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航行的日子,總是無趣的漫長的,這日船隊剛途徑泉州府,朱由校為了能早點擺脫無聊的航程,早點到達廣州,船隊都沒停靠下來補給。隻是派了幾艘船隻停靠采買些物資。
而旗艦上,朱由校把衆人好不容易都湊在一起,弄了一個巨大的鐵鍋,命人從泉州買回了幾隻鮮活的牛羊,弄了一場在船上的露天火鍋宴。
宴席沒有太多的拘謹,除了正東的主座是朱由校的位置,其他人都是随意落座的。
除了朱由校身邊的親近之人,席間還請了薛明禮一家,可惜他隻帶了兩個兒子前來赴宴。還有徐光啟一家,徐光啟帶着他老實的旗子,還有八九歲大的孩子。
葉知秋一家三口,還有沐瑾汐,沐晚歌姐弟倆也在其中,畢竟過了泉州府下一站就是廣州府了,到時候她們姐弟也就走了,算做臨行的告别。
也想過去叫來皇甫顔和李霍氏,但是考慮到兩人可能難以适應就作罷了,隻是命人帶了些吃食給二人送去。
席間十分熱鬧,朱由校毫無架子的給衆人講着後世好笑的笑話,逗得衆人哈哈大樂。第一次參加這種宴會的衆人,在曾經在宮内參加過一次老人的帶領下,漸漸也都放下了鼓勵,敞開了吃,敞開了喝,也敞開了樂。
冬梅湊在沐瑾汐姐弟身邊,偷瞄着朱由校,悄悄的講着他的糗事,逗得兩人抿嘴苦笑。至少沐瑾汐是抿嘴笑了,她弟弟沐晚歌似乎隻能捂着面具……
葉知秋的女兒嬛兒,也不知道因為什麼正偷偷對徐光啟的小兒子徐翼做着鬼臉,氣的徐翼這個小豆丁在一旁張牙舞爪的。
曲來福和徐光啟兩人湊在一起,燒了壺老酒,正津津有味的抿着酒,相談甚歡。
而此時朱由校一個在甲闆上吹着海風,欣賞海上的美景感慨萬千。
此時的船隊四散開來,每艘船的距離相隔百米,浩浩湯湯猶如一條水中長龍,千帆争渡夕陽的黃昏灑在帆上,仿佛在船帆上鋪上了層金粉,整個船隊就像一條金甲巨龍欲要騰空而起!
而遠處夕陽西陲,在海平面上上演了一場紅霞映空的絕美景色,一時引得衆人停下來各自的事情,駐足觀看。
朱由校看着這有些凄美的紅霞,一時間有些說不出的傷感,心中也隐約有些不安。這紅霞美的如此妖豔.....
徐光啟和曲來福也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停下來欣賞這難得一見的美景,不同于曲來福一臉驚訝癡迷的表情,徐光啟從起初的驚豔中回過神來,反而皺着眉,似乎想到了什麼。
忽然遠處傳來了一陣鳥鳴之聲,不是一隻兩隻,而是千萬隻,在衆人愣神的功夫,萬鳥騰空之景就展現在了衆人眼前。
頓時朱由校和徐光啟兩人眼中精光一閃,似乎知道了寫什麼,正當徐光啟急忙來到朱由校身邊
“地”字剛出口。
就看到遠處晴空激浪,随之傳來一陣“轟隆”的裂空之聲。
随着朱由校的一聲“海嘯!趕緊都會船艙!”
衆人顧不得收拾甲闆上的東西,有些慌亂的跑回船艙中,幾乎是剛關上艙門。一陣晃動傳來衆人都站立不穩,随即浪花拍打艙門的身影就傳入了衆人耳中,所幸這海浪來得急去的也快,沒一會兒功夫就浪頭就過去了,船也漸漸恢複了平靜。
風平浪靜之後衆人各自回到船中,曲來福帶着人去統計船隊的損失。
除了幾名不行落水的被救起來的船員,就隻有兩艘相距過近的船隻擦碰到了一起,沒有造成太大破壞,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是這件事并沒有就此終結。
徐光啟來到朱有效身旁小聲的禀告:
“殿下,此次海嘯絕不簡單啊!”
“紅霞映天乃是地震之诏,而先前飛過的鳥群中,除了海鳥之外,還有許多陸地上的鳥類。”
“前方恐怕發生了一場不小的地震啊!而方向正是廣州府一帶.....”
朱由校臉色難看,在他的記憶中和他引為依仗的那些晚明小說中,并沒有廣州府一帶地震的記載,這讓他一時有些不知所措,但他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有些急躁的對徐光啟問道:
“徐大人,天文水利你都是專家,能不能推斷下這次地震大概會造成多大的破壞!”
徐光啟知道事情緊急,也就沒有虛僞客套,叫人去拿來地圖儀器,帶着朱由校又來到甲闆上,讓人去請來了熟悉當地海況的船長,經過了一系列的推敲測算。
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此次地震的中心一帶正是廣州城附近,振幅也不小。
因為當地沿海多雨,所以房屋多是木質的,根本無法承受這種程度的地震,恐怕當地一帶十室九陷。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因為木質結構的原因,而且此時剛到傍晚,當地民衆還沒入睡,即便是房屋損毀的嚴重,當地的應該也不算大。
不過随後徐光啟就告訴了朱由校另一個不好的消息。
“殿下,下官剛剛觀測了下天文,恐怕不久之後就有一場暴雨.....”
地震之後再突逢暴雨,到時水患爆發,這廣州一帶恐怕遍地狼藉啊。
想到此處,朱由校心中有了決斷,他既然來了,就不能眼睜睜的看着百姓們流離失所,一定要做些什麼,把民衆的災情降到最低。
“返航!”朱由校當機立斷就下達了這個命令。他們的船上所攜帶的都是貨物,對于抗震救災沒有什麼幫助,就算這樣去了,也隻不過會增加當地的壓力。
而船隊剛剛路過泉州府不久,加快航程,今夜就能趕到泉州府。
把船上的貨物都卸掉,在泉州本地收購好糧食、藥材、布匹等救災的物資。這樣在趕到廣州再能救濟當地災民!
在放航的途中,朱由校又一次叫來人衆人,商議如何能夠快速的采購赈災物資,如何能夠最大程度的救濟災民。
衆人都提議讓朱由校先去拜訪當地知府,讓知府從中協助,調撥館官倉和義倉的糧食用來救災。
朱由校也覺得衆人的提議在理,但他沒想到當地的知府會對他百般推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