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先打誰
其實張三心裡有一個更瘋狂的想法,那就是屠殺,把草原民族驅趕走,然後遷移漢人來草原放牧,但是這個想法真的不怎麼樣,因為實施起來真的很難。
且不說張三手裡還有二十萬蒙古等各部騎兵,包括高麗三國還有其他附庸于大漢的國家會怎麼看待?消息傳到其他地方,會不會引起其他地方牧民的同仇敵忾?決死反撲?
這根海島不一樣,海島的那些野人互相之間沒有聯系,即使同一個島上也沒有同族的概念,也沒有人認同跟他們是一樣的人,所以張三抓這些野人才那麼心安理得。
不過不能屠殺也不是沒有辦法,張三決定以後的幾十年将會采用混居雜居和遷移的辦法來使得單一民族聚居變成多民族雜居,在遷移部分漢人轉化成牧民,開墾适合種植的地方等手段來分化瓦解。
例如以後立功的少數民族士兵将會在水草豐美的地方獲得一個草場還有部分牛羊,那麼這些戰士就可以把他的家人遷居的那裡開始新的生活,通過這樣的活動,加上小部落遷移,逐漸使得部落混居,例如蒙古和中亞進行大輪換就是很好的解決辦法。
草原戰略會議一直開到過年,這個年張三是在幽州城過的,過年期間張三抽空看了一下京城規劃方案,看了一下自己的京城,對于城市的設計不太滿意,總體感覺就是太小氣,主要街道都是五十米寬,這個寬度将來肯定是不夠用的。
張三立刻提筆寫下十縱十橫的主街要兩百米寬,其他街道按重要程度遞減,京城要留下一半的土地建設公園綠地,城市建設先以容納五百萬人來設計未來要留夠千萬人甚至發展到五千萬人的空間。
想想後世京城又是房價,又是用地不夠,又是沒有公園,又是交通擁堵等等問題,張三決定先在規劃的時候就解決好這些問題。
而皇宮的建設将會在各個工程開始前優先進行,張三想要的皇宮可不是紫禁城那種小家子氣,最起碼要有防核彈指揮部,有高樓大廈,那種老式的皇宮構造對于張三來說已經過時了,占地要大,但是房子要集中,不要搞得一個皇宮都是房子。
裡面要有各種運動場,要有劇院,有公園,有各種娛樂設施,張三心目中的皇宮就是要不出宮門就能玩遍天下的東西,當然不出門是不可能的。
規劃估計至少還要一年時間才會出具模樣,但是皇宮的建設确要在明年先搞個大概模樣,因為明年張三就要成立大漢帝國了,這帝國成立總要有個地方舉行儀式。
對于張三來說,現階段已經不是當大宋的屬國混進正統圈的時候了,而是要正正經經的跟大宋來一場正統之争,而這個大宋有自己的劣勢。
盡管大宋不承認,但是每年歲币在遼國看來這就是稱臣納貢,而且兩國争鬥這些年正統之争一直在進行着,而且大宋還趨于弱勢,在外國人眼裡還是遼國強大一點,因為遼國不僅更大,也因為大宋交了歲币。
張三雖然不會逼迫大宋交歲币,但是張三下一步将會開始和大宋争奪中原,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所以張三需要一個進取中原的理由。
成立大漢就是宣布正統,然後把宋國在驅趕到西南一隅,那就是抵定了大漢天下之主的地位,這些東西聽着很操蛋,但是在國人心目中就是有這樣一套正統觀念。
張三雖然更相信實力,但是既然實力有了,這些東西搞一搞又沒有什麼壞處,至少大封功臣的時候,皇帝比國王要好聽的多了不是麼?
這些設計工作又不需要參與,張三隻需要提出自己的要求下邊自然有大把的人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然後實現張三的設想。
年後最終要的事情就是對遼金的戰争了,參謀部在争論着是先打遼國還是先打金國,這個問題張三和幾個重要謀臣也讨論過,張三覺得想要穩穩當當的消滅兩國,還是把他們看成一體的好。
兩國現在雖然都已經窮途末路,但是兩國的兵力加起來依舊超過五十萬,張三現在在整個遼東半島依舊包圍着超過八十萬部隊。
其中東海女真和室韋人騎兵二十萬守住北方,蒙古騎兵二十萬守住西北和西面,大漢騎兵十萬守住西南,另外有十萬陸軍将會在年後登陸遼東半島占領沿海重要據點往裡推進,東面則是高麗和倭國的二十萬聯軍守住東面。
所以張三明年的主要任務就是紮進口袋,然後尋機殲滅敵軍主力,口袋紮牢固防止這些人竄入山林,而殲滅了敵軍主力之後剩下的城池争奪戰就簡單了。
這麼多軍隊聚集在那裡不說其他,單單後勤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所以張三也消耗不起太久,所以明年一定要消滅兩國主力,否則大半騎兵就要撤退,由步兵承擔剩下的防守任務,然後步步為營逐個城市的推進。
張三可不希望自己犯遼國一樣的錯誤,到時候盲目進兵被敵人各個擊破,所以如何逼迫敵軍主力決戰成了計劃的主要難點。
好在在信息傳遞上張三一直占有優勢,張三在情報工作上的投入甚至達到軍費的三分之一,當然這個是隐形軍費,所以對于遼國和金國的一舉一動大漢可以說都是了如指掌。
最後參謀部制定了一個中心開花分進合擊的計劃,簡單的說就是利用遼河的水運優勢,發揮大漢水軍的優勢在遼河兩岸登陸中心開花,這樣兩國心腹之地受到襲擊兵力必然受到牽制。
然後四面合圍之下,必然能壓縮對方的活動範圍,他們若是敢出擊那麼就迅速拿下兩國都城,而敵軍的出擊部隊也會遭到至少兩路漢騎的圍攻。
但是這個計劃被張三否局了,分進合擊看似各路都很強大,但是東邊的高麗三國有過被女真擊破的先例,而北方的女真和室韋人都有倒戈的可能,就算不倒戈,戰鬥力也是堪憂的。
蒙古騎兵看似強大,但是畢竟和兩國相比也不過是半斤八兩依靠他們太過冒險,所以張三最終還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實力來解決問題,而登陸遼河的計劃給他提供了另一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