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臉色一陣紅,一陣白。
“董卓,乃國賊爾,我殺之,是為天下,是為大漢,天下誰敢說我?”呂布道。
“衆口悠悠,誰讓你是董卓的義子,而之前已經有過前科。”趙暢道:“你要是殺了董卓,或許天下百姓會為你歡呼,但是他們能給你什麼?
在各路諸侯眼中,你呂布就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以後誰還敢相信你?
人無信不立,我也是好心為你着想,希望你不會落入萬劫不複之地。
我還有一個計劃,甚至可以成全你的忠義之名。”
呂布勇猛,見利忘義,想法非常容易受别人的誘導擺布。
原本,在和王允的謀劃中,呂布是要親自殺掉董卓,讓自己立下不世之功。
但是現在聽趙暢這樣一說,呂布心裡馬上就動搖了。
人無信不立,這他自然也是懂的。
隻是很多時候,利益就在眼前,根本不會去考慮這些。被利益蒙蔽的雙眼,就是前面是火坑,是萬丈懸崖,也會毫不猶豫的跳下去。
一邊是不世之功,但是會被萬人唾棄,再無立足之地。
一邊是忠義之名,但是沒有功勞。
呂布内心也很糾結,如果沒有趙暢的提點,呂布絕對選擇眼前能獲得的最大的利益。
但是,他現在要考慮長遠的利益了。
如趙暢所說的,要是日後天下其他人都不在相信他,他該如何?
“你要我如何?”呂布決定,還是先聽聽趙暢的計劃。
“這個簡單,禅讓的那天,我會派人假裝刺殺皇上,你誓死保護皇上。
然後我這邊在去刺殺董卓,你分身無術,董卓的死,自然就不會有人怪到你頭上。
這樣一來,你不用背上殺父的惡名,同時又保護了皇上,像天下人展現了你的忠勇。”趙暢道。
呂布有些意動,但還是猶豫不決。
反而是王允大聲道:“不行,怎能刺殺皇上,這我絕不同意。”
趙暢道:“司徒大人,不是刺殺皇上,我們隻是演一場戲而已。絕對不會傷皇上一根頭發。”
“不行,絕對不行。”王允還是搖頭。
皇上在他心中,就是神聖的,不管是真的刺殺,還是假的刺殺,他都不會同意。
另外,王允也不想呂布洗白。
一個黑的呂布,一個無法得到别人信任的呂布,才是他王允需要的。
隻有這樣,呂布才會依靠于他。
一個洗白的呂布,有着天下第一的武力,走到哪裡,都會受到歡迎,是各路諸侯争搶的對象。
王允可不像呂布那樣容易被說服。
王允決定的事情,幾乎沒有讓他改變的可能。
像要處死蔡邕,不管是蔡邕自己相求,還是其他士人求情,王允都不為所動。
有自己的思想的人,都非常難被說服。
特别是根深蒂固的思維。
趙暢說的口幹舌燥,都沒能說服王允同意。
最後趙暢隻能依王允,答應王允不刺殺劉協。
但是離開司徒府後,趙暢又和呂布相會。
如果王允不阻止,呂布還會猶豫,但現在呂布已經決定,就按照趙暢說的來做。
兩人已經定下。
雖然王允反對,但是王允根本無法節制兩人。
禅讓的那天,随便安排一個人去刺殺劉協,王允也無法阻止。
雖然還未到禅讓的日子,但是長安城内,各種消息已經紛紛揚揚傳開。
長安城的百姓,皆是無比憤怒,感覺天将永遠是黑暗的。
董卓如果當了皇上,他們将永無甯日。
許多人家中,都藏着董卓的小人,上面被無數針紮着,被小刀割出一道一道痕迹。
很快,消息也傳到了各個州郡。
各路諸侯都聽到了消息。
但是這一次,他們的反應和上一次完全不同。
雖然有許多人大罵董卓,但是根本無人前來讨伐董卓。
有實力的,如袁紹,袁術,都在忙着擴張自己的地盤。
沒有實力的,就是想來也來不了。走到半路,可能反而被别人給滅了。
林城,王通得到消息後,恨不得馬上帶上戰狼,殺向長安。
但是被張雪給制止了,沒有趙暢的,王通是無法調動戰狼的。
在緊急情況下,也隻有張雪可以調動戰狼。
雖然王通多次找上張雪,要張雪出兵前往長安,但是張雪都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不給王通一點希望。
不過被王通惹煩了,張雪還是告訴王通,完全不用着急,現在長安的一切,都在趙暢的掌握中。
雖然董卓逼迫皇上禅讓,但是董卓必死無疑。
在張雪的透露下,王通終于不再想着帶戰狼去長安。
不過,他自己還是忍不住,帶上幾個随從,朝長安行去。
雖然當初趙暢離開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一定要看着董卓被殺。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王通還是想親自前往。
張雪擔心王通的安全,還是派人幾個人跟随,保護王通。
但是王通終究不會武技,身體比較瘦弱,長途趕路,速度快不了。
以他的速度,等到了長安,黃花菜都涼了。
禅讓的日子越來越近,董卓也開始緊張。
“袁紹有沒有發兵?”
“回太師,袁紹現在正在攻打青州,并無來長安的意思。”李儒道。
“那袁術呢?”
“袁術正派孫堅攻打劉表,也無暇顧及我們。”
“這我就放心了。”董卓道:“果然是天助我也。”
現在雖然已經是群雄割據,但主要還是以袁紹袁術以及董卓為主。
袁術在南陽,但是荊州揚州都算是他的勢力範圍。
袁紹在冀州,但是兖州的曹操現在還是跟着袁紹。另外青州也快落入袁紹手中。
董卓所擔心的,主要就是袁家兄弟兩人。
上一次的聯盟軍,就是袁紹為盟主。
得知袁家兄弟兩人,都沒有派兵來長安的意向,董卓終于放寬心了。
“城内的百姓如何說?”
李儒道:“他們敢說什麼?全都老老實實的,隻不過最近城内又有歌謠出現。”
董卓:“是什麼歌謠。”
“歌謠是這樣的,千裡草,何青青;十日蔔,不得生。”李儒道。
董卓皺眉:“這首歌謠,我記得之前在洛陽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在唱了。”
“正是那首,但是後面遷都到長安後,這首歌謠就沒人唱了,不過近日又出現了。”
董卓沉聲道:“可有人知道這歌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