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很快跟這幾個小軍官說好了,一起到聖彼得堡之後,立刻發動政變,廢掉這個安娜女皇。并且韓慶不聯系高級軍官,那是因為他害怕很容易流傳出去。在這種低級軍官這裡就行了,反正到時候隻要一旦發動政變,這樣幾百個士兵也都可以了。
作為一個準外交官,韓慶知道政變這種事情并不是看兵力多寡的,政變這種事情最終考慮的是政治局勢政治局勢需求才會産生政變,政治局勢是醞釀軍事政變的前提,而并非是軍隊發生政變。所以隻要政治局勢允許,哪怕隻有少部分人發動政變,那也是可以完成的。
“自從彼得二世去世之後,安娜一世繼承了皇位。可是安娜女皇卻重用德國人,引起了俄羅斯本土人,還有很多支持彼得改革的新型階層和西派貴族的不滿。現在俄羅斯本地貴族對于安娜已經很不滿了,再加上那個比龍掌握着特殊刑事司法部門,這樣讓更多本土俄羅斯貴族已經非常擔心了。這樣的政治局勢之下,隻要發動了兵變,絕大部分俄羅斯本土人都會作壁上觀。甚至支持伊麗莎白。”
“從原先的曆史來看,這個發動政變驅逐德國勢力,那也是勢在必行的。所以這次政變,肯定是有驚無險。”
韓慶對于目前的政治局勢估算,他知道這次政變其實肯定是有驚無險。因為安娜一世的重用德國人再加上比龍的殘暴鎮壓,已經是很多人不滿。如果能讓伊麗莎白這個彼得大帝最後的皿脈,并且是正統繼承人當皇帝,是最好的選擇。
當年在葉卡捷琳娜一世時候,葉卡捷琳娜一世也是希望讓伊麗莎白繼承,畢竟伊麗莎白是自己的女兒,唯一僅剩下的女兒了。至于彼得二世,那是彼得跟前妻所生的皇儲的兒子,在皿統上跟葉卡捷琳娜一世沒有人任何皿統關系。立自己丈夫前妻的孫子,哪裡有自己親生女兒親?可惜,當時緬因科夫也許是想要立一個“幼主”,這樣方便自己當一個權臣專權。
當年伊麗莎白十八歲,已經成熟了,早就可以親政了,所以不方便專權。可是彼得二世是唯一的男丁,從性别上有優先權,并且年齡也符合緬因科夫的想法,所以這才繼承了皇位。
“都他娘的是套路啊!這種劇情,在我們中國曆史上,發生了何止是一次兩次啊,簡直是數不過來啊!”韓慶心裡吐槽。
這種“套路”,在中國見還是太多了,現任皇後排斥前任皇後的後代,希望擁立自己的孩子繼承皇位。然後權臣擁立幼主,方便專權。接着年幼的君王推翻權臣,這個套路在中國早就上演了很多很多。所以說中國曆史悠久,這些西方人的故事,在中國都能夠找到模闆!
甚至在後世有些外事外商還有曆史圈子裡面有一個玩笑話,說去不同歐洲國家,就去說不同時期的中國曆史。去俄羅斯可以說唐朝曆史,去德國可以說秦朝曆史等等,這些都是有模闆的。
不過既然這樣,韓慶完全可以以史為鑒,以唐朝中期的曆史來衡量這個俄羅斯目前的局勢,基本上很相似。武則天的角色在俄羅斯被拆分為了葉卡捷琳娜一世和安娜一世,葉卡捷琳娜是代表政治和平過度那個武則天,安娜一世代表的是殘暴的武則天。至于彼得二世,也就是代表部分的李顯。至于伊麗莎白,頗有幾分李旦加上李隆基的意思。
“至于我,那我也就是張谏之,俄羅斯版的神龍革命就要開始了!”韓慶說。
經過了足足一個月多月的行程,大軍這才風塵仆仆的來到了來到了聖彼得堡。這次遷都,俄羅斯的貴族和各種人物經過了如此長途的跋涉,都是疲憊不堪。這個不光是身體上的疲憊,更是心靈上的疲憊。這個時候,哪怕是再盡職盡責的人,也都難免會精神恍惚。
精神恍惚,很容易造成了各種問題。
“慶,我們先休息一會吧!”伊麗莎白主動給韓慶做俄羅斯風味的飯菜說道。
伊麗莎白公主每天都是堅持親自給韓慶做飯的,這個幾乎是各國妻子都應該盡到的義務,所以伊麗莎白也都主動堅持。
“夫人,這一個月累了吧?”韓慶問道。
伊麗莎白主動說:“嗯,我們休息幾天,我們接下來去度蜜月如何?你說去哪裡履行呢?”
度蜜月起源于英國,不過後來卻全世界都流行了。不過因為他們剛剛成婚,也就面臨了俄羅斯遷都,這樣度蜜月肯定是沒有機會的。所以伊麗莎白公主主動的提出,希望能補充一個履行度蜜月,這樣也算是不錯。
韓慶主動回答:“夫人,這樣當然不錯了。不過,我想我還不熟悉這個聖彼得堡,你能夠跟我出去看看嗎?這個聖彼得堡我還是第一次來,所以我想去看看。你在這裡出生長大,不如帶我去熟悉一下環境如何?比如說去你長大的地方,你最喜歡的地方!”
伊麗莎白公主聽了這話,主動說:“我最喜歡的地方,也就是葉卡捷琳娜宮了!我們也就去那裡好了!”
韓慶點頭說:“好,那我們也就去那裡好了!”
韓慶跟着伊麗莎白很快乘坐馬車來到了郊外的葉卡捷琳娜宮,這座葉卡捷琳娜宮是彼得大帝為了給皇後葉卡捷琳娜一世建立的行宮,也是伊麗莎白公主從小最喜歡的行宮,因為伊麗莎白公主的母親葉卡捷琳娜一世是也是最寵愛她這個小女兒,是碩果僅存的最後一個女兒了,能不寵愛嗎?
作為這座行宮的“主人”,伊麗莎白主動帶着自己的丈夫韓慶來到了自己從小最喜歡的地方,這個也是很正常的。
韓慶牽着伊麗莎白的手,走進了這個葉卡捷琳娜宮裡面的時候,很快突然走出來了數百名穿着軍裝的士兵。
“參見女皇陛下,女皇陛下萬歲!”“烏拉!”“烏拉!”“烏拉!”……
數百名士兵一起高呼“烏拉”,也就是俄語的“萬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