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原大地元旗飄
铮铮漢子文天祥
元朝建立,開始作為一個中原王朝存在,下一步就是進攻南宋。
蒙古滅宋的戰争斷斷續續進行了40多年。因為蒙古人同時還進行西征。另外江南丘陵密布、河湖交錯,也不利于蒙古騎兵行動。再加上那個時候中國人的确有骨氣,南宋人民不屈不撓可歌可泣地奮起反抗蒙古人野蠻的燒殺,抗暴一直持續了40多年。
兩宋的特點是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北宋沒有大将,南宋名将輩出,但是奸相一個接一個、一個賽一個,朝政糜爛不堪。當時的宋朝皇帝隻有幾歲,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後謝氏執政。元軍南下,太皇太後謝氏和全太後,還有小皇帝宋恭帝被俘,北上投降。臨安城被圍時,朝廷發出诏旨要求天下起兵勤王,但各地觀望,無人響應。隻有當時做知府的大宋狀元文天祥,變賣家産,招募了一萬多名民兵準備勤王。當時有人跟文天祥講,現在元朝三路進軍,你這一幫烏合之衆,去抵抗元軍,不是虎口驅羊嗎?你這不是送死嗎?文天祥聽了後說,我也知道如此,但國家三百餘年厚養士人,現在邦家多難,太後和皇上要求起兵擒王,天下竟無一人一騎應诏,我萬分悲痛,受國厚恩,我不自量力,願意起兵勤王。我就想給天下做一個榜樣,受君之恩,食國之祿,死得其所。可他到了臨安,太後已經決定要投降了。
元朝要求宋朝派宰相奉降書和傳國玉玺去元營投降。宰相都溜了,正好文天祥來了。太後非常高興,你來了好,右丞相兼樞密使總攬大權,任務是遞降書和傳國玉玺。文天祥到了元營後,怒斥元軍統帥伯顔背信棄義,說别看你現在狂,你們把臨安占了,我朝還有南方廣大地區,特别是嶺南、海南,夏天氣溫36度你行嗎?渡海你行嗎?北人善騎馬,南人善使舟,上船吐死你。所以你好說好商量,我割地賠款可以,但是你要保全我的宗廟社稷。伯顔一看這兄弟夠漢子,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書生敢跟我來這個,行,你别回去了,就把文天祥扣下了,準備讓他到元朝去做宰相。
當時忽必烈在上都,也就是今天内蒙古的正藍旗。南宋三宮出降,元軍就押着這些人北上。行至鎮江,文天祥在友人的掩護下脫險跑了,轉戰江南。南宋大臣陸秀夫和張世傑擁戴了一個十一歲的小皇帝,在海上颠簸死了,又立了一個八歲的。宋朝末期有三個小皇帝,投降的那個九歲,立了一個十一歲的挂了,又立了一個八歲的。這個小王朝被趕到海上漂泊,稱為行朝,而文天祥在陸地上領導軍民抵抗。
忽必烈見南方很難征服,就派元朝的漢族名将張弘範為蒙古漢軍都元帥,率大軍南下。張弘範跟張世傑是堂兄弟,但他是金國漢人,從來沒出仕過南宋,于是各為其主,他率軍在廣東擊敗了文天祥。文天祥兵敗後服毒自盡,可惜是假藥,或者下雨受潮失效了,吃完沒死成,被元軍搶救了。元軍說這個人要看守好,皇上點名要他,就把他押上戰船去打張世傑的部隊。張弘範讓文天祥寫勸降信,你們肯定沒戲了,寫封勸降信吧。文天祥寫了著名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看勸降沒戲,就發動進攻,宋軍全軍覆沒。宰相陸秀夫背着八歲的小皇帝投海自盡。張世傑準備退往占城,就是今天的越南,重整旗鼓反攻,不幸遇到台風遇難。文天祥在元軍戰船上親眼目睹了祖國的滅亡,那種痛苦難以言表。張弘範得意揚揚地在崖山立碑,上刻“鎮國大将軍張弘範滅宋于此”。後來明朝建立,把碑上的文字刮了,刻“宋丞相陸秀夫殉國于此”。
文天祥被押往大都,經過南京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金陵驿》:“草台離宮轉夕晖,孤雲漂泊複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别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皿歸。”到了大都,一開始是在“釣魚台國賓館”住着。但文天祥出身富貴,狀元宰相,錦衣玉食慣了,别來這一套,這我都吃過見過,堅決不降。不降怎麼辦?關兵馬司土牢裡,臭蟲、蚊子、蒼蠅做伴,冬天結冰、夏天長毛,在今天北京東城區的府學胡同63号關了三年。在牢裡,他寫下了著名的長詩《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将軍頭,為嵇侍中皿。
為張睢陽齒,為顔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陰房阗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骥同一皂,雞栖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缪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顔色。
用曆史上的忠臣義士激勵自己堅決不降。
後來元朝聽說南宋遺民打着文丞相的旗号要暴動,因此忽必烈親自出馬,最後努了一把力,勸他投降。文天祥一身布衣被帶到了宮殿上,見了忽必烈後隻作了個揖,沒有下跪,然後背對着忽必烈坐在地上。忽必烈很無奈,讪笑了一下,先生何求?但求速死!忽必烈一看他鐵石心腸勸不動,于是下令在柴市處死文天祥。臨刑之時,文天祥問劊子手,哪裡是南方,因為他在監獄裡待的時間太長了,喪失了方向感。劊子手指給他看,文天祥面對南方,向列祖列宗、大宋先帝、家鄉父老行了禮。行禮之後,要來紙筆,寫了絕命詩一首:昔年單舸走維揚,萬死逃生輔宋皇。
天地不容興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
神歸嵩嶽風雲變,氣吐煙雲草木荒。
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淡路茫茫。
文丞相真是滿腹經綸,臨終時都能作出一首對仗工整的七絕。做完之後跟劊子手說,吾事已畢,動手吧。壯烈殉國。據說文丞相剛剛被殺,忽必烈的赦旨就到了,忽必烈還是不忍心殺文丞相,但是已經晚了。文丞相去世後,大家收斂他的遺體,在他的衣袋當中,還發現了一首絕命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真的是中國完美人格的體現、理想人格的化身。孟子講什麼樣的人算大丈夫?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統統做到了。他用自己的頭顱為大宋王朝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号。
元人不學好
1279年,元朝完成了中國的統一。
元朝統一時,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台灣、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範圍之内。史籍記載元朝的疆域:“東盡遼左,西及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漢族文人可能地理知識也不是特别健全。北逾陰山,陰山在内蒙古,内蒙古一過再往北就到北極圈了,在元朝的領土上能看到北極熊。元帝國極盛的時候,大概有2000萬平方公裡,相當于解體前2240萬平方公裡的蘇聯。如果算上以俄羅斯為中心建立的金帳汗國、中亞新疆的察合台汗國和西亞的伊兒汗國,大概蒙古人占了4000萬平方公裡。這三大汗國後來跟元帝國本土的聯系就越來越少了,到第二代、第三代汗的時候就伊斯蘭化了,被當地民族同化了。
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特點表現在漢人到邊疆定居,邊疆各族遷入中原。注意,這不是雙方交換場地。漢族人去邊疆估計是被強制拆遷或者流放的,邊疆各族遷進中原是因為中原好,我們打下天下就得坐天下。
元朝人分四等,蒙古人屬于第一等,二等人叫色目人。色目人的意思不是說眼珠跟咱們不是一個色,是“各色各目”,包括欽察、唐兀、阿速、圖八、康裡、畏兀兒、回回、乃蠻、乞失迷等共31種,可能也有同名重出或異譯并存之誤。後來規定,除漢、高麗、蠻子外,俱系色目人。馬可波羅為什麼做揚州的達魯花赤?他一個外國人咋能做揚州市委書記?因為他是色目人。漢人是第三等,就是原來的金統治區各族人。而原來南宋統治區各族的人叫南人,南人是第四等。
蒙古人與漢人争,毆漢人,漢人勿還報,許訴于有司。蒙古人打死漢人,隻須杖刑57下,付給死者家屬燒埋銀子即可;漢人毆死蒙古人,則要處以死刑,并斷付正犯人家産,餘人并征燒埋銀。南人不許習武、不許打獵、不許結社,漢人、南人組成的軍隊不得在長江以北駐紮,兵器是木頭的,打仗的時候才給你發金屬兵器。為防止各族人民的反抗,元朝統治者大肆搜刮民間兵器。漢人、南人民戶所有的鐵尺、鐵骨朵、帶刀子的鐵柱杖,一律沒收;民間各廟宇中供神用的鞭、筒、槍、刀、弓箭、鑼鼓、斧、钺等物,也均在被禁用之列;就連農家生産上用的鐵禾叉也嚴加禁用。至元五年(1208年)規定:私藏全副铠甲者處死;不成副的铠甲,私藏者杖五十七;私藏槍或刀弩者夠十件之數的處死;私藏弓箭十副者處死(每副弓一張、箭三十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五月,将漢地及江南所拘弓箭兵器分為三等,下等的銷毀,中等的賜近居蒙古人,上等的貯于庫。
所以,元朝是中國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它如果像現在的某些曆史學家吹噓得那麼好,能90多年就滅亡嗎?清朝吸取了他的教訓,漢化程度就比他高得多。忽必烈有點兒漢化,但也隻是粗通漢語。忽必烈的兒子皇太子真金傾心漢化,但忽必烈老東西80多歲該死了還不死。漢族的儒臣們很着急,這些人就想了一個臭着兒,給忽必烈上書,說你該退休了,讓位給真金太子吧,真金太子深孚人望。忽必烈寵信色目商人,這些人能斂财,而色目人又是漢族儒臣最看不起的,雙方争得很激烈。忽必烈看到上書後非常生氣,把真金叫來痛罵了一頓,真金就被吓死了,可能他本來身體比較虛弱,皇上一罵就over了。這樣一來,忽必烈更恨漢族儒臣,你們離間我們父子,還把我兒子吓死了。
真金的兒子鐵木耳做了皇太孫,就是後來的元成宗。皇太孫也很恨這些儒臣,想想要不是你們給我爺爺寫信讓他退休,我爹至于給吓死嗎?所以他也抗拒漢化。蒙古入主中原之後,忽必烈之後的皇帝基本上連漢字都不認識,也不會說漢語,整個是外國人統治中原。蒙古派到各地去做鎮守的達魯花赤們也不會說漢語,不會寫漢字。
蒙古的史書上一舉例子就是波斯怎麼着,亞曆山大大帝怎麼着,因為他們在征服中原之前,已經接觸了伊斯蘭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所以就不會被儒家文明徹底征服。他們不像遼、金或者匈奴、鮮卑,沒見過别的,一進入中原,覺得文明程度比我們高多了,得,就你了,拜在你門下。蒙古人什麼都見過,什麼教都信,蒙古很多皇帝都是基督徒,覺得你中國也沒比人家強太多。
民族大融合
這一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特點,第一是漢蒙相互滲透,第二是遼金時期黃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與漢的融合,他們在元時被稱為漢人。但是留在老家的契丹人和女真人還是沒變,女真人後來發展成了滿族,契丹人可能發展成了達斡爾族。
第三是唐朝以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大量遷入中國,在我國定居。南宋的最後一任提舉市舶司蒲壽庚,就是阿拉伯人。在南宋做了30多年的提舉市舶司,相當于南宋海關的關長。當時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城市,他在那裡做市舶司30多年,富可敵國。元軍南下時,南宋行朝招蒲壽庚起兵勤王,蒲壽庚帶着錢投降了元朝。他知道我在宋朝是外國人,在元朝我是色目人,接着做市舶司,錢就更多了。蒲氏家族後來就定居中國。波斯人、阿拉伯人和漢、蒙、維吾爾通婚雜居,就形成了回族。因為信仰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在中國被稱為回教,所以信仰回教的民族就被稱為回族。
第四,西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元朝還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管轄琉球(今天的台灣),元朝管轄西藏的機構叫宣政院。所以西藏是在元朝正式成為中國行政區的,在唐朝可不是。有的說唐蕃會盟,我們嫁過去一個公主,他的就是我們的了,那你幹脆嫁日本去更好,每個國家嫁一個,統一世界。所以嫁人的辦法不算,西藏在元朝才開始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
這麼廣闊的領土怎麼進行管轄,這就得看元朝的行省制度。
中央設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三個機構。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相當于唐宋時候的尚書省。那時候本來是三省,中書、尚書、門下,蒙古人不會玩,變成中書省專權,一省獨大。當然中書宰相也不是一個,中書右丞相,中書左丞相,平章政事、參知政事,左丞、右丞一大堆。樞密院是軍事機關,宋朝就設立了。禦史台是監察機關,從秦朝起就有。另外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大概相當于今天的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局兼西藏自治區黨委。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
元朝後來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元朝一共11個皇帝,清朝是12個皇帝。清入關之後近270年10個皇帝,蒙古是98年11個皇帝,不算前面那幾個大汗。這98年中,第一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34年,最後一個皇帝順帝妥懽帖睦爾35年(不含北元),中間近30年9個皇帝,平均三年多一個,證明絕大多數都是非正常死亡。蒙古貴族内部傾軋得相當厲害,促使國家早亡。
中國曆史最黑暗的一頁就翻過去了,當然明朝比它也強不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