。
不過,萌總裁也正是擔心董福祥這種人,心中還存着對清廷的忠義之心,會反複變化,才害怕左宗棠又跑到甘肅拉着董福祥繼續跟華國做對。
左宗棠和他手下的這一大批戰将,是一股一股不肯歸附華軍和華國的勢力的最後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