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目前處于克拉克王朝統治時期,經濟水平,差不多相當于華夏的明朝時期水平,還是落後地區的水平,達不到平均水平。
這個時代的世界差異大的恐怖,大部分國家還是封建經濟,甚至還是奴隸制社會時期,而列強們已經完成了工業積累,正在向帝國主義發展。
等于幾個大人站在一堆小矮個子中間,一腳能踢死一個,這樣的世界格局,要不發生戰争,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不是華國這種超級胖的小矮個子,一腳兩腳三腳四腳都跺不死的話,華國也好不到哪裡去。
阿富汗目前出現了兩個汗,一個是阿布杜爾拉赫曼汗,一個是默罕默德雅庫布汗。
默罕默德雅庫布汗是正統的汗,這個阿布杜爾拉赫曼汗有點類似汪精衛政權,阿布杜爾拉赫曼汗和英國人走的很近。
他本為塔什庫爾幹總督,後因為與雅庫布汗争奪阿富汗帝位失利,走避他國。
1879年,阿布杜爾拉赫曼汗接受英國相助,帶兵成為該王朝君主。他是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之孫。在争奪王位繼承權的鬥争中,其父阿弗紮爾汗遭到失敗,阿蔔杜・拉赫曼也于1869年逃到印度。第二次英阿戰争中,他在英國人的慫恿和支持下,從印度回到阿富汗,并同英國殖民者達成妥協。
他一方面擊潰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武裝力量,另一方面無情打擊地方封建割據勢力。他沒收伊斯蘭教會和一部分酋長的土地,放逐一些酋長,改組政府機構,加強中央權力,統一度量衡和币制。這些措施削弱了地方割據勢力,從而有利于商業貿易的發展。并且,開始實行内政改革、聘請外國專家,引進外國兵工機器,建立了第一所近代化醫院。
19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人開始侵略印度與阿富汗邊境的帕坦族獨立部落地區,遭到這些部落人民的英勇抵抗,阿蔔杜・拉赫曼汗同情這些部落的鬥争,給他們以各種支援。
事實上,這不是本傑明迪斯雷利第一次催促印度總督這樣做了,英國和印度總督雖然是從屬關系,但是因為隔得太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印度總督的權力實際上是極大的。
印度總督指英國在印度的管理首腦。從1773年這個總督頭銜被授予沃倫・黑斯廷斯,總督任期一般為5年期限,但能被革除及早退。
1858年印度受到英國王室的直接控制。印度各省旁遮普邦,孟加拉,孟買,馬德拉斯,聯合省,等向英國申請總督頭銜。
直到1858年,總督一般由東印度公司的主管選擇,并對他負責。他由宗主國英國政府任命;印度國務卿為内閣的成員。
總督任期一般為5年期限,但能被革除及早退。在任期結束以後,一個臨時總督一般有時被任命直到這個職位的一個新繼任者被任命。
總督開始住在加爾各答的麗城大廈。19世紀初,總督搬到新建的政府大廈。
印度總督羅伯特布爾沃利頓不久就接到了從倫敦發來的電報,對身邊的喬治羅賓遜歎口氣道:“其實就現在的情況,印度總督府和英國國内的需求是完全一緻的,難道他們看不出來,如果不加大軍費的投入,不可能拿下整個阿富汗地區嗎?再加上現在華國的勢力已經介入,這種情況會持續惡化下去,搞得不好,華國人會對印度動手都有可能。”
喬治羅賓遜暫時是羅伯特布爾沃利頓的副手,也是繼任者,明年他就将接替羅伯特布爾沃利頓成為新的印度總督。
“先生,這些情況,他們應該知道,所以才不聽的催促我們要多利用阿富汗的本地勢力,但是先生,恕我直言,我覺得華國是一定會把手伸向印度的,他們應該及早想到這一點,及早的結束這場戰争才能給印度留下很好的屏障,别說我們拿不下阿富汗,即便是拿的下來,一旦我們的國土和華國接壤的話,那将會是什麼樣的可怕情況啊?我們都曾經見識過華國陸軍的強大實力,先生,要知道,那還是五六年前的華國陸軍,現在華國的裝備全部更換了一輪,國家發展很快,整個國家的士氣和鬥志都很旺盛,這些因素,國内的那幫人,沒有考慮過嗎?”喬治羅賓遜回答道。
“我想,他們不是沒有考慮,有兩個原因,一是大英帝國的面子放不下來,主動和阿富汗地方勢力議和,這讓國會的老爺和内閣的官僚們,怎麼開的了這種口?另外,明年就是大選換屆的日子了,在這個時候,我恐怕本傑明迪斯雷利和威廉優爾特格萊斯頓都不會有心情仔細的考慮印度的問題,他們應該更多的是費心在大選上面吧。”羅伯特布爾沃利頓無奈的道。“照現在的局勢看來,華軍對印度有染指的意圖,已經很清晰了,但是我多次派人送信到倫敦,沒有一個人回應我,我能夠怎麼辦?”
印度殖民當局所在地,印度最大的城市加爾各答。位于東部的恒河三角洲上,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從十八世紀初起,英國東印度公司就開始在加爾各答活動。到了1772年,加爾各答正式成為了印度印度的首府。到現在,加爾各答已經正式取代了莫卧兒帝國的首都德裡,成為了印度的統治中心了。
為了将對阿富汗的戰争繼續下去,印度總督羅伯特布爾沃利頓還是遵照國内的命令,一直在進行戰争的準備。
除了二十萬從本土派遣來的軍隊之外,英印軍的規模也達到了一百萬。
羅伯特布爾沃利頓和喬治羅賓遜還在征召更多的印度人,當然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都是用抓壯丁的模式,這樣的軍隊,數量雖然龐大,精銳程度是和華軍的野戰師不在同一個級别的,能稱得上軍隊的,也還是英軍從本土過來的那二十萬人。
印度殖民當局的總督府,位于加爾各答郊外。加爾各答雖然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但是,無數的印度人擁擠在這座城市裡面,使得這種城市看上去非常的混亂。
加爾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東部恒河三角洲地區,胡格利河(恒河一條支流)的東岸。
在殖民地時期,從1772年直到現在的1879年,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在這期間,該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學、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大量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
1717年,莫卧兒帝國皇帝法魯赫・西亞爾準許英國東印度公司自由貿易,交換條件是該公司每年交付3000盧比;這一措施極大的促進了加爾各答的發展,印度商人蜂擁而至。該公司的官員打着公司的旗号進行免稅的私人貿易。
1742年,來自西南方向的馬拉地族人開始侵犯孟加拉西部各地的莫卧兒人,英國人得到孟加拉納瓦布阿裡・瓦爾迪・汗的允許,在城鎮北部和東部挖掘壕溝以便在陸地一側開護城河,這道壕溝因而被稱為馬塔拉溝,此溝雖未能一直挖到殖民地的南端,卻成為加爾各答的東部邊界。
1756年,面對與法國武裝的頻繁沖突,英國人開始升級他們的防禦工事。孟加拉行政長官西拉傑・烏德・達烏拉對這樣軍事化的舉動提出抗議,但卻無人理會,于是他襲擊并占領了威廉堡,把英國人關進著名的加爾各答黑洞。
1757年1月,羅伯特・克萊武率領公司的一支印度兵和英國兵在次年又奪回了該市。6月,在普拉西戰役擊敗了西拉傑・烏德・達烏拉的軍隊,此後便确立了英國在孟加拉的統治。在這期間城市周圍的沼澤被排幹,戈賓達布爾的森林被砍伐一空,在其現地址上修建了新的威廉堡,該堡俯視着胡格利河河岸,稱為英國軍事優勢的象征。
1772年,加爾各答被指定為英屬印度的首府。當時第一任總督沃倫・黑斯廷斯将重要的辦公處從莫卧兒帝國的省城穆爾希達巴德遷至加爾各答。
1773年,孟買和馬德拉斯成為從屬于威廉堡内的英屬印度政府的地區。實行英國法律的最高法院開始對加爾各答行駛初審管轄權,其範圍遠達馬拉塔溝。
1752年,加爾各答的人口,從1706年約1萬到1.2萬,增至12萬人,1821年達到18萬人。
在19世紀初,加爾各答被分割為2個截然不同的區域―一個英國人區和一個印度人區,白人區建在已經加高的地面上并建有排水系統,這裡豪華宅邸比比皆是,理查德・韋爾斯利總督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該市在1797年――1805年之間的增長。
由于擁有壯觀的公共建築,加爾各答白人區被描繪成“宮殿之城”。印度人區則稱為'黑鎮'。甚至在那時,“黑鎮”的貧困棚戶區已經駭人聽聞。
那裡的印度人按職業分别住在不同的區域,比如陶工之區和貝殼制作者之區。
随着英國勢力在次大陸的擴展,整個印度北方逐漸成為加爾各答的腹地。1835年的廢除國内關稅形成一個開放的市場,1854年鐵路開始興建進一步加速了工商業的發展,加爾各答到白沙瓦的公路也是這個時候修建的。英國人的商業,保險業和銀行業發展起來了。加爾各答的印度人區也成了繁忙的商業中心。
從1850年代起,該市經曆了工業的迅速增長,特别是紡織和黃麻工業;英國政府也對基礎設施如鐵路和電報進行了大規模投資。
英國和印度文化的融合還在城市中産生了新的巴布階層――印度和亞洲最早的中産階級,其成員通常是專業人士,閱讀報紙,親英,并且屬于上等種姓的印度教團體。
在整個19世紀,一場稱為孟加拉文藝複興的社會文化變革帶來了社會的總體進步。
如果說阿什哈巴德是華皇準備在中亞地區設置的一個堡壘,加爾各答就是已經成熟并且成型的英殖民帝國在印度的一個堡壘,現在雙方都在積極準備當中。
“那我再去把阿布杜爾拉赫曼汗找來,告訴他,我們還是要打,要拿下阿富汗,不然,他不清楚我們的意圖。”喬治羅賓遜對印度總督羅伯特布爾沃利頓道。
羅伯特布爾沃利頓想了想,“可以,不讓他知道我們的意圖的話,他可能不會拼命,要讓他知道,如果我們失敗,他也别想有好日子過。”
喬治羅賓遜點頭道:“是的,先生,我這就派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