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是前朝二十七年,中原紛亂之時,在北邊的草原和大漠上,有蒙胡,鮮戎,突厥,匈奴等族,不斷的争奪着土地和水草,他們之間互相攻打,也是愈演愈烈,其中,蒙胡實力最為強勁,不斷向東擴張,侵吞了許多鮮戎的領土。而鮮戎也不斷北擴東征,先後将匈奴逼到了大漠深處,也将突厥幾乎吞并,隻剩殘存的突厥小支逃到了大漠最東邊苟延殘喘。
于是,整個北部,就隻有兩隻旗鼓相當的部族,那就是蒙胡和鮮戎,而兩家也在不斷的征戰中,互有勝負,并且兩敗俱傷,急需休養,于是,兩家也就達成了約定,以兩家目前的交戰區白石山為界,停戰修好。
當時的蒙胡首領已經年邁,而他膝下,隻有一個年紀尚小的孫子,所以,也就借坡下驢,答應了和鮮戎停戰。
兩家在停戰後不久,鮮戎首領率先稱王,自封鮮戎王,并且設立了王帳,劃分了土地為五帳(大緻相當于今日的軍區)并封了五位大人,統管各帳。
蒙胡首領随後也宣布稱王,自封蒙胡王。
于是,草原兩大國正式形成。
兩家修好,并且通婚。
當年,蒙胡王就因病去世了,他年幼的孫子便成了繼承人,成了新的蒙胡王。
第二年,鮮戎王也舊傷複發,一病不起,不久也駕鶴西去,由于鮮戎王的幾個兒子都在多年的戰争中相繼戰死,所以并沒有留下繼承人,所以,鮮戎内部一場權利争鬥就開始了,五帳的大人紛紛開始争奪王位,最終,西帳大人率先領軍控制了王帳,其餘大人不服,紛紛起兵攻打。
一場内戰,就在鮮戎立國的第二年,開始了。
而此時,先前被滅的突厥死灰複燃,北遁的匈奴也伺機而動。
鮮戎轉眼就丢了将近一帳的領土。
這時候,打的不可開交的五帳大人才不得不停下手,對付外敵。
等到奪回領土,四帳大人才發現,自己實力被大大消耗,已經遠不如西帳,也就無力争奪王位,隻能各懷心思,氣的咬牙切齒。
然後就在這時,蒙胡人自然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在幾個蒙胡老首領的商議下,蒙胡決定趁機出兵,意圖趁機一舉擊潰鮮戎。
蒙胡的軍隊在夏天越過了白石山,突擊了鮮戎西帳,西帳毫無防備,直接潰敗。
突如其來得進攻震驚了整個鮮戎。
西帳大人被迫撤到了中帳的領地内。
蒙胡也絲毫不留情面,兵分三路大舉進攻。
五帳這個時候才意識到,鮮戎已經走了覆滅的危險,紛紛慌亂。
此時,西帳大人當機立斷,派出使者,與四帳和談,并且提議,日後,五帳共治,怎麼共治呢?就是王帳由五位大人組成,決策軍政,主持國事,稱作長老。
這一提議,立刻被四帳大人認可,然後紛紛表示應當放下個人恩怨,一緻對外,諸如此類。
同年秋,就在蒙胡已經攻占了大半個鮮戎領土的時候,鮮戎五帳聯軍了……聚衆二十萬,開始反攻。
一時猛烈的反撲讓蒙胡有些招架不住,不斷失利,節節後退。鮮戎人乘勝追擊,在大将拓跋赤,乞洪,多鍍的帶領下,鮮戎軍一路把蒙胡軍趕回了白石山以東,收複了所有失地,蒙胡軍損兵折将,元氣大傷,不得不向鮮戎求和。
吃了虧的鮮戎人自然不會答應,執意要将蒙胡一舉殲滅。然後冷靜的西帳大人知道,鮮戎軍也已經到了極限,若是再打下去,恐怕會遭到蒙胡的拼死抵抗,到時候勝負難料不說,更怕讓周邊小族撿了便宜。于是,在他的斡旋下,鮮戎提出了條件,要求将蒙胡王庭的幾個老首領交給鮮戎,并且蒙胡向鮮戎稱臣,每年上供戰馬,草料,割讓白石山以東領地,重新以雅布賴山為界。
已經沒有退路的蒙胡王庭被迫接受了這屈辱的條件,割地稱臣,上供交人。
最後,戰事結束,以鮮戎全面勝利告終,鮮戎王帳處死了蒙胡的老首領,從此,蒙胡王庭失去了輔政,年紀尚小的蒙胡王開始親政。同時,蒙胡也開始衰落,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