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投入和産出
張三預計明年島上能生産出二十萬人的口糧,而明年移民的規模至少也是二十萬人,而島上新建的這些作坊又都是為了島民服務,唯一的造船廠生産的船隻也是用來裝備張三自己。
所以張三需要讓島上的産業盡快實現盈利,否則張三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海島開發的好處,恐怕就被拖垮,例如張三開辟的甘蔗種植區,這就是為下一步生産白糖服務的。
不過在那之前張三現在活得了第一個收入,那就是鹽,海水曬鹽是第二個月開始的,張三也沒有什麼經驗,隻是從海邊找了一處漲潮會積水的窪地圍起來。
漲潮的時候把海水灌進封住出入口來猛曬,之後等下次漲潮在灌入新的海水,經過一二十天的努力竟然真的曬出了鹽,之後就是改進生産方式,提高産量了。
這裡的原理很簡單,張三隐約記得有一種階梯式曬鹽法,就是把鹽田分區塊,曬過的合并,提高單位産出,經過兩個月的摸索海鹽的産量終于進入了穩定增長的狀态。
而大規模的出鹽之後,不僅解決了島民的吃鹽,還可以跟土著換購物質,隻是令人尴尬的事情出現了,因為前期張三抓奴隸抓的太狠,使得淡水河邊已經沒有了土著的村寨。
不過這不要緊,張三直接從原來島上有過跟土著貿易經驗的漢人中選擇了一批,開辟新的商路,張三抱着賺一點是一點的心态來幹的,而真正賺錢的确是走私到大宋去。
張三掌握了曬鹽法之後,生産鹽的成本大規模降低,隻要下一步聯系好了内地的私鹽販子那麼就可以獲得穩定的銷路,何況鹽也是一種海貿商品。
别看大家都靠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生産鹽,也不所有的笛梵都會生産鹽,不僅是海島土著,既使是高麗和倭國也一直有大量的鹽進口。
而且大規模出鹽之後,張三的大規模捕魚計劃就可以開始了,三個月的時間,杭州那邊也已經把張三設計的新式漁船造好,拖網也生産了出來,張三打算等漁船到了,就開始在琉球附近捕魚捕鲸。
這幾個月張三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琉球島的開發,大量的抽調海鲨島的人員,現在海鲨島上的人員除了船廠和種植辣椒的哪一些人,其他的基本都轉移了過來。
這些人在島上都分得了田地,還有陸戰隊和各個船上的兵丁水手,張三也都分給了一定量的土地,并且隻要能寫信邀請來自己的親朋來到島上,除了自己的親朋會獲得土地之外,介紹人過來的也會得到土地獎勵。
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人員招募的主要方式,一些原本被忽悠到海鲨島的人現在分得了土地,也都開始把家人接過來,這就進一步增加了這些人對張三勢力的歸屬感。
當然做生意是長久之道,但是想要來錢快,來塊錢。那麼一直盯着的張家現在終于可以派上他們的用場了。搶劫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關鍵就是進出太湖的水道,要是路上有大批官兵圍捕,殺出去恐怕就比較麻煩了。
好在張三已經想到了解決的辦法,所以趁着第二批戰船來到之前的當口,張三開始穩定現在的占領區,抽調精銳人員,準備下一步的行動。
一個月之後,張三一直等待的第二批六艘戰船終于來到了琉球,張三立刻命令組成三個雙船編隊開始對琉球海峽裡外圍的小股海盜進行請剿。而張三也坐上戰船,以請剿的名義離開了琉球。
其實原本不用那麼麻煩,隻是張三開始的時候一個小失誤,引起了這個後果,進攻大李莊的時候,張三為了怕士兵進村發生搶劫等事,就任命王進為執法官。
這原本也沒有什麼,隻是後來地盤的急劇擴張,人員增加,張三一直沒有換掉,等張三準備換的時候,王進确幹這個幹的起勁,人家是剛剛歸附來着,張三重要考慮一下他的感受,并沒有強迫他回到教師崗位上。
王進現在除了監督士兵的軍法之外,張三為了防止島民矛盾,還讓他擔任了個巡回法官,王進也能做到秉公執法,但是現在張三要去幹搶劫的事情就不适合帶着他了。
别說帶上他,張三甚至都不敢然他知道,萬一這好不容易建立的一點歸屬感因為這次事情在搞沒了那就虧了。不過好在張三打着清繳海盜的名義兩百人的精銳抽調還是沒有引起任何懷疑的。
除了兩百精銳,張三還帶上了張元霸,這台人形起重機一定是少不了的,至于武将方面張三抽調了杜壆、王寅、李俊、甘興泰、王煥五人。
幾人在杭州外海彙合,到杭州上了威遠镖局準備的兩條五千石的貨船往太湖而去,來到太湖中彙合了等待的時遷,張三等人停泊在一處小島後面,開始靜靜的等待。
這幾個月張三除了讓時遷探聽清楚了張家島上的布防之外,還結識了幾夥太湖水盜,這次張三兩條船加上船夫也不過來了五百多人,這些人都是張三的心腹精銳不可能用來折損在攻島上,所以這攻打島嶼的事情張三打算交給這些水盜來做。
張三到來之後,時遷立刻開始向幾個太湖水盜散布張家太湖島藏金的事情,大家雖然對此事早有耳聞,但是張家以前有權有勢惹不起,就算現在也不是他們能夠招惹的。
江湖上也傳言這張家島猶如銅牆鐵壁,一萬人也攻不破的防禦,多少江湖好手折損在島上,所以對于時遷散步的消息有心動的但是更多的也就是敢想想而已。
張三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局面,所以在這群蟲無首之時,在衆多太湖盜之中,時遷選中的劉三爺就起到了作用,劉三爺資格,老威望高,關鍵是在太湖上很有信義之名,而且跟張家有仇。
當然這些也不足以讓劉三爺号召起水盜大軍,但是一張張家島布防圖和島上銀庫存銀百萬貫的流言,使得這些水盜變得既有賊心也有了賊膽。