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軍說得一點沒錯。
當時真可謂是: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大将軍年幼是不知道,那活着的百姓也是骨瘦如柴、面黃肌瘦,不用人去殺,隻要一陣冷風就能把人給吹死。
”
孫思邈眼睛透露着悲痛的情緒,言語中帶着一絲恐懼與顫抖,可見,當時的情景給這位神醫造成了極大的心裡陰影。
其時天下大亂,兵災四起,疾病橫生,孫思邈生于貧寒之家,少年時目睹了父老鄉親在疾病下痛苦的死去,便立學醫,他在太白山下求醫十數春秋,藝成之後,孫思邈也曾躊躇滿志,隻是他下山正逢楊廣暴政,家鄉的狂犬病大流行,當時他學醫不精,親手醫死了許多病人。
他痛定思痛之下,再度前往終南山學醫。
在終南山,孫思邈拜在一位無名道士門下,終于習得了一身的醫術,再次下山時是大業八年二月,正巧遇上楊廣征伐高麗,他因通曉醫術被抓着當随軍大夫。
那一戰楊廣一口氣聚集了四方軍一百一十三萬三千人,分左右十二軍,由宇文述等率領,攻打高句麗。
這一戰打得丢臉之極,高句麗不過彈丸之地,因水土不服打不下來也就罷了,還來了一個慘敗。
來護兒率江淮水師,受到高句麗伏兵突襲,敗退。
陸路方面,三十萬隋軍渡鴨綠水,高句麗兵佯敗退,大軍追至平壤城下,被圍擊。
隋軍大潰,僅二千七百人退還遼東。
而孫思邈就是這二千七百人其中的一個,三十萬大軍全軍潰敗,那屍橫遍野的景象他做夢都忘不了,也是從那時起,他徹底的厭惡上了戰争,遇到戰争就避而遠之,與戰争相關的事情一概不去過問。
所以一聽到秦風說起戰事,一見秦風對人命“置若不理”。
意圖将他精心醫治出來的士兵馬上派上戰場,臉色立刻就放了下來。
隻是見秦風的問題問得古怪,心中不解,但他為人實在,也不求什麼,有一說一,直言不諱道:“就是戰争,隻有戰争才能帶來如此大的危害!
”
話從他牙縫中爆出來,顯現出他對戰争的切齒痛恨。
一時之間,秦風也體會到了孫思邈的心情,回想一下,曆史上的那些記載就令人心悸。
他不知道楊廣在别人的心目中何等人物,但在秦風的眼中他就是一個剛愎自用、不識人才、急于求成、志大才疏的人。
秦始皇确實是暴君之一,但他能夠讓絕大部分百姓填飽肚子,能夠掃平亂世,還天下一個安定的環境。
可楊廣呢?
得到是父輩留下的盛世,一個擁有四千六百萬人口的鼎盛大國,不過十數年,人口僅剩下三分之一。
李淵時期,武德年間,大唐人口僅有一千五百萬。
草草計算,因為楊廣造成的隋末動亂,緻使中國在十餘年中死了三千多萬人,這是何等可怕的數字。
如将這一具具屍體堆積起來,黃河長江都能夠截斷。
在經曆過如此亂世,孫思邈厭戰的心情完全是能夠理解的。
“不錯!
就是戰場,因為楊廣的暴行,引發的戰争!
若沒有這場戰争,我華夏絕對不會受如此模樣!
”
秦風沉默半晌,見孫思邈神色稍霁,繼續說道:“我秦風也希望和平共處,心中也十分痛恨、讨厭戰争,因為正是該死的戰争,讓我一個無憂無慮的世家子弟不得不上戰場,但是,戰争不是人們痛恨、讨厭就可以避免的!
孫大夫,你也應該知道曆史,從上古時期,軒轅蚩尤争奪天下到至今,戰争什麼時候離我們而去過?
我們若不握着兵器,就要受到挨打。
是反抗,還是任意的讓異族屠刀加身?
”
孫思邈默然不語,臉上露出了一抹深思。
其他主将與士兵見秦風與孫思邈論戰,也在認真的聽着,當秦風說到這兒的時候,人人都如孫思邈一樣在思索着。
“孫大夫,你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你可不可以告訴我,當今的大唐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
孫思邈還未來得及開口,秦風便自問自答道:“鬥米四五錢,馬牛被野,民物蕃息,吏治清明,民生富裕,這點不假吧!
”
“嗯!
”孫思邈應了一聲,點了點頭。
當今的天下比前朝确實好上不少,百姓安居樂業,而國家的政策也是條條利民,李世民愛民之心,不說後無來者,可縱觀曆史,像他這樣的明君、仁君真是寥寥無幾,要不然他也不會每過兩年便到宮中給李世民、長孫皇後,以及龍子龍女們檢查身體了。
“那我再問,現在的太平盛世是怎麼來了?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訴你:是打出來的,是當今的陛下,是李靖李尚書、李存恭大将軍、李績大将軍、尉遲大将軍、程大将軍、我父親,以及萬萬千千無名英雄的功勞,也是數十萬大唐将士用命,用鮮皿換來的。
他們是創造和平的英雄,面對這些英雄,難道孫大夫不應該為他們貢獻一點力量?
我大唐最近确實連年發動戰争,但為的是什麼?
還不是為了保一方平安,為了仰止異族的坐大,保護我華夏的根?
”
“五胡亂華,是前車之鑒。
異族人都是豺狼,一但壯大,必将南下,千年來可有變過?
自古以來,北患又何時少過?
周之犬戎,秦漢之匈奴,前朝之高麗、突厥,現今之突厥、高麗、吐谷渾莫不視我中華大地為他們的後花園,一旦中華大地衰弱,他們就會縱馬行兇,将我漢人視為可食之兩腳羊,其行之殘暴天人共知。
可如今我大唐為何要發動戰争,為何要主動出擊?
其目的就是為了給我中華兒女的子孫後代建立一個和平的環境,陛下發動戰争,也是希望長痛不如短痛,希望用一代人的犧牲,換取幾代、幾代的安甯。
現在突厥分裂,突利可汗降唐,颉利可汗遠遁,也是因為戰争,是因為我大唐近年來的謀劃,是我大唐好兒郎的英勇換來的,唯有打敗了突厥,這才保護我北方的安定,讓我大唐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您周遊天下,應當知道突厥人是何等的兇殘,對于這些畜生一樣的東西,我們又何必與他們客氣?
”
“孫大夫,有一句話不知你可曾聽過?
上古弧矢之利,黃帝湯武鹹用幹戚以濟世也。
恃武者滅,恃文者亡。
夫差、偃王是也。
”這是魏武帝曹操在《孫子略解》上的話,隻是讓秦風縮減了。
“幹戚”就是武器,就是兵。
說的就是在黑暗的亂世,百姓痛苦不堪。
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用武力恢複秩序,就是要“用幹戚濟世”!
并且表明若隻求軍事力量的強大,而不鞏固發展,國家必不長久,同樣的道理,隻求文治,而不求發展軍事實力,國家也不長久。
以文治國,以武保國,雙管齊下才是長久之道。
秦風慎重的對着孫思邈拜了下去,誠懇道:“孫大夫,我秦風希望你能為一個個為大唐奮鬥,為太平天下而戰的将士的安危着想,以您生平之所學,以您的醫者仁心,盡力挽救這些為了天下安甯而無怨無悔的年輕的生命吧!
您醫者之心,治病救人,行善天下,為何不願救這些國之英雄?
”
孫思邈聽到這一番話,心中有如一聲聲黃鐘之聲震耳:這些話,這一句句的金玉良言又與自己老師,在自己出師時說的何其相仿。
記得那時老師言道‘醫術有成,遂救人而無善惡,可救一善人等于活無數人等,而救一惡人等于害無數人等。
不可不察,慎之!
慎之!
’師傅之言,尤在耳畔,今日自己卻不願意救那個保家衛國的英雄,是何道理?
當即又慚又愧,忙扶起秦風道:“秦大将軍今日一席話讓老夫醍醐灌頂,如撥雲見日。
這千錯萬錯是我的錯,是我當年受楊廣影響過大,沒有分清時勢,以緻說出沒心沒肺之語。
唉,若不是大唐将士的拼殺,又哪有今日的太平盛世?
所以……我決定了,将我研究的一些醫治常見病的常見良藥一并獻出來,獻給大唐,以作備用。
”他說做就做,當真從背簍裡拿出了一疊藥方道:“這些都是最平常的特效藥,行軍途中,一定用得上的。
”
“太好了!”秦風大喜過望,伸手接過,一張張的翻閱了起來,每一張開頭都寫有治療各種病症的方子,如:風寒、中暑、水土不服等等。
這些都是最常見的病症,也就是因為常見,所以極易複發,他們行軍在外,将士若得病,十之八九都是這類常見病。
有了孫思邈的藥,可比避免許許多多的疑難問題。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孫思邈所用的藥材遍地都是,成本是非常的低廉,縱然是最貧窮的老百姓,也可以通過自己去采摘來用,要是這本心得傳了出去,那麼,絕對是天下之福,絕對是大唐之福。
見了這本字字珠玑的醫學聖典,秦風自愧不如,不是秦風的醫術差,而是他的藥方子,藥材珍貴,且有很多是十分難尋的草藥,孫思邈的方子和他的一相比,更顯得接地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